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夏末的青海湖还泛着粼粼波光,肖镇特意暂放手中繁杂事务,驾驶小机船载着小勋和小鱼儿驶入这片湛蓝。
五分钟的电耙子捕捞时光,对于青海湖而言不过是微澜轻漾,可对于两个孩子却是新奇无比的冒险。
小勋兴奋地探着身子帮忙,小鱼儿则在一旁欢呼雀跃。
将收获的鱼小心装进制冷箱,葛喻熟练地驾驶着小箱货驶向西北理工的食堂,为师生们送去新鲜美味。
肖镇则全身心投入陪伴孩子的欢乐时光中。
小勋和小鱼儿第一次骑上小马驹,起初还紧张得紧紧抓住缰绳,在肖镇的耐心引导下,慢慢放松下来,感受着马背起伏间的律动。
然而,骑行结束后,俩孩子稚嫩的大腿内侧都被磨得通红。
原本计划好的骑自行车游青海湖,也因这意外状况无奈取消。
夜幕降临,食堂飘出阵阵饭菜香。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晚餐,孩子们叽叽喳喳分享着一天的趣事,笑声在屋子里回荡。
饭后,肖镇轻轻将小勋抱到床上,小心翼翼地打开药膏,轻声安慰:“忍一忍,马上就不疼了。”
可药膏刚接触皮肤,小勋便疼得龇牙咧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还强装镇定说“爸爸,我不疼”。
隔壁房间,官文珍也在温柔地给小鱼儿处理伤口,一边处理一边忍不住数落肖镇:“你呀,带孩子也太毛躁了,就不能多注意点?”
肖镇听着秦明家的霸王花的责怪声,心里满是愧疚与温暖。
9月1日,碧空如洗。孩子们在官文珍的悉心照料下,踏上了返回京城的航班。
望着飞机渐渐消失在云层中,肖镇心中满是不舍。
忙碌完一天的工作,夜幕已深,肖镇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第一时间拨通了李小云的电话。
“小云,人都接到了吗?”肖镇语气中带着关切与期待。
“接到了,对了,华清出版社黄社长上门来取走了两孩子写的和画的,他们这么小,能出版?”李小云的声音里满是疑惑与担忧。
肖镇嘴角微微上扬,问道:“那老黄看了手稿是激动还是很为难的表情嘛?”
电话那头传来李小云欣喜的声音:“倒是挺激动的哈,我儿子闺女真是天才!”
肖镇听着妻子的话,心中满是自豪,笑着与妻子又聊了会儿孩子的趣事,才挂断电话。
殊不知,此时一场风暴正悄然酝酿,即将席卷科学界与文学界。
1975年10月,《科学》学术期刊重磅推出肖镇撰写的学术论文《高分子材料探索》。
当这本期刊摆上各国科研机构、大学图书馆的书架时,一场震动全球科学界的风暴轰然爆发。
在美利坚,《纽约时报》以醒目的头版报道:“来自东方的科研新星——肖镇,他在《高分子材料探索》中提出的全新理论,或将彻底改写材料科学的未来走向。
其创新性的分子结构设想与合成路径,为高分子材料领域打开了一扇前所未有的大门。”
着名学府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里,教授们争相传阅论文,展开激烈讨论。
材料科学系主任约翰逊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难掩激动:“肖镇的研究成果,是近年来高分子材料领域最具突破性的发现,它将引导我们重新审视现有的研究方向,开辟全新的研究道路。”
在欧洲,英国《自然》杂志专门刊发评论文章:“肖镇的论文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精准命中高分子材料研究的核心难题。
他提出的解决方案,展现出了超越时代的科研智慧,为全球科学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迅速组织科研团队,按照论文中的方法展开实验验证。
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的科研人员更是通过越洋电话,试图与肖镇取得联系,希望能展开合作研究。
苏联科学界同样被这篇论文震撼。《真理报》以“东方智慧闪耀科学界”为题,报道了肖镇的研究成果。
苏联科学院紧急召开学术研讨会,众多院士、专家齐聚一堂,深入探讨论文中的创新点。
一位资深院士感慨道:“肖镇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蕴含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或许会在国防、工业等领域引发一场新的变革。”
而在国内,各大科研院所、高校掀起了研究热潮。《群众日报》在科学版面用大篇幅报道:“西北理工大学新材料研究所与春城理工大学肖镇教授的《高分子材料探索》,是我国科研领域的重大突破。
彰显了我国科研人员的卓越智慧与创新能力,为我国在高分子材料领域抢占国际制高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内众多材料生产厂纷纷与西北理工大学取得联系,希望能将论文中的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与此同时,小勋创作的历史散文《西行游记》在国内图书市场引发抢购热潮。
华清出版社原本对一个孩子的作品并未抱太大期望,只是出于对肖镇的尊重和对孩子的鼓励才决定出版。
可当书籍上市后,情况却远超所有人的预期。
书店里,排起了长长的购书队伍。
读者们翻阅着书中稚嫩却充满灵气的文字,仿佛跟随小勋的笔触踏上了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西行之路。
有读者感慨:“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个孩子之手,文字间对历史故事的理解与感悟,让人惊叹。”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部作品。《光明日报》刊发评论文章:“《西行游记》以独特的儿童视角,重新诠释了古老的西行历史,为儿童文学创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小勋用他纯真的心灵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历史故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出版社紧急加印书籍,可依旧供不应求。
许多家长将这本书作为孩子学习历史、培养文学兴趣的启蒙读物。
学校的老师们也将其引入课堂,组织学生们一起阅读、讨论。
小勋这个名字,一夜之间在国内文学界和教育界广为人知。
远在西北的肖镇,看着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既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受到认可而欣慰,更为孩子的才华得以展现而骄傲。
他知道,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才刚刚开始。
10月11日肖镇跟着最新型号空军运输机装载的膜材料一起飞回了春城。
西北理工银装素裹,南方的春城还穿着小短裤短衣服。
到达滇池边的房子后肖镇让秦明通知春城理工大学筹备会的人来他这开会。
召开学校几个大型场馆的建设工作会议,二是该招聘得力的老师队伍了。
人就是确立小而精的建校模式同样走金陵花卉和国防理工大学的重实践、重应用、重理工原则,宽进严出。
春城理工怎么以后也得是个985吧,211级别就很让他肖镇丢面的。
会议开始,众人围坐在一起,肖镇先阐述了场馆建设的大致规划和要求,强调要注重实用性与创新性的结合。
讨论场馆选址时,有人提出靠近校园中心,方便学生使用;也有人觉得应建在环境清幽处,利于学术研究。肖镇综合考量后拍板决定。
接着谈到招聘老师队伍,肖镇要求招聘重实践、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最好有企业工作经验。
大家纷纷提出招聘渠道和筛选标准,现场气氛热烈。突然,秦明接到电话,脸色一变,告知肖镇有国外科研团队听闻他的研究成果,想与春城理工合作,希望肖镇尽快回复。
肖镇思索片刻,直接拒绝了这个提议,想要成品,可以直接去西北新材公司采购就是。
会议在有条不紊的讨论中接近尾声,肖镇对未来春城理工的发展充满信心。
肖镇一直在春城理工大学的实验中心忙碌。
一直到11月12号,秦明突然闯进了肖镇办公室激动地说道:“大佬你好牛啊,你被提名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名单,颁奖典礼会在圣诞节前!”
“知道了!”然后肖镇又淡定的忙起了自己的事
他上一辈子一共获得了五次诺贝尔奖,都麻木了好嘛。
“你怎么如此淡定?”耙耳朵感觉肖大佬好不正常的冷静
“那要不你出去买挂鞭炮放,拉个大横幅?淡定一点老秦!”
“哦哦那不能够,对了王教授喊你回军区大院吃饭,肖司令员回来了,给你补40岁生日来着!”
“我靠,你不说我都搞忘记了,我他妈的40岁了啊!”肖镇突然情绪低落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