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带着苏明远前往古装剧《盛世开端》的片场参观。还没走到片场大棚内,一股刺鼻的木屑与油漆混合的气味便扑面而来,苏明远下意识地皱了皱鼻子。这股味道和他记忆中古代雕梁画栋那清新自然的木香截然不同,多了几分工业的冷硬和刺鼻,让他不禁怀念起往昔那些用天然材料建造的亭台楼阁。
苏明远抬眼望去,只见脚手架上悬挂着的 “宫殿” 布景格外醒目。那飞檐翘角乍一看倒是有几分古代建筑的韵味,可仔细一瞧,全是用合成板材制成的。他心中一阵失落,这些合成板材搭建的建筑,虽然外形上模仿得有模有样,却全然没有古代建筑那精巧的榫卯结构之美。他微微摇头,忍不住轻声叹息:“唉,如今的技艺虽能造出形似之物,却失了那最精髓的神韵。”
“这就是《盛世开端》的拍摄现场啦。”
李芳伸手一指,指向那片忙碌得热火朝天的剧组,脸上带着几分得意的神色,“导演听说你对古代礼仪颇有研究,特意让我带你来看看,还说想请你做礼仪指导呢。”
李芳的话音刚落,一位穿着冲锋衣的男子迈着大步流星的步伐朝他们走来。男子胸前挂着的 “总导演” 工作牌随着他的动作晃来晃去,十分显眼。苏明远见有人前来,出于本能,立刻双手交叠,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揖礼,口中说道:“见过大人。”
导演一下子愣住了,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情,随即反应过来,忍不住大笑起来。他伸出手,想要和苏明远握手,说道:“别这么客气,叫我张导就行。”
苏明远盯着那只悬在半空中的手,脑海中瞬间想起李芳之前反复叮嘱他的 “现代礼仪”,心里有些犹豫。他在心里纠结着:“这握手之礼虽说是现代常见的,但我自幼学习古礼,初见尊长,行揖礼才是正道。” 犹豫了片刻后,他还是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再次行了一个揖礼,一本正经地说道:“古人云‘礼者,天地之序也’,在我看来,初见尊长,当行此礼。这是我心中坚守的礼仪规范,还望张导莫要见怪。”
他这一番举动,立刻吸引了片场众人的目光,大家纷纷侧目。一些年轻演员们好奇心大增,偷偷掏出手机,对着苏明远偷拍起来。张导见此情景,尴尬地收回了手,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的神色,但很快就调整过来,转而轻轻拍了拍苏明远的肩膀,笑着说道:“好好好,随你随你,看来苏先生对古礼很是执着啊。咱们先到处看看拍摄现场吧。”
他们一行朝着 “金銮殿” 布景走去。还没走近 “金銮殿”,苏明远就看见饰演皇帝的演员正翘着二郎腿坐在龙椅上,手里捧着一杯奶茶,眼睛盯着手机屏幕,时不时还发出几声轻笑。苏明远的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眼神中透露出不满和惊讶,他快步走上前,说道:“陛下临朝,当正襟危坐,以示威严庄重。如此轻慢之态,成何体统?”
“苏先生,这是拍戏,又不是真的上朝。” 张导见状,赶忙解释道,脸上带着几分无奈的笑容,“现在观众就爱看轻松幽默点的剧情,要是太严肃了,收视率可能就没那么好了。”
张导的话刚说完,场记突然大喊一声:“开机!”
饰演大臣的演员们便一个接一个地鱼贯而入。可苏明远却发现,其中有两人一边走一边聊天,聊得眉飞色舞,连袍角拖在地上都浑然不觉,也没有一个人去整理。苏明远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焦急和认真,再也顾不上什么,径直朝着那群演员走去。
他站在那些演员面前,提高了音量说道:“列位大人,上朝乃庄重之事,需整冠束带,步幅宜稳,以示对朝堂的敬重。怎可如此交头接耳,毫无规矩?”
演员们听到苏明远的话,都停下了脚步,面面相觑。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露出了疑惑和尴尬的神情。就在这时,导演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就像发现了什么宝藏一样。他兴奋地对苏明远说道:“苏先生,您这对古代礼仪的讲解和要求,可比剧本里写的生动多了!要不您干脆客串个礼仪教习吧,帮我们好好指导指导演员们,让这部剧的礼仪更加正宗!”
苏明远听了张导的话,心中有些犹豫。他一方面觉得能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古代礼仪是一件好事,可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会耽误拍戏进度,毕竟他对拍戏的流程还不太熟悉。正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李芳在一旁轻轻推了他一下,小声说道:“明远,这可是个好机会,既能传播古礼,又能增加你的名气,你就答应吧。”
苏明远思索了一番,觉得李芳说得有道理,于是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张导如此信任我,那我就尽力而为。不过我对拍戏之事了解甚少,还望张导和各位多多包涵。”
当天下午,苏明远便被拉去给群演们示范古代朝仪。片场临时搭起了一个简易的 “丹墀”,苏明远站在上面,身姿挺拔,神情严肃而认真。
他轻轻抬起双手,宽大的衣袖随之扬起,随后优雅地甩下,那动作轻盈又不失力度,仿佛带着千年前的古韵。“大家仔细瞧好,这甩袖可不是随意为之。”
苏明远开口说道,声音清晰而沉稳,“甩袖之时,手臂需自然舒展,手腕微微用力,让衣袖如行云流水般落下,如此方能展现出古人的儒雅风姿。” 说着,他又示范了几次,每一次甩袖都精准到位,引得周围的人不禁暗暗赞叹。
示范完甩袖,苏明远开始讲解作揖的要领。他双手交叠,拇指相扣,缓缓弯腰,上半身前倾至合适的角度,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庄重而不失礼貌。“作揖时,身体的角度、双手的位置都有讲究。” 他一边保持着作揖的姿势,一边耐心地解释,“弯腰的幅度要根据对象的身份和场合而定,对尊长需更加恭敬,幅度可稍大些;平辈之间则相对适中。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蕴含着古人对礼仪的尊崇和对他人的尊重。”
群演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努力模仿着苏明远的动作。然而,毕竟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如此正宗的古代礼仪,动作显得有些生硬和滑稽。有的群演甩袖时用力过猛,差点把自己绊倒;有的作揖时双手位置不对,像在挠痒痒。苏明远看着这些状况,并没有生气,反而温和地笑着鼓励大家:“莫急莫急,礼仪之道,在于心诚与反复练习。大家慢慢来,只要用心,定能掌握。”
接着,苏明远又开始讲解退朝时的退步转身礼仪。“退朝时,需先向陛下行揖礼,以示恭敬。” 他一边说着,一边认真地演示,先行了一个标准的揖礼,然后开始退步,“退的时候,要一步一步稳稳地向后退,步幅不宜过大,也不能过小,同时要注意身体不可背向陛下,这便是《周礼》中‘退而不背’之礼。” 他的脚步移动缓慢而稳健,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历史的长河中,将古代礼仪的规范完美呈现。
在指导的过程中,苏明远还会亲自走到群演中间,手把手地纠正他们的动作。他轻轻握住一位群演的手臂,调整其甩袖的姿势,说道:“此处用力再轻些,感受衣袖自然落下的感觉。” 又帮另一位群演摆正作揖时的双手位置,“双手需再往上一点,拇指扣紧,这样才显得更加端庄。” 他的态度温和且耐心,丝毫没有因为群演们的不熟练而不耐烦。
随着时间的推移,群演们的动作逐渐有了起色,虽然还达不到苏明远的标准,但已经有了几分古代礼仪的模样。苏明远看着大家的进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大家学得很快,照这样下去,定能在戏中展现出真正的古代礼仪风采。”
片场的导演和其他工作人员在一旁看着,也对苏明远的专业和耐心赞叹不已。导演张导笑着对身边的人说:“请苏先生来指导礼仪,真是太明智的决定了。有他把关,这部剧的礼仪部分肯定能成为一大亮点。”
在苏明远的悉心指导下,片场充满了浓厚的古韵。大家在学习古代礼仪的过程中,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苏明远,也沉浸在传播古礼的喜悦中,他知道,自己正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古代文化的瑰宝。
年轻演员们围在一旁,一开始还觉得苏明远的要求有些繁琐和古板,忍不住偷偷笑出声来,还笑称他为 “活体礼仪”。可看着苏明远那认真的模样,一招一式都透着严谨和专业,他们渐渐被吸引住了,心中也暗暗佩服起来。
一位年轻演员忍不住小声说道:“没想到这古代礼仪还挺有讲究的,以前拍戏都没注意过这些细节。” 另一位演员也点头附和道:“是啊,苏先生这么一讲解,感觉这戏要是真按这些礼仪来拍,肯定更有看头。”
收工前,张导来到片场,看着演员们在苏明远的指导下练习朝仪,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大手一挥,拍板说道:“下周的早朝戏,就按苏先生说的来!我相信,这样拍出来的效果,肯定能让观众眼前一亮,看见真正的古代礼仪!”
随着夕阳渐渐西下,暮色笼罩了整个片场。苏明远站在片场门口,望着那些正在装卸布景的叉车。叉车的钢铁臂杆高高举起雕花木柱,发出 “嗡嗡” 的声响。他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突然觉得,现代的 “拍戏” 和古代的 “演戏”,虽然都是在虚设场景,但其中的差别却很大。现代拍戏更多地依靠机械和道具来堆砌场景,而古代演戏则更注重用心神去营造氛围和展现角色。这两者相比,终究是 “形似而神不似”。
不过,苏明远转念一想,虽然方式不同,但通过现代的镜头,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古代礼仪的魅力,也算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想到这里,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心中暗暗决定,一定要在这部剧中,把古代礼仪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