晋厉公被囚禁六天后,栾书、中行偃杀死了他,用一辆车做陪葬草草淹埋,晋厉公的时代便结束了。
公子周的祖父是晋襄小儿子,没能继位,号称桓叔,桓叔生下惠伯谈,谈生下公子周。公子周说:“祖父、父亲都没有继位,在周朝避难,并客死在周。自以为已经远离了权力中心,从没敢想过回晋当国君。”
是智罃迎接公子周归晋,晋大夫盟誓拥立公子周为国君,就是晋悼公。晋悼公说:我能成为晋君,是大夫们不忘文公、襄公的意愿而施惠于我。也凭借祖宗和大夫们的威灵得以继承晋国的祭祀,我一定会兢兢业业的做事,大夫们也应该协助我。
大夫们听了晋悼公这番话,纷纷跪地叩首,表示愿尽心辅佐。晋悼公上位后,果然如他所言,兢兢业业处理国事。他先是着手整顿朝纲,惩处了一批贪污腐败的官员,提拔贤能之士,朝堂风气为之一新。
在军事上,晋悼公重用名将魏绛,改革军制,提升军队战斗力。同时,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周边诸侯国修好,使得晋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升。
然而,国内仍有一些势力对晋悼公心怀不满,暗中勾结国外势力,企图发动叛乱。晋悼公得知消息后,并未惊慌失措,他秘密部署兵力,等待时机。终于,在叛乱即将爆发之际,晋悼公果断出击,将叛乱势力一网打尽,稳定了国内局势。
悼公不忘旧情,尉问当年跟随文公逃亡的这些功臣的后人,关心他们的政治前途,生活状况,对于他们的困境给予帮助。对孤寡老人,孤儿国家负责养起来。这些都是人民所希望的,悼公逐渐取得了晋国民心。
这年秋天,对于反复无常的郑国,大夫提议应该讨伐。晋悼公陷入沉思,郑国反复无常确实可恶,但此时贸然讨伐,若周边国家趁机而动,晋国恐陷入困境。
他召集众臣商议,魏绛进言:“主公,郑国虽可恨,但当下国内初稳,不宜大动干戈。可先派使者前往郑国,以恩威并施之策,若其能诚心归降,便可免去一场战事;若其执迷不悟,再兴兵讨伐也不迟。”
晋悼公点头称善,遂派使者前往郑国。使者见到郑君后,道明晋悼公之意,若郑国能停止反复无常之举,与晋国修好,晋国既往不咎;若继续与晋为敌,晋国必将全力征伐。郑君权衡利弊,最终决定向晋国臣服,派使者随晋使回晋,献上厚礼,表达归降之意。晋国没费一兵一卒,就使郑国归降,晋悼公很是高兴。
可没过多久,晋国终于发现,郑国归降晋是假,只是害怕晋国讨伐,内心却是倾向楚国。这使得晋悼公很是生气,决定讨伐郑国,不打服郑国决不罢休。晋悼公厉兵秣马,命魏绛为主帅,率精锐之师浩浩荡荡杀向郑国。
郑国得知晋军来犯,急忙向楚国求救。楚国国君本就不愿看到晋国日益强大,当下便派大军驰援郑国。晋军与郑、楚联军在边境相遇,一场大战一触即发。魏绛深知此次对手强大,他巧妙排兵布阵,先以小股部队诱敌深入。
郑、楚联军果然中计,追入晋军埋伏圈。刹那间,晋军万箭齐发,喊杀声震天。联军顿时阵脚大乱,死伤无数。然而,楚将十分勇猛,迅速稳住局势,组织反击。双方陷入胶着,战事异常惨烈。晋悼公亲临前线鼓舞士气,晋军士气大振,越战越勇。经过数日激战,郑、楚联军渐渐不支。最终,郑国被迫再次求和,楚国也无奈撤兵。晋国大获全胜,郑国真的归降了晋。
晋悼公用了一个魏绛,就使晋国强大起来,悼公认识到用人的重要性,在朝会上,鼓励大臣推荐有用之才报效晋国,祁傒推荐解狐,悼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为什么要推荐仇人为官呢?”
祁傒回答道:“主公问的是谁可为官,并非问谁是我的仇人。解狐虽与我有私仇,但他确实有才能,能够胜任官职,为晋国效力,我不能因私废公。”
晋悼公听后,点头称赞祁傒的公正无私,当下便决定任用解狐。然而,解狐在得知是祁傒推荐自己后,心中十分感动,可此时他却身患重病,自知时日无多,便向晋悼公上书,推荐祁傒之子祁午接替自己。
晋悼公再次询问祁傒的意见,祁傒说:“祁午确实有能力,主公可放心任用。”
晋悼公遂任命祁午为官。此事传出,晋国上下皆称赞祁傒“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在晋悼公的贤明领导与众多贤才的辅佐下,晋国愈发强盛,成为诸侯中的霸主,周边各国纷纷来朝。
晋悼公十一年,这时的晋国已经很强大了,悼公说:从我任用魏绛以来,九次会合诸侯,与戎、狄和解,这些都是魏子的功劳。为表彰魏绛的功勋,悼公送给魏绛一支乐队。魏绛推辞再三,才接收过来。
晋国强大了,各诸侯国都归附晋国,唯有秦国不表示友好。时常骚扰晋国边境,就在这年秦国攻取了晋国的栎邑。晋悼公很生气,决定发兵讨伐秦国。晋悼公迅速召集众臣商议伐秦之策。魏绛谏言:“秦虽挑衅,但长途征伐,我军恐有疲惫之险,可联合诸侯一同出兵,壮大声势。”
晋悼公采纳此计,即刻向各诸侯国发出邀请。各诸侯国因晋国强盛,且都曾受秦国侵扰,纷纷响应。
晋悼公亲率晋军,联合诸侯之兵,浩浩荡荡杀向秦国。秦军没想到晋国会联合诸侯来攻,顿时慌了阵脚。晋军与诸侯联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逼近秦国都城。秦君见状赶紧组织秦军抵抗,晋国派六卿统领诸侯们,讨伐秦国志在必得。
晋军渡过泾河,秦军被打的惨败。把秦军追过棫林才离开。经此一战,晋国声威大震,晋国的霸主地位更加稳固。就在这一年冬天,悼公去世,他的儿子平公彪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