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旦不假思索地召集墨家精英,一声令下,组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大运河总领处\",准备一展宏图。
运河与州道这两大工程不宜同时进行,只恐国力不堪重负,民心涣散,必须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大运河的整体走向,刘旦早已胸有成竹,基本参照后世隋唐大运河的路线,这条经过岁月考验的水道自然不会有太大纰漏。
但具体的施工位置、水系连接、闸口设计等细节,仍需精密勘察,严谨规划,不可有丝毫疏忽大意。
这些需要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繁琐事务,自然要交由那些精通水利、通晓力学的墨家门徒亲力亲为。
太学门前,一队队身着青衣的墨家学子整装待发,每队十人,皆由一位学识渊博的墨家师长带领,即将奔赴大汉各地实地勘测。
刘旦站在队伍前方,双手抱拳,郑重其事地向众人深深一礼:\"诸位贤达,但行好事,前程似锦!\"
\"本王在此郑重承诺,大运河建成之日,有官职者,升迁三级;尚无官职者,本王亲授六百石,决不食言!\"
墨家学子们个个热血沸腾,眼神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与期待。
他们本就是怀揣理想抱负的热血青年,深知此行乃是千载难逢的济世安民之举。
如今又有燕王殿下亲口许诺锦绣前程,理想与现实两相映照,皆是光明灿烂!
众人齐齐向前,单膝跪地,拳抱胸前,声震云霄:\"我等必定竭尽全力,死而无悔,绝不负王爷所托!\"
\"但行好事,前程似锦,我等铭记在心!\"
\"请王爷放心,我等即刻启程,定不辱使命!\"
\"驾!\"一声令下,马蹄如雷,尘土飞扬,一队队骑士飞驰而去,向着大汉四面八方疾速而行,犹如离弦之箭般消失在长安城的尽头。
刘旦独自伫立在太学门前,目送那些意气风发的背影渐行渐远,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与期待。
这群朝气蓬勃的墨家学子,不正是大汉未来的希望与脊梁吗?
此次为了确保大运河的顺利开凿,刘旦几乎调动了所有墨家精英,他们才是大汉最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专家!
虽然其中不乏初学乍练之辈,但与那些只会玩弄笔墨、夸夸其谈的庸碌官吏相比,刘旦宁可信任这些务实肯干的实践派。
后勤物资的调配运送可以由那些官僚们负责,但挖渠筑坝、引水建闸这等技术活儿,他们还是敬而远之为好!
刘旦绝非轻视这些文官,而是深知若让他们指导施工,无异于对百姓的不负责任!
若由地方官员主导工程,他们唯一的解决之道便是人海战术,蚁群战术!
一人发一把铁锹,埋头苦干,用血汗堆砌!
若非墨家介入其中,恐怕真会如此,因为即便到了后世千年之后,这种原始粗暴的方式仍未彻底改变。
那些儒家学者随口一句\"奇技淫巧\",便断送了无数能工巧匠的心血与智慧!
然而有了墨家的加入,情况便迥然不同。
墨家崇尚实用,尊崇技艺,擅长发明创造各类机械器具,如云梯、悬门、轩车等精巧装置。
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他们必将因地制宜,发挥所长,创造出更多省力高效的工具。
总而言之,由这些墨家精英指导施工,必能大大减轻不必要的体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必须要特别强调的是,杠杆、滑轮等机械原理绝非阿基米德的专利,早在墨家经典《墨经》中便有详尽记载。
甚至连最基本的物理规律,也已在墨家典籍中初露端倪。
例如那句经典论述:\"力,刑之所以奋也\",用现代物理学语言解释,便是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每当想到这些,刘旦都不禁心生感慨,先祖留下的智慧瑰宝何其丰富!
同时他也暗自庆幸,有这群精通物理原理且擅长机械制造的墨家门徒相助,大运河的修建过程定能少走许多弯路。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墨者必将奔走在最艰苦的一线,承担最繁重却又最不起眼的工作。
他们所做的,往往是最吃力不讨好却又最为关键的基础工作!
刘旦深知功不可没,绝不能让有功之人寒心,因此提前许诺重赏是绝对必要的。
正当刘旦思绪飞转之际,身旁的霍光悄然上前,轻声禀报:\"王爷,各地粮草已经开始调动,大运河沿线重要节点的郡城都已接到相关调令。\"
\"沿途供民夫居住的房舍工棚也已开始筹备建造,一切进展顺利。\"
\"好!\"刘旦满意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
\"此事你要亲自盯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万不可有丝毫疏漏,否则整个工程都将功亏一篑!\"
\"遵命,王爷!\"霍光恭敬应道,神情凝重而坚定。
修建大运河的消息尚未正式公布于众,此时正需抓紧时间提前布局,未雨绸缪,方能确保百万民夫开工后一切井然有序。
涉及数百万人的浩大工程,稍有疏忽,便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重大失误!
此等千秋大业不可急躁冒进,勘探地形、调集粮草、建造工棚都需要充分的时间准备。
既然有霍光这位得力干将盯着后勤保障,刘旦便可着手另一项同样重要的大事了!
全国总动员,号召四海之内的大汉子民积极参与这场千古未有的伟大工程!
修建运河与州道,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人力资源,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再宏伟的蓝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刘旦决心亲自掌舵这项工作,同时,这也是一个绝佳的宣传良机,他绝不会轻易错过。
或许,他期待已久的报纸事业,也该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了!
不过在那之前,还需借助邸报的力量,先行预热,为大运河工程造势铺路!
七月流火,骄阳似火,正当朝臣们紧锣密鼓地筹备大运河工程时,那许久未见天日的邸报忽然又出新刊,而且一登场便惊艳四座!
当人们看到邸报背面那醒目的大标题时,长安城本就炎热的气温似乎又攀升了几分!
只见加粗的黑字赫然写道:\"残暴!车骑将军夜宿郊外,与一头母熊大战三百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