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想到老四的面临的情况,朱棣也就不难理解了。
老四不是皇后生的,出身就不好,自己奉天靖难的时候他又小,也没出到力。
再加上在朝廷中也没什么根基,他就算想争这个位置也没人支持。
“好了,我知道你是支持你大哥的,也没有争这个位置的想法!”
这几年,依靠着老四提供的那些良种,大明的粮食产量翻了一倍多。
相较前些年,国家几乎都没出现大规模的饥荒,国库的收入也将近几乎翻了一倍。
这都是自家老四的功劳,要是老二老三也能像老四这样,他该有多省心。
“爹你说得对,我们几个兄弟当中,也就大哥最适合这个位置!”
看着自己儿子郑重的表情,朱棣似是想到了什么,神色也变的郑重起来。
“老四你跪下,爹求你件事!”
朱高爔连忙跪下,心里却是有些无语。
老爷子这哪里是求人办事的态度,但好歹是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亲爹。
朱高爔还能怎么办,总不能让朱棣跪下来求自己吧。
他只能老老实实跪着,就听朱棣说道:
“你二哥和你大哥之间的情况你也知道,我死后,两人怕是会起兵争夺皇位!”
“只要老大活着,他们是斗不过老大的,我希望你到时候能好好劝劝他。”
“如果劝不住,老二失败被抓,落在老大手里倒是没什么事,但如果到时候老大...落在瞻基这孩子手里,我希望你能保俩他一命。”
朱高爔有些诧异的看着朱棣,不得不说老爷子对于自己的儿孙是相当了解。
他说的这些,在他死后,全部发生了。
先是朱高煦起兵造反,继位后的朱胖胖无力反抗,但仅用在位的十个月时间。
布置下了一套兵不血刃的手段,让自己两个弟弟彻底失去翻盘的希望。
后败于大侄子朱瞻基之手,而朱瞻基最后终究还是杀了自己二叔。
朱高爔心里想着,嘴上却是不慢。
“儿臣遵命!”
“到时候肯定会尽力保二哥一命的!但如果大侄子不听我的怎么办?”
朱棣显然了解这个从小带大的大孙的,回到座位写了一份圣旨,盖上传国玉玺。
“有了这份圣旨,看老头子的面子,到时候瞻基这孩子应该会饶过他二叔!”
朱棣将圣旨交给朱高爔,朱高爔打开一看,上面用充满感情的白话文写着。
希望看在他这个老头子的面子上,朱瞻基能够饶了朱高煦,将其发配凤阳高墙。
朱高爔收好圣旨,一时心中五味杂陈。
如果事情按照剧中发展,朱高煦给了自己大侄子一顶大大的绿帽子。
即便有老爷子这道圣旨,自己大侄子能不能忍住自己的杀心还真不一定。
朱棣看着朱高爔,神情有些落寞:
“老四,我知道自己给你们开了一个坏头,也知道这个位置有很大吸引力,但这纷争,能少些血腥便少些吧。”
朱高爔点头应道:“爹放心,儿臣定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
朱棣又叹了口气,说道:
“我这一代人把事情做完了,只希望你们兄弟千万别闹来闹去的,别折腾了,以后到了地下,我也好跟你们爷爷交代!”
朱高爔安慰道:“爹,你的苦心二哥三哥迟早也都会明白的。”
如果不明白,那就打一顿再跟他讲一遍,要还是不通,那就再打一顿。
多打几顿,朱高爔相信他这个便宜二哥总归会想明白的。
朱棣欣慰地点点头,挥了挥手让朱高爔退下,还提醒他记得明天来上早朝。
第二天,朱高爔来到奉天殿的时候。
朱胖胖兄弟三个跟大侄子已经到了,看到朱高爔走进来。
朱胖胖满脸笑容的迎了上来,对着朱高爔一阵嘘寒问暖,就连大侄子朱瞻基,都一口一个四叔的叫着。
这个时空,因为有着推广粮种的功绩,无论是在朝堂还是民间。
朱胖胖的认可度都要比剧中高出不少,很多太子党对于朱高爔这位同样是太子党的亲王,明显也很有好感。
一个个或打招呼或点头示意,争相表现自己的热情。
令朱高爔没想到的是,一向对自己不假辞色的老二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
竟也亲切的拍着自己肩膀,不断称赞辽东这一仗打的好。
不但彻底消灭了女真这个心腹大患,还为大明开拓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让朱高爔觉得,这兄弟两个或许也没有那么坏。
他们或许就是太闲,精力没地方发泄才搞出这么多幺蛾子。
要是给他们扔到南北美洲,让他们在那里立国,能打下多大的面积都看自己本事。
这兄弟两人保证每天嗷嗷叫着东征西讨,扩展领土,生怕自己国家领土不够大。
很快,朱棣坐到龙椅上,众人行完礼后早朝开始了。
朱高爔今天起的太早,这会还有些困。
正好前面有老大朱胖胖宽大的身影挡着,朱高爔开始打起了盹。
迷迷糊糊的听到好像是在讨论今年科举的事,还谈到几个人的名字。
当听到于谦的名字时,朱高爔猛地清醒过来。
这位可是个谈到整个大明历史时避不开的人物。
土木堡一战,明军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瓦剌军围困北京。
当时朝中无数官员主张放弃北京,南迁回应天来躲避这场灾难。
这时候是于谦站了出来,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为兵部尚书。
于谦走马上任后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坚守一段时间后瓦剌眼见明军其他援军就要到达,只能退走。
这场战役不仅保住了北京,也为大明续了两百年国运。
但就是这样一位对大明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却在朱祁镇复辟后被诬陷杀害。
这也成为后世人们为什么如此看低朱祁镇的原因之一。
朱高爔思绪间,早朝已经接近尾声,
就在朱高爔以为早朝就要结束,可以回去补觉的时候,他接连打哈欠的样子被上面的朱棣看到了。
朱棣对自己家老四有些无语,六七年你就上了这一次早朝,还哈欠连天的。
你让天天上早朝的大臣怎么办,你看看就连老二老三早朝的时候也是在认真听着。
不过想到老四对于这个位置压根没什么想法,朱棣也就释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