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中,董卓伏诛的消息如春风吹遍大街小巷,百姓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压抑许久的喜悦与畅快尽情释放。
有人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喊:“不好啦,有个人趴在董卓的尸体上哭呢!”王允一听,气得脸都红了,怒喝道:“长安的老百姓都在欢呼庆祝,谁敢这么大胆儿?快,让武士给我把他抓过来!我倒要看看,是谁这么不识好歹!”只见一群武士押着一个人匆匆赶来,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侍中蔡邕。
王允一瞧见蔡邕,顿时就像被点了炮仗,瞬间炸毛,大声地呵斥起来:“董卓,那可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大坏蛋,国家的罪人呐!他把汉室搅得是天翻地覆,差点就把咱大汉江山给彻底搞没了!你呢,身为堂堂汉朝大臣,世世代代享受着国家给予的丰厚恩宠,不思量着如何与众人齐心协力,把这个反贼给干掉,竟然还为他伤心难过,你这到底是怎么想的?你的良心难道被狗吃了吗?”
蔡邕一听,心里暗叫不好,赶忙低头认错,一脸惶恐地说道:“我虽然脑子有时候不太灵光,转不过弯来,但基本的大义我还是知晓的。从古至今,那些关乎国家安危存亡的大事,我听得多了,耳朵都快起茧子了。我怎么可能背叛国家,去向着董卓那个逆贼呢!
刚才真的只是出于对董卓知遇之恩的感激,而感到悲痛。我也知道自己确实不应该,实在是罪该万死。我愿意接受任何惩罚,哪怕是砍头剁脚,只求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接着写完汉朝的历史。您也知道,这历史可是咱大汉的根脉,要是断在我手里,我死了都没脸去见祖宗啊!”
满座的公卿大臣们,心里都清楚蔡邕确实是个人才,在学识方面那是没得说。于是,纷纷站出来,用力地帮他求情。这时,太傅马日磾(这名字还真不好念,读音是mǎ mi di)站了出来,对王允说道:“伯喈那可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大才子啊!他对汉朝的那些事儿,上到开国典故,下到现今局势,那都门儿清得很。要是能让他接着写历史,必定能给咱留下一本经典巨着,流传千古啊。再说了,蔡邕一直以来都是个忠孝两全之人,就因为这么一点小错,您就要杀了他,恐怕会让天下人失望,寒了众人的心呐!”
可王允却丝毫不为所动,皱着眉头,坚决地说道:“那可不行!以前汉武帝没杀司马迁,结果司马迁写的书里到处说朝廷的坏话,那些言论流传到后世,造成了多大的负面影响。如今国家本就一天天走下坡路,四处都在打仗,局势动荡不安。咱们可不能让这种臣子拿着笔,天天在小皇帝身边晃悠。这不仅对皇帝没啥好处,搞不好还会让咱们这些大臣都被他在书里说坏话,到时候名声可就全毁了。”
马日磾听了,一时语塞,无奈地退了下去。他一边走,一边还跟其他官员吐槽:“王老头这么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他以后怕是没啥好下场!有才德的人,那可是国家的宝贝啊!写历史这事儿,更是关系到国家的千秋万代,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儿。他这么轻易地就把宝贝搞没了,把大事儿给废了,这种做法怎么能长久呢?唉,真是目光短浅呐!”
你还别说,这马日磾还挺有先见之明。最后,蔡邕就这么被关进了大牢,没过多久,就死在了里面。当时那些士大夫们,不管跟蔡邕认不认识,听说他死了,都忍不住纷纷落泪,为这么一个才子的陨落感到惋惜,毕竟蔡邕就因为哭了下董卓的尸体,就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冤得不能再冤了。
再把目光转到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这哥几个身上。他们一起逃到了陕西,心里琢磨着,要不派人去长安给朝廷上表,求个赦免。说不定朝廷大发慈悲,就饶了他们呢。
王允接到表文后,冷哼了一声,不屑地说道:“董卓那些罄竹难书的坏事儿,哪一件少得了这四个人在旁边帮衬。可以大赦天下,但唯独他们这拨人,绝对不能赦免!”派去的人回来一汇报,李傕一听,顿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大声嚷嚷道:“求救没门儿,那咱们还等啥,各找各妈,自个儿逃命去吧!”
就在这时候,军中的谋士贾诩站了出来,他摇着扇子,不紧不慢地说道:“各位大哥,你们仔细想想,如果就这么丢了军队,单枪匹马地跑路,随便来个亭长,就能轻轻松松地把你们绑了,到时候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依我看呐,不如咱们拉起陕西的士兵,杀进长安,打着给董公报仇的旗号。要是成功了,那可就不得了啦,咱们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天下,成就一番大事业。就算没成功,再跑也来得及啊,也不至于现在就这么狼狈地各自逃命。”李傕他们几个一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点头:“没毛病,这主意好,就这么干!”
于是,他们就在西凉州到处散布谣言,说:“王允那家伙心狠手辣,要把咱们这边的人全都杀光光,一个不留!”老百姓们一听,本来就人心惶惶的,这下更是信以为真。这谣言就像长了翅膀一样,没到半个月,就聚集了十万大军。这十万大军分成四路,那真是浩浩荡荡,气势汹汹地朝着长安杀过来了。
在路上,他们碰到了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正带着五千人,也是想去给老丈人报仇。李傕一看,嘿,来得正好,大手一挥,说道:“牛将军,你就当前锋,我们四个在后面给你压阵,咱们一起杀进长安,为董公报仇雪恨!”牛辅一听,胸脯一挺,说道:“好嘞,各位放心,看我牛辅的!”
这边王允听说西凉州的兵来了,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找来吕布商量。吕布一听,不屑地一笑,拍着胸脯说道:“司徒您就放一百个心吧!就他们那几个小喽啰,在我眼里跟蝼蚁没啥区别,我还不放在眼里!”说完,就带着李肃出兵迎敌。
李肃也是个急性子,一听要打仗,兴奋地喊道:“我愿意打头阵,去收拾这帮贼寇!让他们知道知道咱们的厉害!”吕布大手一挥,说道:“好,你带兵前进,我在后面给你支援!”没一会儿,李肃就和牛辅碰上了,两拨人二话不说,就干起来了。牛辅哪里是李肃的对手,没几个回合,就被打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李肃这边算是小胜了一场,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想着回去肯定能得到吕布的夸奖。
可没想到,当天晚上二更天,牛辅这家伙不甘心失败,贼心不死,居然带着一群人,偷偷摸摸地跑来劫李肃的营寨。李肃这边的士兵们经过一天的战斗,都累得不行,正睡得香呢,被这么一搞,顿时乱成一团,四处逃窜。李肃根本没办法控制局面,一口气跑了三十多里地,手下的士兵折损了一大半。没办法,他只好灰溜溜地回去见吕布。
吕布一看李肃这副狼狈样,脸一下子就气绿了,大声吼道:“你这家伙,居然敢坏我士气!我要你有何用?”当场就把李肃给砍了,还把脑袋挂在军门口示众。这一下,三军将士们都被吕布的狠辣给吓到了,心里开始打起了小算盘,军心一下子就有点不稳咯。毕竟谁都怕自己哪天也像李肃一样,一个不小心就丢了性命。
吕布这人,一向是仗着自己勇猛无敌,对士兵们非打即骂,一点都不懂得体恤下属。现在这么一搞,大家更是离心离德了,心里都对吕布有了怨气,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
第二天,吕布亲自带兵进攻,牛辅又出来迎战。就牛辅那两下子,哪敢跟吕布正面刚啊,没几个回合,就又大败而逃。
当天晚上,牛辅把心腹胡赤儿叫过来,愁眉苦脸地商量说:“我可知道吕布那家伙勇猛得不像话,咱肯定打不过他。再这么下去,早晚得死在他手里。要不咱偷偷带上金银珠宝,再叫上三五个亲信,抛弃这帮败军,跑路得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胡赤儿一听,眼珠子一转,心里想着:“这倒是个机会,要是能独吞这些金银珠宝,那我可就发财了。”于是,他嘴上答应着:“行啊,牛将军,就这么办。”
于是,当天晚上,牛辅和胡赤儿,还有另外三个人,每人都带了一堆金银珠宝,偷偷摸摸地弃营而逃。他们慌慌张张地跑到一条河边,正准备渡河的时候,胡赤儿这小子瞅准机会,趁牛辅不注意,“嗖”地一下拔出刀,一刀就把牛辅给杀了。然后,他拎着牛辅的脑袋,得意洋洋地跑去献给吕布。
吕布一看,吃了一惊,问他咋回事儿。旁边的随从一看,赶紧告发:“是胡赤儿谋杀了牛辅,抢了他的金银财宝!”吕布一听,气得暴跳如雷,大声骂道:“你这忘恩负义的东西!”当场就把胡赤儿他们几个全给杀了。
经过这一番折腾,吕布虽然斩杀了牛辅,但内部矛盾频出,军心愈发不稳。而李傕、郭汜等人率领的十万大军仍在朝着长安逼近,长安局势愈发危急,一场更为激烈的大战即将爆发,不知王允、吕布等人又该如何应对这愈发严峻的局面,汉室的命运又将走向何方。
欲知后事如何演义,且看下章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