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邯郸城中,
这里是赵国国都,同时也是权力的核心所在。
赵偃安坐龙台宫内,主理国家政事。
尽管与强大的秦国相比,赵国实力衰弱了不少,但底子依然深厚。
况且三位护国大将仍在阵中,所以赵偃暂时还不觉得有何危急之处。
实际上,赵偃并非一个懦弱无能的君王,而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明主。
要不是早先秦国出兵威慑,在对韩开战之前,说不定连燕国也会被赵所吞并,赵偃也能成为一代拓疆开国之君。
只是生于嬴政统治下的时代,与千古第一帝嬴政为伍,这对赵偃以及天下各诸侯国君王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悲哀。
“臣等参见大王,愿大王万寿无疆,大赵基业永固。”
朝廷之上,群臣手持笏板,躬身拜倒向赵偃致意。
中华大地上的诸多邦国,尽管分道扬镳,但文化和礼仪却依旧如出一辙。
“平身。”
赵偃坐在高座上,轻轻一挥袖。
“谢过吾王。”
群臣整齐划一答谢。
“有奏折启禀,请大胆陈辞;若是无事,则今日散朝。”
贴身近侍的宦官振臂高呼。
“大王,臣有要事上奏。”
“今我大赵与秦军战火纷燃,军饷补给耗费甚巨。
依微臣浅见,需在全国范围增加税赋一成,方能满足军队供给。”
“唯有此举,方能让大赵铁骑无往不利,逢战必胜。”赵相郭开迈步而出,朗声建议。
“臣等附议!”待郭开出言后,支持他的大臣纷纷响应。
举目四顾,朝堂上有半数之多的人跟随应和,足以展现郭开设于朝中的巨大影响力。
臣以为此法不妥。
当今我大赵的税负已然极重,高达七成,若再增收一成至八成,必定使百姓负担过重,难以维生。
就在此时,朝堂之上走出一位年纪稍长于赵偃、外貌亦有几分相似的男子。
他便是赵国昔日太子赵佾。
他曾被送往秦国为质。
若非当年赵偃用计,阻挠了迎接他归国继位的使臣,此刻王座上或许坐着的就是他赵佾而非赵偃了。
然而事已至此,即便赵佾从秦国归来,也无法改变结局。
他的父亲已然去世,赵偃成功登上了王位。
面对强权,他别无他法。
幸而他身为前太子,在宗室中声望颇高,现任赵国奉常,主管宗室事务,地位尊崇。
春平君所言,未免欠妥。”郭开微微皱眉,当即驳斥道,“我大赵如今正全力攻秦,若是破敌成功,将秦逐出韩地,不仅能获取大片土地扩充疆域,更能扬我大赵威势于天下。
战争所需粮草辎重数量庞大,您可知否?
若不增加赋税,我大赵边境守军和远征将士之粮饷又该如何保障?如春平君能给出其他解决之策,下官自不会提及增税一事。”
“不错。”
“恳请春平君明示解法,若真无需加税便可解决问题,则是最好不过。”
“吾等一致赞同!”
郭开同党纷纷附议,矛头直指赵佾。
本君也无良策,但盲目加税,恐引发民生危机,实为大患啊。”赵佾冷冷瞪了一眼众人,心中虽不甘,却奈何不得。
“既然春平君毫无办法,那就不要再多说了。”郭开轻蔑一笑。
接着他转身对赵偃拜道:“大王,当此之时,唯有加税,才能筹集足够粮草辎重以供征战。
虽然春平君提到的民生也是个问题,但在开疆扩土的大业面前,这算不了什么。
只要能够击败秦国夺回韩地,定会让大赵获利颇丰。”
“嗯。” 见郭开将赵佾压下,赵偃那虚弱脸上露出一丝满意。
对赵偃而言,自己这位兄长始终是个威胁,尤其是自己久病缠身,若驾崩后,两位幼子根本难以压制住他。
可他又找不到理由除掉赵佾,因为他在宗室中受人敬重,掌管着宗族事务。
“丞相言之有理。”
“为成就大赵大业,加税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我们的大军才能持续向秦国施压。”
“按照丞相的建议施行吧,加收一成赋税,待将来把秦国赶出三晋之地,并与魏国分占韩地后,再酌情减税。”赵偃决然拍板,下令增税。
“大王英明!”
郭开忙不迭称赞。
此时赵偃目光转向文武百官问道:“庞媛带兵出发将近一个月了吧?”
“启禀大王。”郭开阿谀奉承道,“庞媛将军现已出征二十余日,估计已斩获战果。
相信用不了多久,今日甚至就可能传来前线捷报。”
“秦国嬴政,哼。”赵偃冷哼一声,“当年你借攻打我大赵之势灭了韩国,手段确实高明,连我也被你骗过了。
但如今又如何呢?儿时我能欺负你,如今你我皆为一国之君,我仍旧能治你于败局!”
“一旦占据了韩地,增强我国实力,将来我定率领军队向西进攻,摧毁你的秦国。
到那时再把你踩在脚下,那将是多么畅快的事情。”赵偃兴奋地大笑起来。
他对于此次攻打秦国、夺取韩地充满了信心。
“微臣相信,总有一天大王一定能把嬴政彻底压倒,就如同我们小时候一样。”郭开立即谄媚地附和。
话音刚落,一个士兵慌张而恐惧地闯入殿内,“禀报!”
赵偃不悦道:“为何如此慌乱?难道是庞媛将军传来了捷报吗?”
郭开训斥着问道:“说!”
士兵恭敬一拜,脸上满是惊惶。
“大王,丞相,大事不好了。”
此言一出,赵偃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何事如此严重?莫非庞媛上将军在韩地遭遇失败?这绝不可能!秦军将领生死未卜,军队已经混乱。
即便嬴政快速调兵,也无法在一个月内到达韩地。
况且庞媛将军指挥才能出众,怎么可能失利?你给我仔细说,若胆敢虚报,诛你全族!”
这场战争的决策由赵偃独自定下,并几乎耗尽国库资源。
如若失败,对赵国将是一次沉重打击。
“大王!”士兵颤抖着说,“庞媛上将军……为国捐躯了。
我们赵国十万大军,已全部覆灭!”
话音刚落,龙台宫内的群臣,包括赵偃,脸色瞬间骤变。
“这怎么可能?”
“庞媛将军是我赵国柱石,军事才能闻名天下,怎么可能丧命?而且还有赵国十万精锐部队护航,怎么会战败?”“不仅仅是我们的十万大军,魏国的八万兵力也一同参战,就算硬拼,也不应惨败至此啊!”
“韩国不是传言秦军主将已死吗?难道是假消息?可即使不是,凭借庞媛上将军的能力对抗区区秦军并不难。
何况秦军仅有十万人,再加上韩国降卒也勉强与我们抗衡,降卒又怎会誓死效忠秦国呢?”
这一消息震惊整个朝堂,每位大臣都变得极其严峻。
短短一个月,十八万联军竟全部覆没!赵国的顶级上将军庞媛,在战场上屡战屡胜,这次却如此狼狈。
这一切令人难以接受!
“不可能,庞媛是我赵国的老将,常胜将军,怎么能这样惨败?我赵国十万精锐怎么会覆灭?”所有人皆心怀恐惧与茫然。
“断无可能!”
赵偃咆哮如雷,面上写满震惊与狂怒。
随后他双目赤红,死盯面前的赵兵:“胆敢欺瞒军情者,必杀无赦!来人啊,将其拖出去,处以五马分尸之刑!”
话音未落,数名侍卫便步入大殿。
他们正要将那人拖下时,“大王!”那赵兵急忙高喊,“臣怎敢谎报军情?这是事实真相啊!情报来自韩国卧底的密报,他们甘冒生命之险传回的消息。
十天前,庞媛将军早已战败。
然而此讯被秦将赵祁刻意隐匿。”
“一切都只是一场阴谋……”赵兵声音颤抖,“赵祁与冯去疾未曾丧命,他们是精心布局诱我赵魏落入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