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舱内那枚灰黑色的存储装置绿灯仍在闪烁,系统界面浮现出【准备就绪,可尝试安全读取】的提示。林晚盯着屏幕三秒,指尖在回车键上方停顿片刻,随即收回手。
她转身走向主控台侧方的通讯面板,调出联盟核心成员加密频道,按下召集键。倒计时刚跳过两分钟,苏悦第一个出现在会议投影区,发梢微乱,像是刚从市场分析室赶过来。
“这么急?”苏悦站定后直接开口,“是不是‘智渊未来’的事?”
林晚点头,将主屏切换为五家公司并列档案视图,红色标签逐一亮起。她没有解释背景,而是直接调出图像识别结果——那枚腕表边缘的符号被放大至占据整个左半屏,右侧同步弹出三年前闭门峰会的内部标识比对图。
“匹配度百分之九十二。”她说,“这个符号最后一次出现,是在‘认知干预研究会’的技术协议封底。”
苏悦眉头一压,手指快速滑动终端记录。“我们昨天扫到的舆情机器人集群,Ip源和这五家公司的推广服务器有三层重叠。不是巧合。”
话音未落,赵铭的身影接入会议,西装笔挺,姿态从容。“林主管这么快就下结论,会不会太早了?”他看向主屏,“几家初创公司用相似策略推产品,资本市场常见现象。有必要拉全员警报?”
林晚没回应他,转而调出“云启资本”的股权穿透图。七层嵌套结构逐级展开,最终指向境外信托实体时,画面自动标注出一段曾用于神经行为实验项目的资金流向记录。
“该项目被叫停后,负责人失踪。”她语速平稳,“但它的加密通信架构,与我们上一轮行动中截获的部分残留日志存在协议特征重合。”
赵铭嘴角微扬,“所以呢?凭一段失效代码,怀疑整个新兴行业?林主管,你是不是太紧张了。”
会议室气氛一滞。
林晚目光不动,右手悄然抬起,视线锁定赵铭双眼。不到一秒,“心灵洞察之镜”开启。他的情绪表层是轻讽与不耐,但在深层意识里,有一道极短的指令闪过:**“延缓立项,争取四十八小时缓冲。”**
能力关闭。她垂下眼帘,仿佛什么都没看到。
“我不是要否定所有新企业。”她重新开口,“但我无法忽视这些同步上线、同步融资、同步造势的公司,背后有着远超初创团队的协同效率。它们的产品不攻击现有体系,却精准填补空白区域——这不是市场竞争,是生态位抢占。”
她切出舆情热力图,标红三组异常转发高峰的时间节点。“每一次,都在我们政策发布后的四十八小时内。节奏严丝合缝,像有人提前拿到了日程表。”
苏悦立刻接话:“我已经让团队提取首批账号行为模型,重点追踪内容生成模式和响应延迟。如果真是自动化操控,很快就能抓到痕迹。”
“科研方面也不能停。”林晚继续说,“‘xN-9-b’刚刚激活自检程序,说明它连接的系统并未彻底沉寂。我建议立即组建专项小组,启动反向溯源。”
“等等。”赵铭抬手打断,“你要动用资源查几个还没违法的企业?万一误伤,谁担责?”
“目前只是预警。”林晚语气不变,“48小时轮报制,每半天汇总一次动态。一旦其中任何一家提交重大政策申请或完成新一轮融资,自动触发紧急响应流程。不扩大范围,也不提前定性。”
她看向投影中的其他成员,“这是预防,不是审判。”
短暂沉默后,科研负责人表态:“我们可以从技术底层入手,分析这五家公司的算力调用模式。真正的独立研发,不可能在本地硬件不足的情况下维持高频迭代。”
调查小组组长紧随其后:“外围接触也能展开。伪装成投资机构或合作方,试探他们的对接流程和权限层级。如果有统一指挥中枢,总会露出破绽。”
赵铭靠回椅背,轻轻敲了两下扶手。“既然大家都想试试,我也不拦着。不过提醒一句——别把精力耗在影子上,忘了真正该盯的人。”
林晚没有反驳,只在心里记下他刚才那一瞬闪过的冷意。
会议进入分工阶段。
科研团队负责技术行为建模,重点监控算法更新频率与硬件负载比;市场团队启动关键词扫描,建立虚假声量识别模型,并对“智渊未来”的发布会视频做语音节奏复盘;调查小组按预案A-3展开外围接触,优先以第三方咨询身份接触两家注册地为空置产业园的公司,规避已知监控节点。
指令逐一下达。
苏悦在终端录入第一批监测词:“共情AI”“行为预测”“情感建模”,并设置跨平台联动提醒。科研端开始部署数据抓取脚本,准备采集五家公司公开接口的响应延迟曲线。调查小组确认联络代号与伪装身份,加密通道测试通过。
林晚站在主控台前,将那份命名为“S级潜在威胁”的文档设为常驻悬浮窗。屏幕右下角,倒计时显示47:59:38。
她再次望向赵铭的方向,对方正低头查看文件,神情如常。
但她记得清楚,就在他说“别追影子”时,脑海中闪过的不是担忧,而是一串坐标编码——城南某处废弃设施的地理标识。
她的手指轻轻落在通讯面板上,输入一条加密指令,发送至调查小组备用频道:
“增加一项任务:核查气象塔周边近期是否有非登记电力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