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他已经深知其中的关键意义——身为蒙家之主的父亲所作的选择,便代表整个蒙家的抉择。
日后,只要赵祁的身份得到大王承认,尊贵的宗室嫡长公子名分一旦确立,他就完全有资格争夺太子之位。
凭借赵祁在秦军中积累的声望以及其在天下的威望,又有谁能与他争锋?就算他们敢挑战又如何?那些人真的有足够的资本去对抗一个令百万雄师敬畏、身为大秦最年轻上将军的赵祁吗?
“对了,爹。”
“您跟爷爷说过这件事没有?”蒙毅回过神来问道。
“我好久没回咸阳了,哪有机会告知他?等以后再找机会提及吧。
无论如何,这个决定无疑是对蒙家最有利的。
况且,等到大王统一天下之后,早晚会在众臣建议下涉及太子人选之事,到那时我们这个选择必然是最为正确的。”蒙武如是说道。
“确实是这样。”蒙毅深以为然地点头道,“赵祁不仅是大王的儿子,更是大王嫡长子,若是追封他的母亲为后,那更增添了正统依据。
仅这一点就足以让大王其他诸子无话可说。
而且,以赵祁现今战功赫赫、声名震天下之势,连父亲您相较之下似乎都稍显逊色,更何况是大王那些儿子,他们怎么可能媲美赵祁?”
“所以……”
“哪怕我们支持赵祁,但在大王正式相认之前,这件事绝不能让他本人知道,也绝不能外泄给任何人。”蒙武叮嘱道。
“嗯。”蒙毅再次点头,神情间流露出几分感慨:“实在难以想象啊,赵祁居然会是大王的儿子,是我大秦真正的长公子!多亏这次大王派我来李家村,不然我还真不知道赵祁竟然有这样的身份背景。”
“臭小子!”蒙武轻笑着训了一句,但随即话锋一转:“不过总觉得这件事对大王来说太过残酷了些,他已经寻觅赵祁母亲十几年了,怎料得竟是这样一个结局……”
“唉。”蒙毅叹息一声,心中也能预料到,若得知赵祁母亲去世的消息,大王嬴政定会承受莫大的打击。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蒙武最后也只能如此说道。
为了大秦的稳定,也为了让大秦早日统一天下,此事必须隐藏。
“对了。”
“父亲,你应该见过赵祁。”
“他到底长得什么样子?是不是和大王有些相似?”蒙毅突然问道。
“若仔细端详赵祁,且熟悉之后,会发现他与大王宛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蒙恬马上说道。
当初赵祁初入军营时,蒙恬一见到他就有了种熟悉的即视感,像大王,不过当时他觉得可能是自己想多了,但现在看来,确实没错。
“不用担忧。”
“身在其中迷糊,旁观者却清晰。”
“大王固然聪慧睿智,但只要我们不说,夏御医不说,他是不会察觉的。” “一切只等待合适的时机。”蒙武笑着说道。
今天蒙武所提之事,注定会使蒙毅无法平静。
他实在没想到,可能满朝的大秦文武百官、天下人谁也想不到,当下名扬四海、被大秦百万战士视为有望超越往日武安君白起的赵祁,竟是当今大王的儿子,大秦长公子。
“蒙…爷爷…蒙爷爷…”
这时。
两个小家伙从殿外走了进来,看到蒙武,都欢快地喊了起来,虽然说得模糊不清,但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
“哈哈哈。”
“蒙爷爷在此处呢。”
蒙武瞬间回过神,大笑着蹲下来,看着两个小可爱用小短腿跑了过来。
这样的温馨时刻,连一贯习武出身的蒙武都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
蒙恬和蒙毅互看一眼,心中也默默升起了份温暖。
时光匆匆。
五个月转瞬即逝。
赵国,邯郸城。
龙台宫里。
曾经的寝宫已经成为赵祁与众将商议军事之所。
“上将军,刚收到函谷关大军来报,除了代地之外,整个赵国已被我大秦全面控制,灭赵指日可待,就在数月间了。”屠睢恭恭敬敬向赵祁报告道。
“李牧如何?桓漪上将军是否攻破了他?”赵祁询问道。
“李牧不愧是赵国镇国上将军,与廉颇和庞媛相比更为年轻,且更具胆魄。
对我大秦进攻,他只是固守不攻,以代城为主驻军十五万,并在两侧部署十五万骑兵护卫。”
“要想拿下代地,必得先打败李牧三十万雄师,他的这个布局对于我大秦而言并非善策,想破李牧防线定会付出巨大代价。”章邯低沉地道出。
“李牧。”
“不负赵国上将之名,亦不失一位镇守边境精于战阵之良将。” “如此拱卫的确高明。”赵祁微微一笑。
以代城为据点防御,利用城墙优势防御,两侧更有李牧安排下的赵国骑兵,号称天下无敌。
一旦大秦军进攻受阻无法攻破,两翼骑兵必然发起突袭,严重打击大秦围攻部队。
可以说,
几乎是一场无解之战。
要攻破李牧,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李牧显然已经洞悉了当前的局势,重兵布防坚守,决心寸土必争。
赵祁面带微笑地说道:\"桓漪那边应该已经开始尝试进攻了。
\"随即传来的战报果然印证了这一推测。
数次试探性的攻击都无功而返,每次伤亡都颇为惨重。
一旦秦军发起正面强攻,代城内的赵军便全力以赴防御,即使被秦国弓箭手压制,他们也会以盾牌抵挡并采取避战策略。
而每当秦军靠近城池,埋伏在侧翼的赵军就会立刻出击。
\"真是个无解的局面啊,\"赵祁感叹道,\"要想获胜,恐怕只剩下一个方法,那就是用人命换城池,发动全面的强攻。
\"
相比之下,如今由李牧驻守的代地区域,就如同赵祁当年防守的邯郸一样坚固。
只不过李牧现在握有的兵力更加充足,而且由于代地的地形较为平坦,更适合发挥骑兵的优势。
他构建这样的防线就是为了准备与秦国血战到底,以保存赵国最后一块领土。
待时机成熟时,再图谋复兴赵国。
\"上将军,如今整个邯郸地区都已经彻底平定,\"一位部将恭声道,\"十五万赵军降卒也都安排妥当。
我们是不是该启程北上,协助桓漪和王翦二位大帅共同对付李牧?\"
对此,赵祁冷静地说:\"我们这次灭赵的战功已经取得不少,若是再贪功前去参与攻打代地,难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要去可以,但我们不能就这样冒然前往。
\"
此刻,北方战线由桓漪和王翦共同率领着约六十万的大军,除去用于镇守各地需要留下的十余万人马外,实际可用之兵力仍接近五十万,其规模令人惊叹。
而且,拿下代地就意味着彻底完成灭亡赵国的最后一步。
假如赵祁现在北上加入战团,即便桓漪和王翦不会多说什么,但那些急切渴望建立功勋的士兵们必定会有怨言。
于是乎,在听完了赵祁的分析后,在场众人也都理解地点了点头。
就在此时,一名亲兵疾步入内,双手奉上一份刚到的军报。
看到这份情报,赵祁略一思索便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随后问到:\"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