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远抱着一箱古代礼仪图谱穿过长廊,忽听得拐角处传来 “噗嗤” 的笑声,只见饰演小厮的年轻演员小张正对着手机直播,左手握拳在胸前乱晃:“家人们谁懂啊!剧组来了个‘古代礼仪大师’,等会要教我‘穿越版抱拳礼’——”
“且住!” 苏明远快步上前,袍角扫过地上的积水,“宋代小厮见主人,当行‘叉手礼’,非抱拳。”
小张吓得手忙脚乱关掉直播,手机 “啪嗒” 掉进积水里。他苦着脸捞起手机:“苏老师,这叉手礼听起来就像‘拆手机’,难不成要我把手指头当零件掰?”
苏明远忍俊不禁,从袖中取出一张《事林广记》插画 —— 图中士人双手交叠,姿态端肃:“叉手礼始于唐,盛于宋,乃日常相见之礼。来,某教你。” 他拉过小张的手,将其左手握拳,右手覆于左腕,指尖轻抵左肘,“《礼记》云‘毋不敬’,此礼需含胸拔背,指尖如触琴弦,既显恭谨,又不失风骨。”
小张龇牙咧嘴地练习,手指却像不听话的木偶,不是右手叠反了,就是指尖戳到自己胳膊。一旁的场记小妹笑出眼泪:“小张,你这是在‘搓手取暖’吧?”
“谁说不是呢!” 小张甩着手抱怨,“我演的可是飞檐走壁的小厮,练这礼有啥用?不如教我耍剑!”
苏明远正色道:“剑客亦需知礼。昔年荆轲刺秦,虽为刺客,亦行‘再拜稽首’之礼。礼仪非束缚,乃武者之魂。” 他忽然想起自己初到现代时,因不懂握手礼被误认为 “高冷” 的场景,语气缓和下来,“某初至此时,连电梯按钮都当‘宫门令牌’研究,如今不也学会用手机发消息?礼仪之道,在于‘习’而非‘惧’。”
饰演反派的老戏骨王老师拄着拐杖走来,戏服上的金线在雨中泛着微光:“苏老师,我这角色是权倾朝野的太师,见皇帝该用什么礼?”
“若为外臣,当行‘再拜稽首’;若为贵戚,可行‘顿首’。” 苏明远从图谱中翻出《周礼》九拜图示,“剧中太师与皇帝有姑表之亲,当用‘顿首’——” 他屈身示范,额头触地即起,“此礼重在内敛,而非形骸之苦,正合权臣‘尊而不卑’的人设。”
王老师抚掌赞叹:“妙!这‘顿首’既显恭顺,又藏锋芒,正符合角色心思。” 他转头对小张说:“年轻人,好好学吧,连礼仪都演不好,怎敢称‘演员’?”
这场 “礼仪小课堂” 在雨幕中持续了两个时辰。苏明远蹲在地上,用树枝在积水里画出叉手礼的手势图,袖口被雨水浸透,却浑然不觉。小张渐渐找到了感觉,当他第 37 次练习时,双手终于摆出了端正的弧度。
“对,就是这样。” 苏明远笑着点头,“你看,指尖微颤如落雪,手肘微屈似抱琴,这便是‘敬’的外显。”
场记小妹忽然指着苏明远的腰间:“苏老师,您的玉佩!”
众人这才发现,苏明远腰间的羊脂玉佩不知何时滑落,正躺在积水里泛着温润的光。小张连忙捡起擦拭:“苏老师,这玉佩好沉,比我的手机还坠手。”
“此乃庆朝传家之物。” 苏明远接过玉佩,指尖摩挲着 “忠孝两全” 的刻痕,“古人佩玉,非为装饰,乃以玉喻德。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礼仪亦当如此 —— 非为表演,乃为修身。”
正式拍摄时,雨幕中的长廊弥漫着薄雾。饰演小厮的小张深吸一口气,迈着方步走近 “主人”,双手在胸前交叠,指尖轻抵肘弯,腰背微弓如新月。当他低头退下时,青衫下摆掠过潮湿的青砖,竟比剧中的 “飞檐走壁” 镜头更引人瞩目。
“卡!” 导演激动地从监视器后站起,“这个镜头太棒了!小张,你这叉手礼比专业礼仪老师教的还到位!”
小张摸了摸后脑勺,不好意思地笑了:“都是苏老师教得好。其实我刚才在想,这叉手礼就像打游戏时的‘待机动作’,得保持姿势又不能太僵硬,还真有点像那么回事!”
围观的历史博主 “青衫考古” 当场发博:“在偶像剧里看到正确的宋代叉手礼,谁懂啊!苏明远简直是行走的《宋史》!” 评论区瞬间被 “苏老师牛掰”“求剧组多来点礼仪教学” 刷屏。
收工时,雨停了。苏明远坐在长廊下,看着小张和场记小妹在暮色中互相纠正叉手礼的手势,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白天王老师说的 “礼仪是演员的骨”,忽然觉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文化传承 —— 无论古今,总需要有人愿意弯下腰,用树枝在积水里画出文明的轮廓。
“苏老师,” 小张跑过来,手里捧着热可可,“这是我给您买的‘现代暖手礼’。今天学的叉手礼,我想发个抖音教学视频,您看行吗?”
苏明远接过可可,热气模糊了他的镜片:“善用新媒体传播礼仪,甚好。但需注明‘参考《事林广记》’,不可误导观众。”
“得嘞!” 小张举起手机,镜头里映出苏明远身后的古建筑,飞檐上的雨滴正坠落成串,“家人们,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宋代打工人必备礼仪’—— 叉手礼教学,由穿越而来的苏状元亲自指导……”
苏明远听着小张充满活力的解说,忽然笑了。他望着渐暗的天空,想起庆朝贡院的雨幕,想起现代胡同的雪光,觉得这穿越千年的礼仪,此刻正借着年轻人的镜头,在短视频的浪潮中重新焕发生机。也许,这就是他一直寻找的 “古今共振”—— 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让古老的文明基因,在现代社会的土壤里,长出新的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