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王养了满编满额信仰坚定的神军将士,还养了天王府上上下下,八百宣教员,数百预备官吏,又养了一个情报机构,还有一所综合大学,和那么多的工匠,还要加班加点生产火铳,大炮,以及一些个乱七八糟的“神器”。
一个月才花四十万两,算是粮食花销,这十来万人,一个月也就吃掉十万石粮食了。
这花销怎么能算多呢?
已经够省的了!
最重要的是,这些银子可都是落到实处去的。
陈天王的天王府,可是一个崭新的办事机构,上上下下的工作热情那都相当之高,而且都是有信仰的,也没来得及腐败变质,所以,这花下去一两银子,那就能办出来一两银子的事。
四十万两银子,都是落到实处去的。
十万神军,更是一个空额都没有,上上下下,虽然拿的饷银稍微高了点,有二两之多。
但他们明显也对的起这份饷银。
在军营里面操练, 那可是日夜不体的,有日操,还有夜操,每天起码练五个时辰!
这样的操练强度,可全是靠着信仰,还有这二两银子,还有饭食营养管够在撑着的。
缺一样都不行。
“天王说的是,这么大一摊子,一个月才四十万两的花销,着实不算多。”
申耀荣也点了点头,按他估计,要是搁以往的大明朝,想要办成这么一摊子事,那花一百万两估计都不够,别的不说,原先的京营,每月的支出也有二十来万两。
可军营里面才多少兵?
“银子还能够撑久一些,不过粮秣恐怕就……”
“无妨。”
陈天王摆了摆手。
“粮食不是问题,孤再过些时日,便要举兵伐妖,到时候定能够出战告胜,届时还怕筹不到粮秣?”
陈天王嘴上这么自信,但也有些头疼。
因为他知道,他就算击败了清妖,清妖们跑路的时候,也肯定会大掠而走,而陈天王明摆着是追不上清妖的。
清妖们也是歹毒至极的,他们就算是带不走抢掠来的粮秣,也会将其一把火烧掉,绝不会跟李自成那样把粮食分给百姓们。
这也就使得,陈天王哪怕真的击败了清妖,所要面对的局面,也将是分外的艰难的。
可能是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吃饭的嘴,嗷嗷待哺,等着陈天王将他们喂饱……
陈天王头疼着将来可能要面对着的局面,这时候,外面传来了杨起隆的呼喊声。
“天王,天王,启禀天王,法术学院烧出来那透明的玻璃了。”
“烧出来玻璃了。”
杨起隆的声音传了过来,陈天王当即站了起来。
“走,过去看看……”
他起身,一旁的申耀荣则诧异道。
“天王,这玻璃是做何用处的?”
“回头你自会知道。”
“不过有了此物,我军便不畏清妖了!”
陈天王说着,又眉梢一扬。
这几天清妖们在城外,一直老老实实的,但陈天王却不信,他们会一直这么的老实下来。
所以,陈天王得抓紧时间,搞出来更多的“法力”来对付清妖!
陈天王匆匆的赶到法术学院。
但只见到,田禄正在吹着玻璃,就是拿着一根长铁管,从熔炉窑里面,把坩埚里面的玻璃熔液给勾出来一团,然后一边用铁钳子调整着形状,灵巧的用钳子操纵着液态的玻璃,使其变成想要的形态,然后鼓起来腮帮子,就这么的吹了起来。
这一吹,那一团通红的玻璃熔液,就被吹的胀了起来。
田禄在琉璃厂可是出了名的好匠人,一边吹气一边用铁棍或是钳子调整,不多时,一个玻璃瓶便被吹制了出来 。
“好啊,好啊。 ”
陈天王赶来的时候,恰好看到了这一幕,他是击掌赞叹。
而一旁的启德道长,则是麻溜的将一旁已经吹好的并且晾凉了一个玻璃试管,呈到了陈天王面前。
“天王,您看这是不是天上所用的炼丹之物?”
陈天王抬眸一扫,顿时眼睛一亮。
他拿入手中,入手还有些温热,仔细端详一下,透明度跟后世的试验用具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这主要是原材料里面的杂质,还是没办法去除干净。
不过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虽然比天上的差了些,但却可以一用了。”
“天王,既然如此,何时教授我等,习得天上的炼丹之法?”
“习得那,运用万物之交汇融化之术?”
一旁的杨起隆赶紧的询问。
明显是一心向道,想学一下“法力”啊。
陈天王扫视着他们道。
“孤昨日发下来的教材,都看过了吧?”
“天王,都已经看过了。”
“既然如此,待到这些个‘法器’制作完毕,孤便向尔等传授天上的秘法!”
陈天王说着,一旁的众人皆露出来了神往之色。
这边,陈天王的“法力”事业,在极快发展的时候。
并且要将“法力”变成对抗清妖的杀伤力的时候。
清妖那边!
“妖力”也在大增着!
“奴才唐通,奴才白广恩,奴才尤世禄,奴才高第,奴才……”
一连串磕头虫奴才,跪在通州州衙内的大清睿亲王多尔衮的面前,磕着头!
大清国现在“奴门大开”。
唐通等降将,及其所部,在抵达通州后,多尔衮并没有急不可耐的便将他们投入到北京城的进攻,而是对他们进行了整编。
要以他们为基础,组建起来五百营的绿营妖众!
“免礼平身吧!”
多尔衮扫了一眼他们,与普通绿营奴才兵不同,带兵的将领们都被抬入到了汉军旗当奴才,身份要稍尊贵一些。
“嗻!”
唐通麻溜的学着满洲人的模样,道了一声嗻,小心翼翼的站了起来,而多尔衮则是笑着道。
“你们手底各营的兵,现在都怎么样啊?”
“王爷,奴才手下的将士们,那可一个劲的念咱大清国的好啊。”
白广恩赶紧的拍起来了马屁,他说道。
“大家伙 ,都觉得当绿营兵好,都愿意给咱大清国效死。”
“是啊,王爷,现如今奴才们都感念王爷的恩德!”
“是啊,王爷的恩情,他们几辈子也还不完啊!”
一众新晋奴才们恭维不止,但说的却也不是假话。
因为对这些个刚刚投降清妖的明军们而言,当绿营兵可比当原先的明军,待遇要好的多了。
明军的军饷拖欠严重,克扣严重,仅有的一点饷银。
还要被将领们拿去大半养家丁,待遇可谓是差的要死。
而大清国这边,不兴养家丁了。
所有的绿营兵一视同仁,一人发五十亩地,这对于绝大多数的绿营奴才们,那可是天赐的恩情啊。
几辈子都还不完!
历史上,多尔衮不给绿营兵们奴籍(在大清国当奴才不叫耻辱,当不上奴才才叫耻辱)只发了那么点军饷,就能够让投降明军们,战力大增。
如今,给每人发五十亩地,还给他们发一户包衣当农奴使。
这待遇下,可把这些绿营兵们给高兴坏了,一个个也顾不上什么民族大义,礼义廉耻,恨不得为大清国效死,沙场效命,去还多尔衮这几辈子都还不完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