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着眼前满地狼藉、血流漂杵的场景,再联想到曾经辉煌巍峨如今千疮百孔的城市废墟,王贲与李信不禁心中寒意涌动:仅仅想象其中的惨烈都让人不寒而栗。
过了一会儿,王贲开口询问:“敢问屠将军,此战我方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想到刚才看到的赵军攻击阵势如此凌厉疯狂,自己的大秦精兵想必损失亦十分惨重才合理。
“我军依仗的是守城之势,而且上将军早已制定了完善的换岗制度,以确保每一名士兵都有机会得到喘息的机会,再加上盾牌阵列周密防护。
虽然赵军有弓箭与投石机等攻城利器,但始终被我军牢牢克制无法发挥全力。”
“综上,此次邯郸之战我军总计伤亡不超过一万多人,并且其中十之七八仅仅受了轻伤,在疗养之后即可重返沙场。”屠睢一脸自信地回答道。
“总共只有一万多名死伤,并且大多数是受伤而非真正阵亡吗?”
战役的结果令所有人震惊:廉颇统率的大军竟蒙受重创,战死者超过了八万,受伤者遍布,更有十余万将士被擒。
这样的战绩,足以与南阳之战的辉煌胜利相提并论。
“赵祁上将军,果然非凡!”王贲和李信皆震撼不已,久久无语。
谁能想到,这位曾与秦国名将白起对垒而不败的赵国宿将,最终竟在这场较量中落败,还因此殒命疆场。
他的牺牲成全了赵祁威名的确立。
不只是廉颇,昔日丧生于赵祁之手的暴鸢、焚灭南阳时被他斩杀的庞媛,以及在韩国覆亡之际被他击杀的韩王,他们的结局都在成就赵祁的声望。
灭韩虽让天下知悉这位后起新秀,但今日灭赵之后,世界都将明白——秦国有了一位超越庞媛、廉颇的无双悍将。
连续击败两位赵国顶尖将领,毁灭两支精锐之师,这绝非运气可为,而是真正的实力和谋略造就的辉煌。
“到头来,赵祁上将军所建立的功绩已超出父亲。”王贲心中感慨万千:“先攻灭韩国,而后灭赵,几乎都是由赵祁上将军一手推动。
不久将来,或许大秦又要出现一位新的‘武安君’!”
话音刚落,李信突然侧目一瞥,发现了某种奇异之处:“这是……赵国的胡服骑射?”他满脸震惊地喊出声。
这一反应立刻吸引了屠睢和王贲的目光,三人顺着望去,只见战场上除了敌人的尸首外,还有许多赵国投降士兵跪伏在地,等待着押解入邯郸城监禁。
然而,在战场各处仍有假意死亡伺机逃跑的人,但很快被巡视中的大秦骑兵察觉。
依据赵祁此前下达命令——投降免死,拒不投降或妄图脱逃者则处决。
这些欲遁之人自找灭亡,遭秦兵骑马追捕射杀。
目睹此幕的李信难掩惊叹:“胡服骑射乃是赵国骑兵的核心精髓,他们远能箭矢制敌,近则持长矛格斗。”这门技艺对秦国而言极其向往,也尝试过效仿,可因掌握不了诀窍一直未能成功。
作为赵国最高军事机密之一,“胡服骑射”在外界看来始终是个谜团。
此刻却看到自家秦军骑兵施展这项绝技。
“那……并非胡服骑射!”面对李信疑惑眼神,屠睢微笑着解释道。
“不是?但分明与赵国骑兵技艺如出一辙。”李信兴奋又困惑地问:“赵国胡服骑射独步天下,我秦国都未曾学会,可赵祁上将军居然训练出了擅长骑射的队伍,果然厉害!”
“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驻守韩国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怎么会有这般奇迹般的训练成果?”王贲同样充满热切想知道原因,若是探查清楚方法原理,对秦国军队建设、提升骑兵战斗能力有着巨大帮助,其威力甚至可能提高数倍以上。
“二位将军,你们作为函谷关大营的主帅,应当明白骑射中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吧?”见到两位将军求知若渴的模样,屠睢心里颇为得意,但仍笑着反问了一句。
“战马性烈难驯,必须用双腿紧紧夹住才能稳坐马背不掉下去。
这点极其考验士兵的体力。
一旦要进行骑射,手持弓箭会使力量分散,从而无法同时控制好战马,这是我们秦国骑兵的最大障碍。”王贲语气凝重地回答道。
曾经有一次……
目睹赵国推行的胡服骑射之后,秦王迅速颁布诏令,在函谷关大营设立试点,开始训练我们秦国的骑射之法,试图日后与赵国抗衡。
然而尝试良久,即便由王翦亲自训练,效果依然甚微。
要知道,赵国的骑射源自其先贤——一位名为赵武灵王赵雍的英主所开启。
通过多年反复失败,终于开创了胡服骑射,使赵国的骑兵称雄天下。
一直跟随父王的王贲,深感骑射之艰涩。
他意识到要实现完美的骑射,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来驾驭马匹,更要有足够的力气和耐力,二者缺一不可。
因此长期以来,在我大秦军队中能够熟练掌握骑射技术的人才寥寥无几,皆是顶尖好手。
“没错。”
“这正是制约我们骑射能力的核心问题。”
“但上将军已经成功解决这个难关了。”
“再也不需要极高的体力去维持,也无需再费劲用腿夹紧马腹。
只要有了这些设计,我秦国所有骑兵都能够自如地完成骑射。” 屠睢一脸傲然地介绍着。
“这到底怎样做到的呢?”
“还望屠睢将军详细指教一番。” 王贲迫不及待地抱拳施礼,期待万分。
“二位将军,请仔细看下我座下的这匹马,它和其他马匹有何不同?” 屠睢莞尔一笑,手指向座下爱驹。
王贲和李信立即注意到,目光一闪间,看向那匹马。
它装备了一种上下固定型的新式马鞍,下面还有个从未见过的东西悬挂着,而屠睢的脚正轻轻踩在其上,完全不用太费劲地勒紧马腹。
再瞧自己骑乘的战马,则只铺了块简单的皮垫而已。
“这是何物?”王贲惊讶无比,指着新式马具疑惑问道。
“驻守韩境时,上将军看到了我们与赵国骑兵的显着差异,所以特意研发出这两件珍宝。
上面是改进过的马鞍,坐着极为稳定,并且能完美贴合马背,下面这个叫马镫,双脚踏稳在上面便能轻松掌控战马。
即便放任缰绳不管,也能保证平衡不坠。” 屠睢耐心解答。
“有了这两大骑具辅助,骑射技艺已不再是难题。”
听到这里,王贲和李信眼睛发亮,直接翻身下马,围着新式马鞍和马镫近距离观察起来,脸上充满火热。
“像这样的器具应该不会很难制造吧?”王贲兴奋又好奇追问着。
“当时上将军集合了全军及韩境内招募来的诸多铁匠,依据给出的图纸精心打造而成。
有了图纸指导,工艺上并没有什么特别难点。”
“短短数月之间,我军五万骑兵已经全部换上了这两种珍贵装备。
现在它们让整支队伍的实力至少提升了数倍,而且骑射变得简单许多。” 屠睢语气满含自豪。
\"赵祁上将军实在厉害,不仅统兵有方、勇猛过人,还打造出这能让大秦骑兵战力倍增的珍贵器具。
\"
\"属下王贲极为钦佩。
\" 王贲满面震撼地说道。
\"屠睢将军——\"
\"既然此物已经研发成功,为何尚未向大王汇报?要是这些马镫和马鞍装备到我军骑兵身上,必定能让我军整体战力大幅提升啊。
\" 李信则满是疑惑地质问。
而此刻——
不等屠睢答话,
\"虽然马镫和马鞍已经初步研制出来,但未曾经历实战检验,因此暂未上报大王。
不过经过这次实战,证明确实优于赵国的胡服骑射力量,本将已经准备好了奏章,呈报给大王了。
\"
一道年轻却威严的声音从王贲和李信身后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