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稷在山东灾区待了几天。这几天里,他不仅仅是寻找和陪伴妹妹,更是以一个农业专家的身份,深入到了抗灾救灾的一线。
他和当地农技人员一起勘察灾情,评估土壤和作物受损的具体程度,参与讨论排涝、抢收、以及灾后生产恢复的初步方案。
得益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力量的全力投入,以及像方安这样无数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奋力拼搏,灾情最危急的阶段正在慢慢过去。
村里面都是小型的抽水设备,抽水速度并不快,昼夜不停地轰鸣,将田野里最后的积水强行排入河道;被冲毁的道路在工程兵的抢修下,逐渐恢复了基本的通行能力;一车车救援物资,包括食品、药品、消毒剂和御寒衣物,棉被,正艰难却持续地运抵各个受灾村庄。
虽然满目疮痍依旧,但那种令人窒息的、无序的混乱感,正在被一种艰难却有序的恢复节奏所取代。
人们脸上的茫然和绝望,多少被一种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进行的忙碌所冲淡。
第四天清晨,天色微亮。在临时作为救灾指挥部的一所乡镇学校门口,方稷和方安兄妹俩进行着告别。
方安换上了一身相对干净的衣服,但眉眼间的疲惫依旧浓重,手上也多了几处磨破的水泡。
她看着哥哥,语气带着不舍却也理解:“哥,这边情况算是暂时稳住了,后面就是比较繁琐的报灾处理。你那边项目也离不开人,回去吧。”
方稷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周围依旧泥泞却已开始出现生机的景象,沉声道:“嗯,看到情况控制住,我也稍微放心了。你在这边,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身体!别太拼命,量力而行。妈那边,我回去会跟她说清楚,你还要过一些日子再回去,让她放心。”
他顿了顿,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递给方安:“这是我这几天根据看到的情况,结合过去的一些经验,草拟的一些关于洪涝灾害后农业恢复生产的技术要点和建议,主要是关于土壤快速改良、防止次生病害、以及抢种短季作物方面的。可能不全面,你交给本地的农业部门,希望能作为一点参考。”
方安接过笔记本,感觉手里沉甸甸的,她知道这里面凝聚着哥哥的心血和专业。她用力点点头:“放心吧哥,我一定转交到位。你…你在非洲那边,也一切小心。听说那边也不太平。”
“我有数。”方稷拍了拍妹妹的肩膀,露出一丝宽慰的笑容,“看到你能在这样的困境里扛起责任,哥很欣慰。我们家安安,是真的长大了。”
方安鼻子一酸,强忍住眼泪,推了哥哥一把:“快走吧你,别误了火车!啰嗦死了!”
方稷不再多言,提起简单的行李,转身走向等候在旁的、前往火车站的救灾车辆。他拉开车门,最后回头看了一眼妹妹,看到她站在晨曦中,朝着他用力挥手,身影虽然单薄,却站得笔直。
车辆启动,驶离这片饱受创伤却又顽强抗争的土地。
方稷望着窗外,心中百感交集。家乡的灾情牵动着他的心,但万里之外的埃塞项目,同样承载着沉重的责任和无数人的期望。他必须尽快赶回去。
方稷乘坐的救灾车辆在泥泞颠簸的多间道路上缓慢行驶,最终抵达了最近的城市火车站。这里同样弥漫着救灾的紧张气氛,但秩序已然恢复。他登上了返回北京的高铁。
列车飞驰,窗外的景象从一片泽国逐渐变为正常的华北平原秋色。
方稷靠在椅背上,疲惫如潮水般涌来,但他毫无睡意。妹妹方安站在晨曦中用力挥手的身影,灾区群众脸上那种劫后余生的麻木与坚韧,以及农田里依旧浑浊的积水…这些画面在他脑海中反复闪现,眉头紧锁,作为一名农业专家,他深知灾后恢复生产的艰巨性。
涝灾后的土壤板结、养分流失、病虫害风险激增…这些都是大问题。必须尽快把整理的技术要点发回去,希望能帮上点忙。安安在那,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几个小时后,列车抵达北京西站。方稷没有停留,直接转乘地铁回到了家中。
推开家门,母亲正坐在客厅里,眼睛红肿,显然没少哭。看到方稷进来,她立刻站起身,急切地迎上来:“稷儿!你可回来了!安安呢?安安怎么没和你一起回来?”声音带着颤抖。
方稷连忙扶住母亲,尽量用平静的语气说:“妈,您别急,安安没事,我找到她了,人好好的,就是累瘦了点。她说给您写信了,您收到了吗?”
周母点点头,只不过她看见儿子就觉得女儿应该一同回来啦,没想到竟然还要一段时间,可是想到女儿说的那边的困难,又心疼乡亲们,又心疼自己的女儿。
他拉着母亲坐下,详细讲述了找到方安的经过,以及她在灾区如何带领村民自救、分发物资的情况,刻意略去了其中的危险和艰辛,重点描绘了方安的坚强和担当。
母亲听着,眼泪又落了下来,这次却是混合着心疼和一丝骄傲:“辛苦你了,这样跑一趟,你这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家里不再去折腾?”
方稷沉默了一下,如实相告:“妈,咱们现在的粮食问题还有很多问题,形势也很严重,千头万绪,我不可能撤下来。估计…还得要一段时间。”
母亲的脸上掠过明显的失望和担忧,但她终究是明事理的人,擦了擦眼泪,叹了口气:“唉…我知道,你是公家的人,这时候得顶着…你怎么一直背着包不放下?你这就又要走了?”
方稷点点头,语气充满歉意:“妈,对不起,埃塞那边项目也到了关键时期,麦子刚收完,后续的扩大种植、技术总结,还有一堆事等着我。我…我回来看看您,跟您报个平安,一会跟最近一趟的飞机就得飞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