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儿顿住,正想叉腰开骂,转念想到自家小姐还在等她把郎中请来,遂狠狠剜了庄安晴二人一眼,转身离开。
小丫鬟不忘朝对方的背影飞了一个眼刀子,随后蹲下来帮着庄安晴把掉在地上的红果一个个捡回篮子。
“庄小娘子方才没被撞伤吧。”
庄安晴笑笑,“哪儿那么容易撞伤。”
看着至始至终都气定神闲的小娘子,再想想自己方才的表现,小丫鬟自叹不如,感慨道:“庄小娘子真是好脾气,碰到这种不讲理的人竟然半点儿不恼,婢子真是太佩服你了。”
庄安晴淡笑不语,起身挎着篮子往前走。
其实她也不是不恼,只是没有必要。
这种府邸虽比不上什么王侯之家,可哪个大户人家的后院是简单的。刚才那下人见着甄夫人院里的人也能如此嚣张,可见她身后的人必定来头不小。
没摸清状况就冲上去一通发泄,那不是勇敢飒爽,而是愚蠢鲁莽。
她是来这里赚钱的,不是来这里结仇的。在没触及到她切身利益之时,她无需耗费不必要的精力。
回到厨房,豚肉已经浸泡得差不多了,庄安晴将砂锅放到小灶上炖煮,先大火烧开,随后调整火候,转小火熬制。
这边厢将浸豚肉汤羹炖上,那边厢庄安晴将摘来的红果子洗净一大半去核,加水煮烂,过滤,加糖不断翻炒,冷却定型,切成一块块小小的菱形,做了一盘山楂糕。
剩下没去核的,她在锅中放入白糖融化,再倒入山楂翻炒,做成了一小盘的山楂雪球。
山楂的小食刚做好,那边的豚肉汤羹也可以出锅了。
小丫鬟看看晶莹红润的山楂糕,又看看裹了一层白霜的圆嘟嘟的山楂雪球,馋得直流口水。
“太好看了,真没想到红果可以做成这般吃食。”
庄安晴笑笑,将两盘小食交给她捧着,自己则捧着那锅豚肉汤羹去了老夫人的屋。
老夫人闻到肉香,虚弱地睁开眼,挣扎着要起床一看究竟。
小梅伺候着老夫人挨着床头坐好,接过庄安晴盛好的一小碗豚肉汤,递到老夫人跟前。
豚肉汤汤色清澈,却散发着浓浓的豚肉香味,老夫人惊讶:“这汤怎地这般香,这到底是何汤羹?”
“回老夫人的话,这汤名为浸豚肉汤。”
“浸豚肉汤?”
甄老夫人觉得颇有意思,一下来了兴致,“不知这浸是何意?”
庄安晴笑着解释:“浸就是要事先将处理过的豚肉用井水浸泡一个时辰方能上火炖煮,这样一来豚肉中的养分便会充分溶于汤中。
正所谓‘肉管三天,汤管一七’,这道豚肉汤非常适合大病初愈之人服用,口味清淡却步寡淡,对强身健体颇有好处。”
甄老夫人听着庄安晴娓娓道来,不禁频频点头,满心欢喜,“好一个清淡却不寡淡,今日老身算是长见识了。”
说着便一勺接一勺地停不下来,眨眼的功夫便把一碗豚肉汤干完了。
甄老夫人有些意犹未尽地砸了砸嘴,转眼又盯上了桌上的小食。
甄员外就是在甄老夫人干掉几块山楂糕后来到了甄老夫人屋里。
看着食欲大好的老太太,甄员外实在无法将她和甄夫人口中那个吃什么吐什么的老夫人联系到一起。
甄老夫人当着甄员外的面又塞下一个山楂雪球,感慨道:“儿啊,要是为娘能每日吃到这般美食,身体何愁好不快啊。”
甄员外听出甄老夫人言外之意,看向立在一旁的庄安晴笑道:“庄小娘子,家母身体接下来还需继续悉心调理,不知你可否愿意在我府上住上一段时日?当然,诊金方面好商量。”
庄安晴之前就听出了老夫人话里的意思,这下听甄员外如是说倒没有丝毫惊讶。
她朝两人各行了一礼,道:“多谢老夫人和员外美意,小女家中还有一双弟妹尚且年幼,实在无法离开,还望老夫人和员外您二位见谅。”
甄老夫人听了虽然失望,却也表示理解。
甄员外察言观色,自是知道了自家老娘的意思,也没有继续强迫。
但他毕竟是个出了名的孝子,有些事老娘没有开口,他这个儿子倒是可以争取。
他轻咳两声,继续道:“既如此,我们也不便强人所难。那不如这样,庄小娘子每日过来给我母亲复诊,顺便安排家母一天的饮食,可好?”
庄安晴嘴角抽抽,这和住在甄府又有何区别。
甄员外看出她脸上的为难之色,道:“您过来出一次诊,我们就会付给你一次诊金。另外,这准备膳食的报酬另算。”
这待遇是真的很不错了,可她还接了泰安楼的蘑菇生意,怕是忙不过来。
其实蘑菇不蘑菇的倒是好说,最重要的是,她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另外,她实在不想陷在这里太久。
大户人家的府邸就像一口大染缸,来这样的地方做事并不轻松。一次两次倒还好说,如果长期泡在这里,一个不小心还可能会惹上不该惹的麻烦,瞧瞧之前那个嚣张的丫鬟就能窥见一斑。
庄安晴仔细权衡,最终和甄员外商量,定好了在这一个月里,自己每五日过来复诊一次。
这样她便可以在给泰安楼送完蘑菇后顺便过来甄府,两不耽误。
至于饮食调理,她会列出一张食疗单子交给甄员外,平日里甄府的大厨按照单子给甄老夫人安排膳食即可。
当然,这食疗方子的价钱是另算的。
双方愉快谈妥,庄安晴不再耽搁,背着自己的小背篓离开了甄府。
摸着怀里的三百两诊金,以及老夫人刚刚赏的五十两小费,庄安晴整颗心都是烫的。
不得不说,靠自己双手挣到属于自己的钱,这感觉还真是不赖!
想着,她霎时就干劲满满,走路带风。
正想着,高全的牛车迎面驶来。
之前高全见她一直没有回村,便赶着牛车来甄府,打算去后门那边跟甄府守后门的人打听一下庄安晴的消息。
感受到高全对自己态度的转变,庄安晴满心欢喜,跳上牛车就回村去。
披着落日的余晖,赶在入夜之前,牛车慢悠悠驶到了村口。
为了感谢高全昨日给孩子们传话,这次她硬是多给了几个铜板的车费。她态度十分坚决,高全本无法,只得收下。
给完车钱一转身,庄安晴便瞧见了坐在大榕树下的两个小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