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胖胖跟随老三来到汉王府时,府内已经吹吹打打办起了丧事。
兄弟两人怀着坎特的心情走向灵堂,却看到朱高煦正抱着自己的祭品在那狂吃。
朱胖胖看的满脸黑线,急忙到院中驱散了哭丧和吹打的人。
一旁披麻戴孝的汉王妃一众见到朱胖胖,连忙求他帮帮自己夫君,不然以这次的事,老爷子这次怕是不会放过他了。
朱胖胖好不容易安慰好一众汉王府的家眷,和老三来到灵堂想劝劝金豆子。
哪知还没开口就被老二给用话堵住了,两人跟朱高煦喝完送别酒,就被下达了逐客令。
老三知道自己二哥死要面子活受罪,劝他跟老爷子磕个头认个错,事情就翻篇了。
见老二一言不发,朱胖胖拿出兄长的担当,告诉他不管多大的事,做大哥的都愿意给他担着。
见老二还不说话,朱胖胖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导他。
朱棣经常拿骂朱胖胖当练习口语,朱胖胖知道老爷子的性子,从来都不还口。
但任由兄弟两个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朱高煦已经不为所动。
朱高煦这次明显是铁了心要跟老爷子硬刚到底,表示这些年他为老爷子的江山出钱又出力,到头用完他就翻脸不认人了。
这次自己被老爷子伤透了心,除非他亲自登门认错,不然自己是不会原谅他的。
朱胖胖兄弟俩面面相觑,让老爷子给你认错,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
不,太阳打西边出来老爷子估计也不可能会认错的。
朱高煦说完就翻进棺材里躺着,等老爷子赐死他,还表示等下圣旨到了就这么埋。
就在朱胖胖兄弟两人还在劝着朱高煦的时候,老爷子的圣旨来了。
直接命人给朱高煦送上了整套的丧仪用品,表示老爷子说了,停棺七日便入土为安吧,临走前还贴心的把棺材盖给封上了。
见老爷子这是要动真格的,朱胖胖二人立即改变立场,表示他们二人是来吊丧的。
朱胖胖让老二在里面反省反省,写个折子,自己先去给他求个情就溜了。
老三走之前还把丧仪队又给给喊了回来,让他们把气氛搞起来。
看着自己的两个塑料兄弟,棺材里的老二朱高煦欲哭无泪。
一天一夜后,见老爷子没有松口的意思,棺材里的朱高煦失去耐心。
他自己打破了棺材,让妻子贿赂走监视的太监,叫来老三商量对策。
见老三蹑手蹑脚的走进汉王府,朱高煦开始嘲讽他不讲义气,见势不对就跑。
老三也不惯着他,嘲讽他倔驴脾气上来自己也拉不住。
朱高燧本以为二哥还要数落自己一会,却见二哥话锋一转,说自己在里面两天已经想通了所有的事。
老二问自己当初带兵到应天换防是他告的秘吧,见老三承认,朱高煦的棺材板顿时压不住了。
出了棺材的朱高煦问老三为什么要出卖自己,老三说是怕老二当了皇上容不下自己。
朱高煦闻言并没有生气,开始给老三分析起老爷子的心思。
当初让自己监国前把杨世奇等人和太子府属官下狱,是怕太子没了实权,自己监国的时候伤害老大的左膀右臂。
如今一脚踢开自己就给他们或官复原职或升迁,这是表明一定会将皇位传给老大。
到时候老大继位,肯定不会放过他们兄弟两个。
趁着老三还在思考,朱高煦趁机再次忽悠老三和他一起造反。
接着便是自己已经写信给四弟,到时候老四那边也会配合他们一起起兵,并为他们提供粮草。
而且事成之后,他朱高煦会和他们兄弟三人平分天下。
在朱高煦的威逼利诱之下,墙头草的老三最终还是上了二哥的贼船,同意入伙。
第二天,兄弟二人就一起来找老爷子赔不是,说是自己受了奸人挑拨才会口出狂言,还请老爷子治罪。
朱棣也乐呵呵的给了两兄弟台阶下,表示此事就此揭过。
其实朱棣内心也知道这俩兄弟心里肯定没憋什么好屁,但好歹也是自己亲儿子,他总不能真的把这两兄弟给砍了吧。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应天府皇宫也陷入了短暂的平静。
辽东,岐王府。
朱高爔看着手里自己便宜二哥的来信,陷入了沉思。
信里的内容,无非就是说等老大和大侄子继位,肯定不会放过自己兄弟三人。
劝他要多为自己一家人考虑考虑。
跟他朱高煦混,不但可以吃香喝辣,等他夺得江山,还会跟他平分天下。
信里的辞藻还挺华丽,满篇都是各种分析利弊和朱高煦画的各种大饼。
朱高爔看着觉得有些好笑,以自己二哥的水平,能写出这些还真是难为他了。
系统空间,小岛。
最近这两年河南、山东的旱灾,让岛上的人口又有了大规模扩展。
如今岛上的总人口已经有将近五十万。
其中第一批朱高爔亲自培养的人都已经成长为他手底下的中坚力量。
当初的两百多身形单薄,一阵风都能吹倒的孩童,如今都已经成为翩翩少年。
他们有的在辽东基层历练,学习如何管理地方政务;
有的在各个领域做研究,比如机械、蒸汽、电力、商业;
有的则依旧待在系统空间,为朱高爔培养下一代人才。
随着孩子越来越多,朱高爔后来建立了一个学校,他任校长。
将孩子按照擅长东西的不同,又将学校分为了不同的学院。
每个学院,朱高爔都为他们确立了不同的研究课题,在大致讲清楚研究方向后,朱高爔开始让他们自主学习研究。
在朱高爔从上个世界带来书籍的帮助下,已经初见一些成效。
比如已经有人初步实现了水蒸气的使用,有人和工匠一起模仿制造出了自动步枪,有人研究出了远远领先这个时代的大炮。
如今学校学员的数量,如今已经达到了上万人,正在源源不断的培养出各个领域的人才。
当初从事生产人员的数量,如今已经达到了四十多万,他们依旧是岛屿上主要的劳动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