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孙策收了兵,又马不停蹄地回来攻打秣陵。他亲自来到战壕边,大声劝薛礼投降:“薛礼,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大势已去,你还是早早投降吧,我定不会亏待你。”
可这薛礼压根儿不领情,城上的张英更是坏得很,偷偷地放了一支冷箭,“嗖”的一声,那箭就像一道黑色的闪电,正好射中孙策左腿。孙策“哎哟”一声,疼得脸色煞白,直接翻身落马。众将一看,心急如焚,赶紧冲上前去,把他救回营里。军医赶紧过来,小心翼翼地拔了箭,又仔细地敷上金疮药。
孙策躺在营帐里,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对众将说道:“咱假装我中箭死了,军中大办丧事,然后拔寨撤退。他们肯定以为我死了,会来追咱们,咱再暗地埋伏奇兵,到时候准能抓住薛礼。”大家一听,觉得这主意确实不错,就照着办。对外宣称孙策死了,全军上下都披麻戴孝,连夜拔寨撤退。
薛礼听说孙策死了,那叫一个高兴得手舞足蹈,当夜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城里的军队,张英、陈横也跟着,如饿狼般杀出城来追。
结果,孙策营背后伏兵四起,犹如神兵天降。孙策更是大喊一声:“孙郎在此!”这一嗓子,就像炸雷一般,把敌军吓得屁滚尿流,全都丢了枪刀,“扑通扑通”地跪在地上投降。孙策下令,一个人都不许杀。张英想趁乱逃跑,被眼尖的陈武瞧见,一枪就刺死了。陈横也倒霉透顶,被蒋钦一箭射中,当场毙命。薛礼在乱军之中也没能保住性命,一命呜呼。
这一路上,孙策还不忘招呼老百姓回来继续过日子,安抚民心。解决了薛礼这边的事儿,追兵又追到了泾县,目标直指太史慈。
这太史慈在城里这段时间,又招了两千多精壮的士兵,心里想着一定要给刘繇报仇雪恨。孙策和周瑜得知后,就凑在一起商量着怎么活捉太史慈。
周瑜沉思片刻后,说道:“咱三面攻城,故意留东门让他跑。离城二十五里的三条路上,都埋下伏兵。等太史慈跑到那儿,肯定人困马乏,到时候就瓮中捉鳖,准能抓住他。”
原来太史慈招来的大部分都是山越的老百姓,不在城里。听说孙策突然来了,根本来不及准备。这边大军很快就把城三面围住了,太史慈带兵往外一冲,就被乱箭射了回来。
当天夜里,陈武带头,穿着短衣,身手敏捷地爬上城,放了把火。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整个夜空。太史慈一看城上火光冲天,知道大事不妙,赶紧上马从东门跑。背后孙策亲自带兵紧追不舍。
太史慈往东门路上跑,后面的追兵追了三十里就不追了。太史慈又跑了五十里,此时的他,人也累得气喘吁吁,马也乏得快走不动了。正走着呢,突然芦苇丛里喊声四起,犹如鬼哭狼嚎一般。太史慈心里暗叫不好,想跑,结果两边绊马索“唰”的一下就出来了,那马躲闪不及,直接被绊倒了,太史慈也被狠狠地甩了出去,当场就被活捉,押到了大寨。
孙策听说太史慈被押来了,兴奋得不得了,亲自快步出营。他先把周围的士兵们都喝退,然后走到太史慈跟前,亲手小心翼翼地给太史慈解开绑绳,还把自己身上的锦袍脱下来,轻轻地给太史慈披上,满脸笑容地把他请进寨里。
太史慈看着孙策,一脸悲壮地说:“我是败军之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孙策赶忙摆摆手,笑着说道:“我早知道你太史慈是个顶天立地的真爷们。刘繇那家伙就是个糊涂蛋,有你这样的大将都不会用,活该他打败仗。”太史慈一听,心里一暖,看着孙策对自己跟亲兄弟似的,一咬牙,就投降了。
孙策见状,高兴得不行,拉着太史慈的手,笑着说道:“还记得神亭那次不?要是当时你抓住我,会杀了我不?”太史慈嘿嘿一笑,挠挠头说:“那可说不准。”孙策也跟着大笑起来:“哈哈,今天起,咱就一起干大事,共创一番大业。”说罢,把太史慈请进营帐,让他坐上座,还吩咐手下好酒好菜招待。
孙策又诚恳地说道:“现在咱是一家人了,你别担心不如意。快教教我以后怎么打天下,我可就指望你出谋划策了。”太史慈谦逊地说:“我这败军之将,能有啥主意,没啥可说的。”
孙策赶忙说道:“当年韩信还虚心向广武君请教呢,我现在就想听你的高见,你可千万别推辞啊。”太史慈思索片刻后,说道:“刘繇刚吃了败仗,士兵们都没了斗志,要是就这么散了,再想聚起来可就难了。我想自己去把他们收拢,帮你壮大势力,就怕你不同意啊。”
孙策一听,大喜过望,“扑通”一声就跪下了:“这可太是我心里想的了。明天中午,我就在这儿等你回来,我信你。”太史慈被孙策的真诚所打动,坚定地答应了,转身就走。
众将都在一旁嘀咕:“太史慈这一去,指定不会回来了。”孙策却信心满满地说:“太史慈是青州有名的人物,最看重信义,肯定不会背叛我。”大家听了,都将信将疑。
话说到了第二天,阳光洒落在大地上,孙策一早便让人在空旷之处立起了一根长长的竿子,他站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竿子投射在地上的日影,心里默默计算着时间。周围的将士们看着主帅如此举动,虽心中疑惑,但也都不敢多问,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眼瞅着日影越来越短,快到中午时分了。突然,远处扬起一阵尘土,紧接着传来阵阵马蹄声和嘈杂的人声。孙策心中一喜,定睛望去,只见太史慈果然带着一千多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寨前。孙策那高兴劲儿简直无法言表,忍不住大笑起来,这下,军中众人对太史慈的信任以及对孙策的决断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自那之后,孙策的势力就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四方豪杰纷纷来投,很快便聚集了好几万人马。他们在江东大地纵横驰骋,所到之处,孙策都对老百姓关怀备至。他不仅安抚百姓,还开仓放粮,救济那些生活困苦的人。如此一来,前来投奔他的人络绎不绝,如同潮水一般。江东的老百姓们都亲切地称呼孙策为“孙郎”。
起初,当听说孙郎带兵要来时,江东的老老少少都吓得失了魂儿,仿佛世界末日来临一般。那些当官的更是胆小如鼠,纷纷弃城而逃,躲进了深山老林之中。
可等孙策的军队真正到了,大家惊讶地发现,竟然没有一个士兵敢出去抢劫掠夺老百姓的财物。老百姓家里养的鸡啊、狗啊,地里种的菜啊、树上结的果子啊,都完好无损,分毫未动。
老百姓们这下可乐坏了,他们奔走相告,纷纷带着自家养的牛和亲手酿的酒,兴高采烈地来到寨里犒劳军队。孙策也毫不吝啬,用金帛等贵重物品回礼,一时间,寨中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军民关系无比融洽。
对于那些刘繇的旧军,孙策也展现出了他的大度和仁义。愿意继续当兵,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他热烈欢迎,给予和自己旧部一样的待遇。不愿意的,他也不强留,反而赏赐粮米,让他们风风光光地回家过日子。江南的老百姓,听闻孙策如此仁义之举,谁能不佩服?谁能不羡慕呢?这么一来,孙策的势力愈发壮大,简直如日中天。
他把母亲、叔叔、兄弟姐妹们都接到了曲河,安排弟弟孙权和周泰去镇守宣城,自己则亲自领兵往南,目标直指吴郡。
这吴郡有个叫严白虎的家伙,自不量力,竟然给自己封了个“东吴德王”的名号,还派周泰守乌城,王晟守嘉兴。孙策的军队气势汹汹地一到,严白虎赶忙让弟弟严舆出城,在枫桥摆开阵势,准备和孙策的军队大战一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严白虎妄图负隅顽抗,却不知孙策麾下兵强马壮、士气正盛,且孙策足智多谋、仁义广施,此番枫桥之战,胜负早已暗藏定数,且看孙郎如何再展雄威,横扫吴郡,续写江东霸业传奇。
欲知后事如何演义,且看下章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