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进度条停在百分之六十七,林晚的手指在终端边缘轻轻一划,将未完成的数据包拖入隔离区。她没有多看那停滞的数字一眼,转而调出“深瞳计划”的权限日志,翻到东南亚代理服务商的关联记录。
屏幕上跳出三家离岸公司的基本信息,注册地分别位于加勒比海某岛、塞浦路斯和新加坡。资金流向图谱显示,这三家公司在过去四个月内与该服务商有超过二十次跨境转账,单笔金额不大,但频率密集,且每次转账后都会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二次跳转。
她点了下通讯面板:“联络员,启用b级暗网通道。”
耳机里传来轻微的电流声,随后是调查小组联络员低沉的声音:“已接入,虚拟身份‘灰隼’准备就绪。”
“向‘夜枭’和‘渡鸦’发出交易请求。”林晚语速平稳,“用加密资产支付,换取这三家公司近三个月内人员出入境记录、账户操作日志和托管协议副本。额度按最高安全线走。”
“明白。”联络员顿了顿,“但他们最近对陌生买家很谨慎,可能需要附加验证。”
“告诉他们,信息若真实有效,后续还有更大需求。”林晚盯着屏幕,“我们不是只买一次。”
通讯切断后,她调出备用监控窗口,锁定非洲东部节点的流量变化。自上次异常请求后,对方暂停了数据渗透,整个通道陷入静默。这种突然的收敛不像放弃,更像在等待什么。
十分钟后,联络员再次接通,声音带着一丝紧绷:“‘夜枭’回了。他愿意提供部分资料,但要求先看到一半定金到账,并且……他点名要和你直接对话。”
林晚眉梢微动:“他怎么知道我在幕后?”
“不清楚。但他留言说,‘那个能看穿谎言的人,该听听我的条件’。”
她指尖一顿。这句话太过精准,不像是猜测,倒像是某种试探。她没回应,而是打开了心灵洞察之镜的远程连接协议,输入联络员的身份密钥。
视野一闪,短暂的画面浮现——联络员正坐在临时安全屋的操作台前,额头渗出细汗,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他的情绪并不恐慌,但有一种被逼迫的焦躁,像是担心任务失败会影响整体判断。
林晚收回能力,关闭系统提示音。她重新接通通讯:“定金照付,但不要立刻确认收款。等我指令再解锁。”
“可他们一旦发现延迟……”
“那就让他们怀疑。”她说,“我们现在要的不是顺利拿到情报,而是看清谁在背后设局。”
联络员沉默两秒,应了一声“明白”。
又过了二十分钟,第一批数据包传回。林晚将其导入独立沙箱环境,启动行为模拟程序。文件种类繁多,包括扫描件、行程单截图和银行流水照片。表面上看,内容详实,时间线完整。
但她注意到其中一份“员工出差记录”存在异常:同一人在同一天出现在两个不同城市的机场安检日志中,且两次记录的证件编号虽一致,但字体渲染略有偏差。
她放大图像边缘,发现一处细微的像素错位。这不是原始拍摄文件,而是后期合成的产物。
与此同时,系统警报轻响——联络员的终端检测到一个隐藏后台进程,正尝试反向提取设备中的加密密钥。进程伪装成常规系统更新服务,若非主控室设有深度监测模块,几乎无法察觉。
林晚立即下令:“切断所有外联端口,清除缓存数据,更换通信设备。”
“已经处理。”联络员的声音恢复冷静,“旧设备已物理销毁。”
“对方想让我们顺着假线索走出去。”林晚看着沙箱中被标记为伪造的文件,“这个‘夜枭’,要么已被控制,要么本身就是陷阱的一部分。”
她关闭了与两名信息贩子的所有连接通道,并在系统中标记其账号为高危干扰源。
主控屏上的全球热力图依旧安静,三大境外节点没有新的活动迹象。但林晚清楚,刚才那场短暂的情报交换,已经让对方意识到联盟开始主动出击。
她重新调出七家异常企业的物流单据,逐条比对签收信息。其中有两次高值设备运输的目的地标注为废弃仓库,但实际签收方是一家名为“诺森第三托管”的机构,注册地在卢森堡,经营范围为“商业资产代管与技术设施维护”。
她输入关键词搜索公开数据库,发现该机构在过去一年内承接了至少六起跨国精密仪器转运业务,客户分布于德国、日本和巴西,但所有项目在交付后均未留下后续使用记录。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六家企业中有四家后来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舆论危机或供应链断裂。
林晚将“诺森第三托管”拖入“深瞳”核心关注名单,系统自动关联出其名下的三个海外服务器托管地址,其中一个恰好位于此前被伪造日程试图引导调查员前往的位置。
她嘴角微微压下。
对方不是疏忽,是故意露出破绽,等着人往坑里跳。
而现在,真正的路径或许就藏在这间看似合规的托管机构背后。
她再次打开通讯面板:“调整方向,暂停接触任何中间人。”
联络员的声音从耳机传来:“那下一步?”
“查‘诺森第三托管’的保险记录、航运合同和税务申报。”她说,“从公开渠道一点一点挖。他们不怕我们查账,就怕我们停下来不动。”
“可这样太慢,而且……”联络员迟疑了一下,“他们会不会已经在监视我们的查询痕迹?”
“会。”林晚看着屏幕上那个新标红的机构名称,“所以每一次检索,都要像无意间路过一样自然。不要集中访问,分散时间段,用不同终端,混入大量无关查询作为掩护。”
“明白了。”
“还有。”她补充道,“从现在起,你的每一次汇报,都必须经过三重跳转加密。如果我发现你的信号路径有任何规律性,我会直接切断联系。”
“好。”
通讯结束,林晚靠回椅背,目光落在主控屏中央。那个红色标记静静闪烁,像一颗埋在暗处的心脏。
她打开日程提醒,设定每小时自动刷新一次“诺森第三托管”的关联动态。系统响应后,弹出一条提示:下一周期监控任务已排入队列,执行人待确认。
她滑动名单,在陈远和周雯的名字上停留片刻,最终选定两人,并附加权限说明。
就在她准备关闭界面时,主控屏右下角忽然弹出一条低优先级通知:卢森堡时间今日上午九点,诺森第三托管向某国际航运公司提交了一份紧急变更申请,要求将原定运往南非的集装箱改道至地中海某港口。
申请理由栏写着:“设备维护延期,需临时调整仓储安排。”
林晚盯着那行字,手指缓缓落回键盘。
她调出该航运公司的航班调度表,对比近三个月同类变更的审批周期,发现正常流程至少需要四十八小时。而这份申请,在提交二十三分钟后已被批准。
批准人姓名被部分隐藏,仅显示姓氏“F”。
她将这条记录单独提取,放入待核查事项首位。
然后,她按下快捷键,将“诺森第三托管”相关操作全部转入隐蔽追踪模式,不再生成常规日志。
屏幕暗了一瞬,随即恢复正常。只有她知道,从这一刻起,每一次对这家机构的查询,都不会留下可追溯的痕迹。
她的手从终端边沿移开,轻轻搭在桌面上。
窗外天色渐暗,主控室内灯光未变,唯有那一点红标仍在无声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