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11年,大明永乐九年。
陈平安从应天府一处王府中醒来,入目看到的的是一派古雅奢华的景象。
金丝楠木的床榻,床幔轻垂,绣着云纹图案的锦被细腻柔软。
床边的梨花木桌案上,摆放着一盏鎏金烛台,烛火已经熄灭,只剩下半截残蜡。
墙壁上挂着大幅的山水画卷,地上铺着厚厚的羊毛毡毯。
“真不愧是王府,一个落魄王爷的府邸就是这样的装扮,真不敢想想其他达官显贵家里是什么样的!”
融合了原主的记忆,自己是永乐大帝朱棣的第四个儿子—朱高爔。
历史上,这朱高爔乃是贵妃所生,出生不到一个月就夭折了。
不过这个世界,在自己的插入下,朱高爔并没有身亡,不过因为不是徐皇后所生,并不受朱棣待见。
其他三个兄长也不怎么搭理自己。
大哥朱高炽,是个大腹便便的大胖子,表面仁慈和气,跟谁都笑呵呵的。
实际上大智如愚,朱棣远征期间,一直坐镇大后方,在朝堂上拥有极大的实力,及受朝中文官集团的支持。
二哥朱高煦,朱棣“奉天靖难”战役中的绝对猛将,为人骁勇善战,屡立奇功。
更是曾多次拯救朱棣于危难之中,深受朱棣喜爱。
在朝中武将集团中也有一大批忠实的拥护者,和朱高炽分庭抗礼。
朱棣曾多次对其说“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
其也因此激发了内心中对权利的欲望,后来在与宣德皇帝朱瞻基的夺嫡中失败,被做成了瓦罐鸡。
三哥朱高燧,虽不如二哥朱高煦,但也算得上是英勇善战。
表面上是汉王党,其实是一个坚定的皇帝党,为人狡黠阴狠,狂妄放浪。
反观自己,即便是活下来了,文不如大哥朱高炽,武不如二哥朱高煦三哥朱高燧。
在朱棣和三位兄长心里,基本没什么存在感。
朱高爔正暗自感慨自己这尴尬处境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一名小太监快步走过来,这是宫里分配给自己的贴身太监。
小太监恭敬行礼道:“岐王殿下,宫里传来消息,陛下宣您即刻入宫。”
朱高爔心中有些惊讶,自己在这王府本就没什么存在感,朱棣又不待见自己,眼下突然宣自己入宫,能有什么事?
想不明白的朱高爔干脆就不想了,管他什么事,总不能发现自己是一个穿越者吧。
朱高爔被自己的想法逗乐了,简单整理了一下装饰,出了王府。
“王爷,马车已经备好!”刚才那个小太监开口说道。
这还是朱高爔见的第一个太监,他饶有兴趣的看了对方几眼。
“也不知道太监到底是站着尿尿还是坐着尿尿?”
虽然有些好奇,但朱高爔觉得自己也不是非知道不可。
马车一路驶向皇宫,第一次坐马车,比朱高爔想象中更加不舒服。
尽管路面还算比较平整,但没有橡胶轮胎减震,路面稍微有点起伏,马车就会颠簸,一路驶来,朱高爔觉得有些咯屁股。
“还是小汽车坐着更舒服啊!”朱高爔内心感叹。
就这种路,他开车的话,车速都敢干到两百。
朱高爔思绪翻飞间马车来到皇宫门口。
“王爷,马车到皇宫门口了!”
马车外小太监喊道。
朱高爔缓缓走出马车,向着宫门走去。
至于马车为什么不直接进去,其实朱高爔也想,但他没这个胆子。
就算是平时天不怕地不怕,胆大包天的朱高煦,他都没这个胆子。
入宫后,很快就有宫里的太监将他引向皇宫的一处偏殿。
朱高爔走到宫殿门口的时候,就看到里面已经跪着四个人。
正是大哥太子朱高炽,大侄子太孙朱瞻基,二哥汉王朱高煦,三哥赵王朱高燧。
大哥朱高炽的的太子之位早在永乐二年就被册封,大侄子朱瞻基也在年初,被册封为皇太孙。
看着四个低下的头,朱高燧本能的觉得没什么好事。
可里面这个不仅是自己的爹,更是永乐大帝朱棣,他可没胆子直接溜走。
只能硬着头皮走了进去,找了一处风水宝地,一个柱子后面跪着。
朱高爔刚跪下不久,就听到朱棣愤怒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一个个的,都不让我省心是吧!”
“汉王爷,我听说你大白天当街纵马,威风的很啊!”
“赵王爷,锦衣卫给你,你就是这么办事的?谢缙到底是怎么死的,来,你给我好好说说!”
“太子爷,你这是要跟我对着干啊,我这刚把人流放,回头你就收到自己门下?”
“你这是盼不得我早点死你好继位是吧!”
朱高爔在柱子后面偷瞄了一眼,只见朱棣唾沫星子乱飞,越说越气。
不一会,直接将手中的玉笏狠狠砸在桌案上。
真不愧是文能下马治国,武能开疆拓土的永乐大帝,这骂人的气势,啧啧啧。
就是感觉手里缺点什么东西,比如说鸡毛掸子,比如说七匹狼。
朱高爔一边看着朱棣训三个好兄长,一边在心里暗暗点评。
其实这件事跟明代第一才子,解缙有些关系。
这谢缙,在洪武大帝朱元璋时期便已在朝堂上了,但因为其耿直的性格,并不讨朱元璋喜欢。
于洪武二十四年被赶回老家,朱元璋爱惜其才华,本来是想将其留给孙子朱允炆。
可建文帝时期,他也不受朱允炆的喜欢,仅仅给了他一个翰林编撰的职位。
不满的谢缙投靠了朱棣,并一步步成为朱棣的宠臣,后来更是主持编撰了永乐大典。
志得意满的谢缙这个时候,做了一件将他推入深渊的事。
此时,汉王和太子之间的斗争已经有些白热化,很多人纷纷开始站队。
但也只敢暗地进行,谢缙这家伙,竟然直接向朱棣进言,支持太子朱高炽,驳斥汉王朱高煦。
这一下子惹得朱棣万分不悦,皇家内部的事,你一个外人居然敢说三道四。
不过朱棣怜惜他的才华,并没有处罚他
后来朱棣征讨安南的时候,谢缙又跳出来反对,这让朱棣对其失去耐心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