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耀荣这边,一切进展的非常顺利。
另一边,一支清妖大军,正在朝着京城方向逼近。
在黄白两色旗帜下的清妖马队当中。
大清国的睿亲王多尔衮,一身精良的白色棉甲在身,立于大军一侧,在周遭的百余白甲亲兵,还有十几个同样身着甲胄,挎着腰刀的将领,官员,在聆听着汇报。
“王爷,英王那边来报,流寇在保定望城,小败了我大清天兵。”
巴哈纳在多尔衮面前,汇报着情况。
“无妨!”
多尔衮一张腊黄脸上,写满了轻松,似乎对接下来的战事,没有任何担忧一般。
“他李自成若真有实力我大清相抗,他就不会弃走北京了。”
“王爷英明,奴才佩服。”
一旁身上罩着布面甲的洪承畴,赶紧恭维一声。
一边溜须道。
“奴才跟流寇交兵多年,依奴才之见,流寇不足为虑,我天兵入中原,实乃是定局也。”
“那是自然。”
多尔衮冷哼一声。
作为使清妖窃据中华三百年,并遗祸后世的关键人物,东亚地区顶级的战略家,他自然看出来了,这是大清国定鼎天下的最佳时机了。
倘若,在一片石之战前,他还没有这样的自信的话。
但随着一片石之战结束。
大清国成功的夺取了入关的道路——山海关。
多尔衮的自信,便充足了起来。
山海关可是分外重要的。
其的成功夺取,使得清妖可以通过辽西走廊,顺利的进入到中原!
虽然自崇祯二年的已巳之变始,清妖们屡次入寇,在大明境内驰骋劫掠数千里,大掠而归了。
但是,在没有夺取山海关在的情况下,他们靠着翻越燕山之间的小径,破边墙而入,充其量也就是抢上一把就走。
后路随时可能会被切断,而靠着这样的小径小道,也不太可能,与他们的后方辽东,形成有效的沟通。
已巳之变时,黄台吉曾经妄想着,据守着内地的几座县城,以图进取,可最终还是被明军一个个收复了。
留守这里的清妖们,也是或死或逃。
换言之,在没有夺下山海关,彻底的打通入关的道路的情况下。
清妖们就注定只能够作为为祸天下一隅的割据势力,只要中原王朝振作起来。
或者说,定鼎京师的大顺天子李自成,能有几年的时间去励精图治,整饬内部,训练兵马。
那么,清妖的覆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但是如今,一切却在多尔衮手上,发生了变化。
一片石之战前,多尔衮虽然听从了范文程,宁完我,洪承畴等人的建议,决定入关,趁着这个难得的战略空窗期夺取天下。
举国之力出兵。
但他心里也是没有底的。
因为山海关不在他的手上。
辽西依然走不通,想要啃下山海关这样的雄关要塞,砸进去一两万条满洲兵的性命,都不定能够激起来半点水花来。
这样的天下的咽喉所在,不夺取的话,他便没有了入关的资本。
这也是为什么,黄台吉在数次的折戟于大明的辽西防线,并成功入寇劫掠了数次之后,依然选择死磕辽西的原因。
因为不扫平辽西,那就不可能定鼎天下。
黄台吉毕其一生,也没能够突破辽西。
哪怕是松锦之战后,辽兵所乘无几,只剩下山海关孤关,与宁远孤城,关宁残部。
但即便如此,鞑清依然,没有能力啃下这样的险关要塞。
这使得他们始终,扫不清入关的道路。
可是如今,摆在多尔衮定鼎天下的最大阻碍山海关就这么不战而下。
最重要是,一片石之战后。
李自成直接的退走京城,北京城现在就是空城一座,等着他多尔衮垂手去取。
只要他取得京城。
那么,幽燕之地,便在大清之手了,多尔衮可是知道这地方的重要程度啊。
大清国夺了幽燕之地,那最起码,也是一个契丹大金的局面。
而且,如今的天下,可没有宋太祖那样的英雄好汉,与大清争雄啊。
放眼天下,似乎大清国,全取中土,夺取天下,已经是指日可待了。
听着一旁的众奴才们的恭维之声。
多尔衮挥手扬鞭, 遥指着北京城的方向,朝一侧询问。
“就是不知,北京城内的情况如何?”
“王爷勿要担心,只我大清愿意赏赐他们一个晋身之阶, 京中之明之官员,悉数会归顺我大清,为我大清效力的。”
洪承畴自信满满,他现在是拼命的表现着自己。
松锦之战后降清的他,可不像某些个鞑清剧里面吹嘘的那般,立马受到了重用,他一直未曾被委以什么官职。
而正式的身份嘛,则也不过只是镶黄旗旗下的包衣奴才,奴辈要多低有多低的那种。
在奴制森严的鞑清,那是属于奴下奴下奴的那种!
这也是为什么他当下穿着身布面甲的原因。
因为他是作为包衣奴才,跟随着主子们一块上阵当炮灰的,实际上真正的包衣连盔甲都没有,是真正的炮灰,他多少还是受到了一点优待的。
“洪先生就这么的有自信?”
多尔衮笑了笑,扫视着洪承畴问。
洪承畴笑着回答:“明气数已尽,流寇又拷饷掳掠,不是人主之相, 他们不降我大清,又能够降谁?”
多尔衮轻轻颔首,旁边的宁完我,范文程也表示赞同。
论及奴辈,他们要比洪承畴高的多。
但论及才干能力,他们就差之远矣了——洪承畴可是大明朝的进士出身,人品暂且不提,才学那是没得说,还当过那么多年的督抚重臣。
反观宁完我,范文程,不过是个秀才而已。
而洪承畴明显也是看清了如今的天下大势。
李自成拷饷掳掠,已经丧尽了士绅之心,大明又无强兵劲旅,保全这群士绅巨室们的利益。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清国只要愿意,接纳他们,保护他们的利益,便将成为他们心目当中圣朝。
但只见到,多尔衮大手一挥道。
“既然如此,那就传本王军令,命吴三桂继续追击,老十二,老十五,继续领兵出战,追击流寇,截获流寇从京中带走的辎重金银。”
“本王则先入北京。”
“为我大清国百万之众,先取一家。”
说着,多尔衮目光远眺,似乎是能够穿越百余里的距离,看到远处的北京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