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反复告诫自己要低调,要谨慎,但很多事情,已经不是她能完全掌控的了。
这天,白墨刚从外面给人看完诊回来,就看到知青点门口停着一辆自行车,车把上还挂着一个印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帆布包。
一个穿着的确良衬衫,戴着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正在和赵铁柱说话。
“白知青,你回来得正好!这位是公社卫生院的刘干事,听说你医术不错,特地来看看!”
看到白墨,赵铁柱眼睛一亮,连忙招手。
白墨心里“咯噔”一下。
该来的,还是来了。公社卫生院的人?是来调查,还是……?
她面上不动声色,走上前,礼貌地打招呼:“刘干事好。”
刘干事推了推眼镜,目光带着审视,上上下下打量着白墨。
“你就是白墨同志?”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官方的腔调,听不出喜怒。
“是的。”
白墨点头。
“我听说,你在这里……治好了不少病人?”刘干事问道,重点放在了“治好”两个字上。
“谈不上治好。”
白墨谦虚地笑了笑。
“就是用我以前学过的一些中医知识,配合咱们当地的草药,给乡亲们调理调理。主要是大家信任我,加上运气好罢了。”
她刻意模糊了自己的能力,将功劳归于运气和乡亲们的信任。
赵铁柱也在一旁帮腔。
“是啊是啊,刘干事,白知青可热心了!不光治病,还教大家伙注意卫生,挖井水要消毒,饭前要洗手,都是好法子!”
他试图将话题往“卫生防疫”这种政治正确的方向引导。
刘干事不置可否,继续问道。
“听说你治好了一个高烧抽搐的孩子?还有邻村一个肺痨病人?”
他的消息显然很灵通。
白墨心头一紧,知道关键问题来了。
她斟酌着词句,回答道。“那个孩子当时情况危急,我只是用了一些物理降温的土办法,加上一点家里带来的退烧西药片,侥幸退了烧。邻村那位老大爷,我主要是建议他静养,注意营养,开了些润肺止咳的草药,能好转也是他自己底子好。”
她将自己的作用说得尽量轻描淡写,突出了“侥幸”和“辅助”的作用。
刘干事听着,不时点点头,又问了几个关于草药和诊疗方法的问题。
白墨都用《赤脚医生手册》上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一一作答,回答得有条不紊,既不显得过于高深,又不至于漏洞百出。
问答之间,千临从院子里的工作棚走了出来,她大概是听到了外面的动静。
看到陌生人,她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便径直走向水井边,拿起木桶打水,仿佛院子里的谈话和她毫无关系。
刘干事的目光被千临吸引过去,又看了看院角那个简易的工作棚和里面初具雏形的犁具,问赵铁柱:“这位是?”
“哦,这是千临同志,也是我们这里的知青。”
赵铁柱介绍道。
“就是她改良了咱们的犁!刘干事,你不知道,那新犁可好用了!省力又高效!”
提到犁,赵铁柱立刻兴奋起来。
“哦?改良农具?我能看看吗?”
刘干事显然也听说了这件事,脸上露出一丝兴趣。
“当然能!当然能!”赵铁柱连忙引着刘干事走向工作棚。
千临打完水,提着桶,面无表情地从他们身边走过,进了屋。
刘干事看着棚子里那些改造了一半的犁,又拿起一个已经完工的犁铧仔细端详,特别是焊接和锻造的接口处,眼神变得有些惊奇。
他也是下过乡、懂点农活的,自然能看出这犁的不同寻常。
“这…真是这位千临同志一个人弄出来的?”
他有些难以置信。
“可不是!千知青可厉害了!别看她不爱说话,手上的功夫,那是没得说!老王头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赵铁柱与有荣焉地夸赞道。
刘干事沉默了片刻,推了推眼镜,若有所思。
一个医术不凡,一个擅长技术改良,这两个女知青,都不简单啊。
他在靠山屯待了小半天,又去看了看千临改造好的犁下地实操的效果,跟几个村民聊了聊,最后才告辞离开。
临走前,他对白墨和赵铁柱的态度明显缓和了不少,还勉励了白墨几句,让她“继续为贫下中农服务,但要注意科学方法,不要搞封建迷信那一套”。
送走刘干事,赵铁柱松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
“还好还好,看样子没啥大事。”
白墨却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这个刘干事,看似只是例行公事,但问的问题都很精准,显然是有备而来。
他最后的态度虽然缓和,但那种审视和探究的目光,让她感觉并不舒服。
她回到屋里,千临正坐在桌边,面前摊开一张草稿纸,上面用铅笔画着一些复杂的线条和结构图,似乎是某种机械装置的设计草图。
“刚才公社来人了。”白墨在她对面坐下。
“嗯。”千临应了一声,头也没抬。
“是卫生院的,来打听我的事,也看了你的犁。”
千临手中的笔顿了顿,抬起头,看着白墨:“有麻烦?”
“暂时没有,但感觉不是结束。”
白墨轻轻叹了口气。
“名气大了,盯上我们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以后行事,要更加小心了。”
特别是她那些来路不明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绝对不能暴露。
千临放下笔,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喝了口水,清冷的眸子看向窗外,淡淡地说。
“那就让他们看。”
她的语气里有一种近乎漠然的自信。
“只要我们做的事情,对这里有用,能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就奈何不了我们。”
白墨看着她,忽然觉得安心了不少。
是啊,她们有技术,有能力,能给这个贫瘠的村庄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才是她们最大的底气。
“你说得对。”
白墨笑了笑。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她的目光也落到千临的草图上。
“这是什么?新项目?”
千临指了指图纸上一个类似齿轮和杠杆的结构。
“井上的辘轳,效率太低,而且不安全。我打算改造一下,加个轴承和减速装置,再设计一个自锁机构,可以省力,也能防止脱手伤人。”
白墨眼睛一亮。
靠山屯的井是全村的主要水源,每天挑水的人络绎不绝。
那个老旧的辘轳确实又沉又涩,还发生过几次绳子脱手差点砸到人的事情。如果千临能把它改造好,那绝对是又一件大功劳!
“这个好!这个太有用了!”
白墨兴奋道,“需要什么材料?我去找队长说!”
千临重新拿起笔,在图纸旁边列出清单:滚珠、钢珠、合适的齿轮坯料、硬木……
看着清单上那些在这个年代颇为难寻的东西,白墨刚燃起的兴奋又冷静了一些。
看来,新的挑战,又来了。不过,有挑战才有动力,有困难才有进步。
她相信,只要她们俩联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知青点的灯光亮起,映照着两个来自星际的灵魂,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规划着属于她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