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当日,某娱乐杂志评选 “最不现代明星”,苏明远高票当选。配图是他在片场用毛笔签合同,旁边放着沙漏计时 —— 那是他坚持的 “古代立约仪式”。
苏明远坐在四合院的廊下,手里的狼毫在宣纸上落下 “契约” 二字,墨香混着檐角的雪粒,竟比空调暖气更让人觉着熨帖。他面前的八仙桌上摆着沙漏,细沙正以千年不变的速度坠落,在 “现代” 的镁光灯下,划出一道古老的时间痕。
“苏老师,您这签约仪式比古装剧还讲究。” 娱乐杂志的记者小吴举着录音笔,目光落在沙漏上,“现在电子合同分分钟搞定,您为什么坚持用毛笔和宣纸?”
“古人立约,需‘书之竹帛,镂之金石’,” 苏明远吹了吹纸上的墨,狼毫笔杆上的 “明远” 二字在雪光中若隐若现,“某非抗拒现代,只是觉得‘仪式感’不该被电子屏吃掉。就像某初到现代时,把‘扫码支付’当‘符水驱邪’,如今却知,传统与现代,该像墨与纸般相容。”
院中的老槐树落了最后一片叶子,苏明远望着那片枯叶在风中打旋,忽然想起第一卷里自己误把 “电梯” 当 “移动宫室” 的场景。那时的他抱着毛笔在电梯里写 “到此一游”,被保安当成 “行为艺术者”,如今却能在镜头前,从容解释 “立约需具名、画押、焚香” 的古礼。
“苏老师被评为‘最不现代明星’,您怎么看?” 小吴追问。
“荣幸之至。” 苏明远放下笔,指尖抚过宣纸的纹理,“现代人常说‘效率至上’,可某在太学背《四书》时,先生便教导‘欲速则不达’。就像某用三个月时间磨出的墨,写出的字比现代墨汁多三分‘骨力’——” 他忽然轻笑,“李芳姐总说我‘磨墨磨出强迫症’,却在我的带动下,现在签合同都用钢笔手写了。”
话音未落,院外传来汽车的鸣笛,惊飞了檐下的麻雀。苏明远抬头望去,只见李芳风风火火地走进来,高跟鞋在青石板上敲出急促的节奏,与沙漏的 “簌簌” 声形成奇妙的合奏。
“苏明远!” 她晃着手机,屏幕上是 “最不现代明星” 的投票页面,“你怎么不告诉我有这评选?早知道我发动粉丝投你‘最具文化气质明星’了!”
“无妨,” 苏明远为她斟了杯热茶,“‘最不现代’未必是贬义词。某记得第二卷参加选秀时,把‘热搜’当‘搜查罪犯’,现在却能在微博用文言写‘古风文案’—— 这‘不现代’的过程,何尝不是一种成长?”
李芳看着他案头的沙漏,忽然想起第一次见他时,他把合同当 “卖身契”,按手印时紧张得鼻尖冒汗的模样。如今的他,竟能在镜头前,把 “慢” 字活出了风采。
“对了,” 她从包里掏出一份文件,“新剧本,现代职场剧,你看看 ——” 她忽然瞥见封面上的 “电子合约” 字样,“放心,打印出来了,您可以用毛笔签。”
苏明远接过剧本,却被里面的 “AI 恋爱” 情节逗笑:“某演惯了‘古风才子’,这‘AI 女友’倒要好好琢磨 —— 不过剧中若有‘写情书’的桥段,某定用宣纸竖写,配云雷纹信封。”
“随你随你,” 李芳摆了摆手,却在看见他腰间的玉佩时愣住,“这玉佩…… 好像比上次见时润了?”
“每日盘玩,自然生光,” 苏明远轻抚玉佩,想起第四卷里被古代杀手追杀的夜晚,这玉佩曾替他挡过飞镖,“古人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某虽非君子,却信‘玉能养人’—— 就像这四合院,虽无电梯空调,却比高楼更能养‘静气’。”
采访结束时,雪下得紧了。苏明远站在门口送小吴,看着她钻进现代轿车的背影,忽然想起第五卷里自己成立的 “明远书院”—— 那时他教古代杀手写硬笔书法,如今却在教现代人写毛笔字。命运的流转,竟这般奇妙。
“苏老师,要不您开个‘古代生活体验课’?” 小吴摇下车窗,“肯定比脱口秀还火!”
“善哉!” 苏明远笑着作揖,“某正有此意 —— 下月‘大雪’节气,可在书院教‘古法腌菜’‘写九九消寒图’,公子可愿来学?”
“怕不是要冻成‘古人’!” 小吴笑着摇头,却在发动汽车时,看见仪表盘上的电子时钟与苏明远的沙漏重叠,忽然觉得,这 “慢” 与 “快” 之间,竟有了奇妙的和谐。
深夜,四合院的烛火映着雪光。苏明远坐在书桌前,用狼毫在 “最不现代明星” 的报道旁写批注:“‘不现代’者,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世人慌慌张张,皆为碎银几两,某愿守这一砚墨、一张纸、一盏沙漏,为文明留一扇回望的窗。”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他忽然想起庆朝的冬夜,那时他在寒窗下苦读,砚台里的墨冻成冰,却比此刻的电子屏更让人觉着真实。他摸出手机,给林婉儿发消息:“明日大雪,可来四合院赏雪、写‘福’字?某新制了‘松烟墨’,可染‘梅香’。”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他望着屏幕里自己的倒影 —— 穿着汉服,却拿着现代手机,这般矛盾,却又这般自然。或许,真正的 “现代”,从来不是抛弃过去,而是让过去在现在里,继续生长。
这一夜,“苏明远 沙漏签约” 登上热搜。网友们发现,这位 “最不现代明星” 的签约仪式,竟比任何流量明星的红毯都更有味道。有人晒出自己用毛笔写的情书,配文:“听苏老师的,慢一点,再慢一点,让爱意有迹可循。”
苏明远吹灭烛火,任由雪光漫进房间。在意识模糊的瞬间,他仿佛看见无数人在钢筋森林里,捧着毛笔,对着沙漏,写下属于自己的 “慢调光阴”—— 那些被快节奏遗忘的温度,正在某个角落,重新发芽。
霜降已过,大雪将至。苏明远裹紧被子,听见老槐树的枝桠在风雪中轻响,像极了古代的更声。他知道,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有些东西,终究会在心底,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