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们三人启奏中的确提到了关键——只要大军合围,廉颇的威胁将不再重要,而李牧则可能成为秦国彻底吞并赵国的最后一个障碍。
尤其在代地这种地域,赵国的胡服骑射会给我大秦骑兵制造强敌。
“暂且不管李牧。”嬴政威严地说:“现在朕关注的是邯郸情况如何。
王翦进攻至邯郸后,是否援助赵祁,而廉颇又被我大秦三方面的大军彻底围歼了吗?”
众人安抚道:“大王放心,赵祁上将军定可稳固邯郸防线,绝非廉颇能突破之地。” 然而嬴政略显沉重地说道:“可是王翦传回攻入赵国的消息已经有十多天,按照时间推算,邯郸方面的战报应该早到,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传回?”
显然咸阳宫中气氛骤变,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位年轻君王内心的压力。
邯郸之战不仅是赵国战役胜败的关键,更关乎大秦一员勇将的命运。
如果邯郸陷落,廉颇攻城成功,不仅意味着灭赵计划功亏一篑,也极可能导致赵祁陷入危难。
人才难得,优秀的将领更是不可多得。
嬴政不愿意看到赵祁因为这次行动失败丧生。
这不仅是对他的一种考验,也是两人之间的无言约定。
赵祁赌上了自己的性命去相信嬴政,他笃信秦国主君必不会放弃攻赵大计,而会全力以赴达成目标。
一旦嬴政让他失望,导致赵祁战败甚至身死,这份失落和愧疚将如何弥补?
因此嬴政希望在这次战役结束后,亲自迎见这个未曾见过面但极为信任、多次为大秦做出重大贡献的功臣。
朝堂瞬间静默下来。
赵祁为大秦立下的赫赫战功,以及他在战场上所向无敌的表现,早已让众人认定他为不败的将军。
当前的策略已从针对廉颇转向集中力量应对李牧。
然而,他们低估了邯郸潜藏的风险。
赵祁即将面对赵国首屈一指的大将廉颇,率领着数十万精锐的猛攻。
就在此时,朝廷因为赵祁的动向而陷入了短暂的沉寂。
“禀报!”
“陛下听奏!”
“来自邯郸的好消息!”
“上将军赵祁特献厚礼,并亲自递呈密函一封。”
此时,一名士卒急匆匆闯入殿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之情高声宣布。
一时间,大殿中的喧嚣戛然而止。
随即,众位文武大臣甚至龙座上的嬴政都不由自主地露出期待的神情。
长期等待的邯郸军情终于传来,而且根据这名士卒的话语,是一场大捷。
这让所有人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包括皇帝嬴政在内。
“快把消息呈到朕面前来!”
嬴政威严的声音响起,眼底难掩期待之情。
闻得捷报,嬴政内心安定许多,满朝文武也不再如先前般紧张不安。
显而易见,将军王翦已经及时赶到邯郸并成功增援了赵祁。
赵高快步上前,郑重接过传令兵手中的文书后疾步迈向台阶,恭敬地递给嬴政。
“请即刻公开宣读。”
“朕希望全体文臣武将一同见证这一喜事。” 嬴政雄浑之声再次响起。
“遵命!”
赵高迅疾应下,旋即将手中那份由赵祁亲书的捷报缓缓展开,随后朗声道:
\"卑职赵祁恭贺陛下。”
“数月之前,南阳之战大胜,侥幸算准赵魏联军布局破敌,焚毁联军十八万人马,给予两国重创。
为抓住这稍纵即逝之机,我秘而不宣此大败局的消息,并断言以陛下远大的志向必当兴兵伐赵。”
“于是,我悄悄率领劲旅秘密北征,并借赵军盔甲伪装顺利占据晋阳,未流血牺牲便占领要塞,短短数日内突破安阳防守,直扑邯郸。
最后成功攻克邯郸,迫使敌军主帅携一干文武仓皇出逃。”
“由此,敌方紧急下令要求廉颇赶往支援,并被迫撤除边境守备。
结果廉颇领军奋力反击,在围攻邯郸八天之后发起最终进攻,但在第八日的关键战役中,成功击杀廉颇,彻底击溃他的军队。
待到敌军崩盘之际,带领秦国骑兵出击,一举定局,斩敌无数并俘获众多。”
“廉颇一役失利,赵军四散逃窜,我即刻率精锐追赶并在邯郸以北将敌主帅及百官擒拿归案,因**(赵偃)拒不投降,遂依军规将其正法,其余党羽及贵族悉数落网。”
“这次伟大的胜利离不开麾下勇士浴血奋战的贡献和将军王翦及时增援的力量。”
至此,“邯郸捷报”结束,其简练的辞句却蕴含了惊心动魄的过程。
每一个听者都能从中体会到当时的凶险与艰难。
赵祁仅凭手下少量锐卒,在廉颇统率的强大兵力下死守邯郸城八天。
这样的战绩绝对称得上史无前例。
众所周知廉颇从军多年屡立奇功,堪称一代名将,当年更是能跟咱们秦国威名赫赫的白起平分秋色。
但就是这样一位沙场宿将,竟如同之前倒在赵祁手中的庞媛一般,毕生声誉毁于一旦,成为了这个年轻的秦国新秀成就辉煌之路的基石。
“很好,真是极好的消息,太棒了!”
听着这份激动人心的捷报,嬴政接连三次赞叹,并洋溢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这样的战斗成果与业绩令人振奋至极。
赵国两名顶尖上将皆丧命于赵祁之手,偃将军遭其斩杀。
昔日强盛仅次于秦的赵国,如今已是末路将近。
现今赵国,唯余李牧一人独撑危局,秦国可趁势合围将其歼灭。
赵国覆灭,仅是时间问题。
\"臣等恭喜大王!\"
\"廉颇身死,偃亦逝矣。
赵国败亡在即,不过数月,除去代地,其余疆土必将纳入我大秦版图。
我军桓齮、王翦、赵祁三大上将率兵近八十万,对阵李牧至多三十万兵力,并非难事。
\"
\"灭赵之势已成。
\"
\"恭喜大王!这将是千载难得的伟业,统一天下有望!\"
满殿文武激动兴奋,齐向嬴政道贺。
忽然一人奏报:\"启禀大王,赵祁上将军尚有礼呈献,此刻正在殿外等待。
\"
传信士卒恭敬说道:\"赵祁将军特令属下将偃尸骨从赵地带回咸阳,请大王定夺。
\"他转身高声道:\"抬进殿内!\"
话音刚落,数名将士抬着一副粗糙棺椁入殿。
棺盖一开,众人皆见偃冷硬面容,双目圆睁,死状惨烈。
\"昔日君王如今竟这般狼狈地躺在简陋棺木之中。
可叹可哀,然而胜者为尊!\"
\"曾经高高在上的强者,终归黄土!他绝不会想到结局如此悲惨吧。
\"
众大臣凝视偃尸体,冷笑之余,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傲然之感。
短短两年,已有两位诸侯王命丧秦国将领之手,而这一切都是出自同一战将。
虽然他们并未直接参与击杀敌王之事,但每一个人都明白,这是秦朝崛起的结果,自己同样功不可没。
而嬴政盯着棺中偃躯体良久,向来沉静如水的面庞上浮现愤怒,双眼泛起血丝:\"偃!\" 声音低沉却不乏压抑中的寒意。
旁边侍从赵髙深鞠一躬,屏息以待不敢言语。
\"冬儿啊……你看到了吗?当年侮辱我们的赵偃,已被我部下将领所杀。
他便是迫害我们的始作俑者,今日终于伏法。
可即便如此仍不足以消弭我的怨恨,我会彻底毁灭他的国家,将当年所有羞辱过我们的人一一铲除!\"
嬴政目视偃尸体,表情扭曲:\"几十年前的事我还历历在目。
那无数日夜里的屈辱折磨至今难以磨灭……更忘不了那时为护住我不受伤害,不惜挡在我面前替我承受痛打,直至遍体鳞伤的你——冬儿。
我的爱人。
\"
\"我们将过往种种欺辱都忍受下来,可为何再未寻到你的身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