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局势,那叫一个千钧一发,紧张得空气都仿佛能被点燃。就在众人以为大祸临头之际,忽听得一阵如雷般的鼓声,好似要将天地震裂。紧接着,山背后猛地杀出一员大将,只见前面一面大旗猎猎作响,上书“大汉杨奉”四个醒目的大字,后面还浩浩荡荡跟着一千多名士兵,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
原来啊,这杨奉早前离开了李傕,在终南山一带屯兵驻守。听闻皇帝深陷危难之中,那心急如焚,当下毫不犹豫,立刻点齐兵马,火急火燎地赶来救驾,正巧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赶到了。
杨奉威风凛凛地一声令下:“给我让后面的追兵停下!”随即,他的士兵们迅速两边摆开阵势,严阵以待。对面郭汜这边,将领崔勇催马而出,手指杨奉,破口大骂:“杨奉,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反贼!简直没心没肺到了极点,一点仁义道德都不讲!你难道忘了李将军平日里对你的诸多好处了吗?”这崔勇骂得那叫一个难听,好似要把杨奉祖宗十八代都给骂遍。
杨奉一听,气得脸瞬间涨得通红,就像个熟透了的西红柿,简直能滴出血来。他怒目圆睁,回头一声大喊:“公明何在?”这一嗓子,仿佛要把天都给喊破了。而他口中的公明,正是徐晃。徐晃听到呼唤,那反应叫一个迅速,只见他手持大斧,双腿一夹马腹,胯下快马如同一阵风般朝着崔勇迅猛冲去。
两匹马眨眼间便交错在一起,徐晃瞅准时机,手臂猛地一挥,大斧带着呼呼风声,手起斧落,只听“咔嚓”一声,崔勇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干净利落地砍死在马下。
徐晃得手后,犹如猛虎入羊群,带着身后的士兵如潮水般冲进郭汜的军中。他在敌阵中左砍右杀,那勇猛的身姿,吓得郭汜的士兵们纷纷抱头鼠窜。只见徐晃所到之处,鲜血飞溅,不知道有多少人倒在了他的斧下。郭汜的军队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一下子就像被捅了窝的马蜂,大败而逃,一口气退了二十多里地。
杨奉见敌军败退,这才收了兵,赶忙来拜见天子。皇帝一看救星来了,那激动得不得了,赶紧下车,几步上前拉住杨奉的手,眼眶里泪水直打转,声音都带着哭腔:“爱卿啊,你这次救朕,那可是天大的恩情啊,朕简直要把这份情深深地刻在心里,永世难忘啊!你就是朕的救命恩人呐!”
杨奉赶忙“扑通”一声跪下,磕头谢恩。皇帝缓了缓,又好奇地问:“刚才砍死贼将的是哪位壮士啊?”杨奉一听,赶紧把徐晃带到车下拜见皇帝,恭敬地说道:“陛下,这人是河东杨都人,姓徐名晃,字公明。”皇帝一听,心中大喜,赶忙好好地慰劳了徐晃一番,对他赞不绝口。
杨奉一路护着皇帝,来到了华阴宁辑。这时候,将军段煨得知消息,赶紧送来了干净的衣服和可口的吃食,那招待天子的阵仗,真是又周到又贴心。当天晚上,天子就安心地住在了杨奉的营中。
可谁能想到,第二天一大早,郭汜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又带着大队人马气势汹汹地杀过来了。徐晃一看,毫不畏惧,一马当先就出了阵。只见郭汜的大军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过来,一下子就把天子和杨奉的人马困在了中间,围得那叫一个水泄不通。皇帝吓得脸色惨白如纸,哆哆嗦嗦地跟百官说:“朕这次怕是要命丧于此了!老天爷啊,你就开开眼,救救朕吧!”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突然东南方向喊声大震,好似地动山摇一般。郭汜的贼兵们一下子就乱了起来,像没头的苍蝇四处乱窜。徐晃瞅准这绝佳时机,大喝一声,带着士兵们趁机杀出,里应外合,把郭汜的军队打得那叫一个落花流水,狼狈不堪。郭汜一看形势不妙,没办法,只能带着残兵败将灰溜溜地逃走了。
这来救驾的不是别人,正是国舅董承,他带着一千多骑兵,快马加鞭,特意赶来救皇帝。皇帝一见到董承,那委屈的泪水止不住地流,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噼里啪啦地往下掉。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之前的遭遇哭诉了一遍,听得董承那叫一个心疼。
董承赶忙安慰:“陛下您别担心,我和杨将军向您发誓,一定会把李傕和郭汜这俩贼给斩了,还天下一个太平。您就放宽心吧!”皇帝一听,赶忙说:“那咱们赶紧去东都吧。朕一刻都不想在这儿待了,这儿太可怕了!”于是,众人连夜出发,马不停蹄地往弘农赶去。
郭汜的败军一路往回跑,正巧碰到了李傕。他们把杨奉、董承救驾,还带着皇帝往弘农去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郭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着急地说:“要是让他们到了山东,站稳了脚跟,肯定会昭告天下,召集各路诸侯一起讨伐咱们,到时候咱们三族可都得跟着遭殃,保不住了!”
李傕一听,咬咬牙,恶狠狠地说:“现在张济的兵守着长安,咱们不敢轻举妄动。要不咱俩合兵一处,追到弘农,把那汉朝皇帝杀了,然后平分天下,咋样?”郭汜一听,眼睛顿时亮了,乐滋滋地说:“要是兄长你愿意带着小弟,那咱就一起干!这主意妙啊!”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合兵一处,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过之处,那简直就是人间地狱。房屋被烧得只剩下断壁残垣,老百姓的财物被抢得干干净净,一个子儿都不剩。那些老弱病残直接被他们残忍地杀害,而年轻力壮的就被抓去充军,给他们当炮灰。打仗的时候,他们还想出个缺德的主意,把老百姓赶到前面当挡箭牌,美其名曰“敢死军”。这贼兵的势力,一时间那叫一个嚣张跋扈。
再说李乐他们的军队,其实就是一群山贼草寇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平日里就爱干些抢劫的勾当。郭汜这老狐狸,想出个损招,让军士把衣服、财物啥的扔在路上。李乐的军队到了渭阳,一看路上全是这些好东西,一个个眼睛都红了,哪还顾得上队伍啊,争着抢着去捡。就在他们抢得不亦乐乎的时候,郭汜和李傕的军队从四面如鬼魅般围了过来,一场混战瞬间爆发。李乐的军队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大败而逃,那场面,真是惨不忍睹,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到处都是士兵们的惨叫和呻吟声。
杨奉和董承根本拦不住这混乱的局面,只能护着皇帝继续往北跑,后面李傕和郭汜的军队像疯狗一样紧追不舍。李乐心急如焚,赶紧对皇帝说:“陛下,情况紧急啊,您赶紧上马先走!再晚就真的来不及了!”
皇帝却一脸坚决地摇头:“朕不能扔下百官自己跑啊,他们有什么错呢!朕要是自己跑了,以后还有啥脸面面对天下人!”可追兵越来越近,天空都被大火映得通红,喊杀声震得地都在颤抖,连着一百多里都能听得清清楚楚。胡才一不小心,就被乱军给杀了,那场景,真是让人胆战心惊。
董承和杨奉实在没办法了,只能请皇帝放弃车驾,步行到黄河岸边。李乐他们好不容易找来一只小船,权当渡船。可当时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河水都快结冰了,那冷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皇帝和皇后好不容易才被扶到岸边,但是河岸又高又陡,根本下不去。后面又是火光冲天,又是震耳欲聋的鼓声,敌军马上就到了。
杨奉急中生智,大喊:“快把马缰绳解下来,连在一起,拴在陛下腰上,慢慢把陛下放到船里。”正说着,皇后的哥哥伏德抱着好几匹绢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了:“我在乱军里捡到这些绢,用这个拴着陛下,更保险!”
行军校尉尚弘赶紧用绢把皇帝和皇后小心翼翼地包起来,让众人一起用力往下放,这才好不容易把皇帝和皇后放到了船上。李乐手持宝剑,威风凛凛地站在船头,伏德背着皇后也上了船。岸上还有好多人下不去,都争着往船上挤,李乐没办法,只能把他们都推到了水里。
好不容易把皇帝和皇后渡到北岸,杨奉又找来一辆牛车,让皇帝坐上去,往大阳赶去。这一路上,大家都饿得前胸贴后背,晚上只能住在一个破破烂烂的瓦屋里。有个好心的老头可怜他们,送来了点粟饭,皇帝和皇后饿坏了,勉强吃了点,可那饭粗糙得根本咽不下去,就像沙子一样。
第二天,皇帝为了安抚众人,封李乐为征北将军,韩暹为征东将军,然后又坐着牛车出发了。走了没多远,太尉杨彪和太仆韩融找来了,一见到皇帝和皇后,大家忍不住抱头痛哭起来。
这时候,皇帝身边的近侍只剩下二十多人了,一个个都哭得稀里哗啦,那场面,真是让人痛心不已。太仆韩融说:“陛下,李傕和郭汜这俩贼还挺相信我,我愿意冒死前去劝他们罢兵,陛下您一定要保重龙体啊。”说完,韩融就毅然决然地走了。李乐请皇帝到他的营里暂时休息。
过了几天,杨彪建议皇帝把都城定在安邑县,皇帝没办法,只好坐着车马到了安邑。这安邑哪有啥好房子啊,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皇帝和皇后只能住在茅屋里,连个门都没有,只能在四周插上荆棘当篱笆。皇帝和大臣们就在这破茅屋里议事。
李乐和韩暹呢,带着兵在篱笆外看着,还觉得挺有意思,一点都不把皇帝和大臣们放在眼里。这些将领们一个个专权得很,尚书、百官、公卿稍微有点得罪他们,就在皇帝面前打骂将士,那嚣张的样子,简直无法无天。他们还让手下的奴仆给皇帝送些浊酒粗食,皇帝也只能勉强吃点,真是可怜。
李乐和韩暹还联名保举了二百多个地痞流氓、小兵、巫医、走卒当校尉御史,连刻印都来不及,就用锥子在木头上画个印,就这么糊弄过去了,简直是荒唐至极。
韩融跑去劝李傕和郭汜,好说歹说,这俩贼才把百官和宫人放回来。这一年啊,到处闹饥荒,地里的庄稼都颗粒无收,老百姓只能吃枣子和野菜,一个个饿得皮包骨头,饿死的人到处都是,惨不忍睹。河内太守张杨还算有点良心,送了些米给天子,河东太守王邑也送了些绢帛,让皇帝和大臣们能有衣服穿,皇帝这才勉强活了下来。
董承和杨奉商量,派人去修洛阳的宫院,想把皇帝的车驾送回东都。李乐却不同意,董承就劝他:“洛阳那可是天子建都的地方,安邑这么个小地方,咋能容得下皇帝的车驾呢?现在把皇帝送回洛阳,那才是正理。”
李乐哼了一声,不屑地说:“你们爱送就送,我就待在这儿不走了。我觉得这儿挺好的,自由自在的。”董承和杨奉没办法,只好收拾东西,护送着车驾出发。
这李乐不地道,偷偷派人去联系李傕和郭汜,想一起劫驾。董承、杨奉和韩暹知道了李乐的心思,就连夜安排好军士,护送着车驾,小心翼翼地往箕关奔去。李乐带着自己寨里所有的军马,在后面紧追不舍。
四更天左右,追到了箕山下,李乐扯着嗓子大喊:“车驾不许走!李傕、郭汜在此!”皇帝一听,吓得心都快跳出来了,再看山上,火光冲天,照得四周亮如白昼。这汉天子到底能不能脱离这困境呢?
欲知后事如何演义,且看下章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