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入初中,夕夕也和大多数初中生一样开始住校。每天有上不完的课,但是她聪明,所有的课程都还不错。每天学完固定的课程,做完各科的试卷和复习资料。她还能有时间看一些课外衍生读物。
周末清晨,夕夕抱着厚厚一摞书从姑姑家摇摇晃晃地走出来,书堆最顶上那本《分子生物学》摇摇欲坠。
\"小心台阶!\"姑姑张莉追到门口,手里还挥舞着半根油条,\"那本《基因VIII》我做了详细笔记!\"
夕夕用下巴压住书堆,鼻腔里满是油墨和豆浆的香气。最底下那本《细胞生物学精要》的扉页上,姑姑用红笔写着:\"给我最聪明的小侄女——生命比星辰更璀璨\"。
回到家,夕夕把书摊满整个卧室。阳光透过窗户,在彩色的内页插图上跳跃:核糖体像精巧的工厂,线粒体如同能量电站,dNA双螺旋阶梯般旋转上升......这些画面与她从小背诵的\"心主血脉\"、\"肺朝百脉\"奇妙地重合在一起。
\"妈!\"夕夕举着书冲进厨房,\"原来《黄帝内经》说的'气化',就是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
邵秀秀正在和面,面粉扑簌簌落在《生物化学原理》的封面上。
遇到难题时,夕夕就往姑姑宿舍跑。张莉的教师宿舍里堆满了标本和模型,窗台上的培养皿里还长着彩色霉菌。
\"姑姑!\"夕夕气喘吁吁地撞开门,\"为什么Krebs循环又叫柠檬酸循环啊?\"
张莉正给草履虫换培养液,头也不抬地抛回问题:\"那你先告诉舅爷,为什么说'酸甘化阴'?\"
夕夕愣在原地。上周舅爷教她开方时,确实说过乌梅配甘草能生津液的道理。她突然抓起粉笔,在小黑板上画起来:左边是中医五行相生图,右边画了三羧酸循环的简化流程。
\"我明白了!\"粉笔\"啪\"地断成两截,\"就像乌梅的柠檬酸促进代谢,甘草酸苷稳定内环境!\"
张莉的眼镜片闪过一道光。她取下书架最顶端的《结构生物学》,轻轻掸去灰尘:\"好好看看这本书。\"
夜深了,夕夕的书桌上演着奇妙的排列组合:《微生物学》旁边摊着《温病条辨》,电子显微镜下的噬菌体照片和李焱手绘的\"疫气传播图\"并排贴着。
这个暑假,夕夕的个子蹿高了不少,书架上的专业书增加了二十三本。当同学们还在背课本上的光合作用公式时,她已经能对着姑姑给的叶绿体电镜照片,指出类囊体膜上的Atp合酶复合体。
八月末的暴雨夜,夕夕趴在窗边看闪电。
雨点噼里啪啦打在玻璃上。夕夕新买的《分子克隆实验指南》扉页上写着她的新目标:\"不仅要全国金牌——还要发现许哲远不知道的生命奥秘\"。
闪电照亮书桌上的两个世界:左边是舅爷送的铜人模型,右边是姑姑给的dNA双螺旋教具。
姑姑看夕夕有兴趣还有天赋,于是就建议张诚,让他送夕夕去系统的学习生物。等上高中的时候去参加生物竞赛。如果参加竞赛获得靠前的名次,到时候可以保送名校。
张诚对这方面不是很了解,就打电话问自己在北京的妹妹。(96年张艳凭着自己那张漂亮的脸蛋嫁到了北京的农村)
“艳艳,莉莉说夕夕在生物方面有天赋,以后高中可以报名参加生物方面的奥林匹克竞赛。你在北京知道的多,你给问问具体怎么学习,怎么上补习课。费用多少。”张诚觉得自己妹妹在北京生活了十几年了,肯定比自己知道的多。
张艳挂掉与海淀区金牌教师的通话,窗外的北京正下着淅沥小雨。她翻开记账本,在\"生物竞赛\"条目下写下几行字:
1. 核心教材
-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必读,¥98)
- 《奥赛经典》(历年真题,¥120)
- 北大出版社《生命科学导论》(¥85)
2. 培训课程
- 北京顶级生物竞赛班(暑期20天集训,含实验¥28,000)
- 线上名师一对一(¥600\/小时,每周2次)
3. 关键时间节点
- 高一参加省级联赛
- 高二冲刺全国赛
手机震动,是装修客户发来的设计图修改要求。张艳匆匆回复后,拨通了哥哥的视频电话。
镜头那边的夕夕正在餐桌上解剖鲫鱼,手术剪在灯光下闪着寒光。
\"姑姑!你看我找到鱼鳔了!\"
张艳轻笑:\"解剖手法挺专业,不过竞赛实验考的是文昌鱼。\"她转向张诚,\"哥,都问清楚了。费用不是问题,关键是——\"
\"钱不用操心。\"张诚打断她,镜头扫过身后的新羊舍,\"今年扩建了自动化养殖区。\"
张艳会意,转而发去一份文档:\"这是北京四中竞赛班的课程表,夕夕可以先参照自学。\"
夕夕突然凑近屏幕:\"姑姑,能帮我买这个吗?\"她指着文档里的电子显微镜图片。
\"先用学校的。\"张艳笑道,\"等你进省队,姑姑送你台新的。\"
张诚的声音带着笑意:\"你呀,还是这么惯孩子。\"
\"咱家夕夕可是要拿国际金牌的。\"张艳眨眨眼,\"对了,周教授下个月在省城有场讲座,我预盯了前排座位。\"
视频挂断前,夕夕举起记满笔记的解剖图,窗外的夕阳将少女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
给每年张艳打完电话,张诚还是不放心,就又给在东北当医生的表弟李坤打去了电话。(李坤是张诚舅舅李焱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去东北一家医院当了医生,现在是个科室主任。)
“坤啊,你帮哥打听一下奥林匹克生物竞赛,我堂妹说夕夕在这方面很有天赋,想让她上高中后参加试试,你在大城市见识的多,你帮我问问什么情况。我考虑一下看让不让夕夕去系统的学习。”
李坤想都没想,直接跟自己表哥说“学啊,不用打听,直接找老师学。咱们那边你如果找不到的话,来我这,我给找老师。我认识这方面的人。”
“我跟艳艳说了,艳艳正给找老师呢。如果夕夕学的话,我觉得送北京比较好,北京毕竟是首都。教育机构会不会更好一点。”
“送我这,在北京遍地都是人才,压力太大,花费还高。夕夕不好适应,我这边花费低,我找的老师不比北京的老师差。以后寒暑假都送我这来。”李坤觉得自己家出个有天赋的人不容易,必须给她举的高高的。
张诚跟自己老婆老娘商量了一下,觉得李坤说的对。就跟许海峥说了,许海峥一听以后寒暑假夕夕都不回来了,要去东北学习,有点心疼孩子太累。不想让去,但是他又做不了主。
于是他回家跟邵月月说了。
“去,夕夕必须去。秀秀给我打电话说了,我同意了,你以后只管好好挣钱,咱不能让夕夕没钱学。我就不信了,凭咱们两家合力,怎么也得把夕夕举的高高的。”
徐海峰知道弟弟一家的打算后,也很给力的说要是钱不够了他给出。只要夕夕的脑子够用,就算砸锅卖铁他们几家合力也要把夕夕托举成天才。
许行远知道后,也跟王亚楠商量晚两年结婚,他毕业以后的钱要全部寄给家里,供夕夕学习。等夕夕参加完竞赛后在结婚。不管夕夕比赛后的结果如何,几家商量好了都不会去苛责她。王亚楠还让父母帮着寻找不错的老师。
“你该结婚就结婚,你的钱自己存着。夕夕我们养的起,你别跟着掺乱。”许海峥说自己儿子。
“叔叔,没事的,我们都还小可以晚两年再结婚的。妹妹的学业比较重要。”王亚楠通情达理道。
知道夕夕要学习参加竞赛,二舅对自己两个儿子邵立强和邵立飞也叮嘱道“夕夕可是你俩同姓的亲妹妹啊,你俩也留一笔钱,以备不时之需。”
等许哲远知道夕夕要备战竞赛时,他觉得没必要。因为能考上的都是人才中的人才,几乎都是万里挑一的,真的很难。
他给夕夕打电话,\"夕夕,你知道我那年选拔淘汰率多少吗?98.7%。\"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接着传来书页翻动声:\"你飞行员选拔,和我生物竞赛不一样。\"
许哲远握紧了手机:\"夕夕,\"他嗓子发紧,\"就算拿了金牌,后面还有...\"
\"我知道!\"夕夕突然提高音量,\"清北生命科学学院去年国际生竞金牌录取率也只有43%!\"
背景音里传来张诚的呵斥,显然她又在熬夜。许哲远望着窗外漆黑的跑道,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次跳伞时,教官说过的话:\"害怕高度的人,永远看不见云层上的星光。\"
\"论文发我看看。\"他终于松口。
挂掉电话,许哲远点开刚收到的文件。图纸上画着精巧的微型针阵列,标注字迹工整得不像出自初中生之手。
晨光爬上跑道时,许哲远把图纸转发给了学院生物力学教授,抄送邮件里写着:\"舍妹作品,请老师指教。\"
三天后,夕夕收到个军用包裹。拆开是套泛黄的《国际生物奥赛全集》,扉页上新增了行凌厉的字迹:\"给未来的航医首席——你哥开不上歼击机就靠你了。
接下来,夕夕整个初中他都没有见过夕夕。等再见夕夕的时候夕夕已经初中毕业了。而且已经参加完初赛,有了晋级决赛的资格。
许哲远是为夕夕高兴的,这几年,许哲远也是异常的努力,因为飞行员淘汰率太高了,课程基础培训学完了他有同学被淘汰了,初教机培训还没结束又有同学被淘汰了,现在他在高教机培训阶段,这个时期还是会有人被淘汰的。而最终能成为合格空军飞行员的比例仅为10%-20%左右。他能不能成为这百分之十,他目前还不敢抱有100%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