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夫妻相敬如宾,她对何天一见倾心,再见钟情,缔结夫妻,恩爱不移。
五年两个孩子,何天对她一心一意,身边没有旁人。
到了敏州,何天也早早就有言在先,他的夫人乃是世家嫡出贵女,能求娶到,已经是何天高攀,何大人敬重夫人,送啥都可以,不要送妾室,吃饭可以,不爱喝酒,更不要舞姬名妓之流。
这是何天给欧阳静怡最高的重视。
“娘子,您看看,这都是奔着咱们郎君来的。”
静怡笑。
“是啊,这三年,终究没有白费。”
不止没有白费,听说还有上年纪的人家,在家里为何天立长生牌位,早晚上香祝祷,这,何德何能!
尽管再多不舍,何天还是荣耀回归。
整个京城都听说了何天的壮举,众人心里不是滋味。
因为洪家并非独木一支,背后倚仗的也是拐着弯的姻亲京官,直接告到天家面前,何天的作为,无疑破坏了利益集团,所谓集团,整个官场都是利益整体。
谁人手里没有庄子田地?谁家田地不是趁着灾难人祸,趁机买入的?
又有谁不知道,只要豁得出去,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可是没有人敢率先打破这个利益集团的闭环圈,何天做了。
天家左右为难,洪家背后的依靠不是别人,是他母族的姻亲,都是拐着弯的亲戚。
但是何天此时声望正高,肯定是不能动的。
加上欧阳大学士,乃至秦家,还有姐夫所在的李家,何光礼的好友同僚上官等等,都为何天做保,所以怎么安排何天,就成了棘手问题。
何天不用天家为难,回京后,直接请旨前往北地监军。
太上皇的意思,何天想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
通过敏州知府的事情,太上皇算是看明白了,何天心里有想要做的事情,不算孤臣,但算是纯臣,有这样的臣子,是帝王之福。
何天所有想做的事情,每一桩每一件,都是于王朝有利的。
当朝规定,武将归文臣管,调兵遣将,身边就必然要有个文臣当监军。
避免吃空饷,谎报战绩,欺上瞒下,拥兵自重等问题。
但同时,也极大限制了武将自主性,战场局势千变万化,让外行指导内行,吃败仗就互相甩锅,弊端也明显。
何天申请去当监军,那就是吃力不讨好了。
不过要是操作得当,不仅能把管户部军饷的送进去,还能把带兵打仗的拉下马。
这,两头都不大乐意。
就在焦灼不下的时候,宜州传来消息,秦氏殁了。
嫡母才是母,母丧,需守孝三年。
就是何光礼,也要服小功,素食三个月。
何天哪里也不用去,直接在家闭门谢客,清淡饮食,清心寡欲了。
天家不用纠结了,又有些怅然若失。
太上皇说得对,何天这样的纯臣,碰上了是帝王的福气啊!
有事他真能给办了。
能休息一下也好,何天在家带长子读书,陪妻子抚养幼子,得空还带着两个孩子去找林姨娘一起吃饭。
“等出了孝期,孩儿就为姨娘请封。”
林姨娘连连摆手。
“姨娘不在乎那些,别影响你在外头的名声。”
毕竟小娘养的是骂人话,可何天真是小娘养的。
何天自然不可能在意那些虚名。
“姨娘就别管了,注重孝道,也是吏部考核文武百官的重要一环,这一点,父亲知道,他没意见。”
好吧,主君都没意见,林姨娘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在家儿媳孝顺,儿子成器,两个孙儿乖巧健壮,林姨娘已经觉得自己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了。
做梦也没想到,她一个被亲爹卖掉,当个玩意儿一样转了几手,养来送人的妾室,也有成为夫人,拥有品阶的一天。
这岂不是说,以后外头那些官家太太小姐,看见她都要行礼了?
林姨娘打定主意,减少外出,就算出去,也要低调行事。
给她行礼,只怕人家心里不痛快,回头要是把这份不痛快,记恨在何天身上,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林姨娘心里,她能为何天做得不多,但是只要她认为是对孩子好,她就能做到极致。
从武官参将,到翰林院庶吉士,到一方知府,再回到京城,身上还有三品柱国将军的爵位。
如今何天闭门不出,开始就治理水患,写出一篇篇方案。
三年后,何天出关,同时,何光礼外放,成为一方巡抚。
何宣也跟着一起去了,这些年何宣一直没有成婚,日后就跟着何光礼。
何光礼不在京中,何天之前做的事情差不多已经被人遗忘,出来就把这三年写的治理水患方案呈上去,另外上书为生母请封。
林姨娘顺利成为三品诰命夫人,有专门的品阶大妆。
皇上直接一纸调令,把何天安排到工部担任侍郎。
工部管天下修桥筑路堤防城墙修筑等等问题。
何天没有把目光放在这些琐碎事上,而是放在船舶改良上。
工部除了他这个侍郎,尚且还有郎中,员外郎,以及尚书,还有统管六部的内阁。
其他事情都有人在做,只有航海船舶没有。
何天把泉州这些年在海上经商船只见闻,还有来往纳税额度统计成数据,呈给天家。
天家被惊人的利益吸引,当即拨款,许何天在船舶上钻研。
何天在船舶航海上或许是门外汉,但是当初他跟董宏德齐耀几个兄弟一起攻打扶桑的时候,扶桑的造船技术,都在他这里了。
当时清点战利品,谁也没把这些东西当回事,都成了何天的私藏。
如今拿出来,不得不承认,浪人能在海上纵横,到处抢劫,在航海上还是有两把刷子了。
经过归纳总结,何天终于造出象征天朝威严的巨大航海船,天家亲自赶赴海边检阅,随后组织船队出海。
船队领头人不是别人,正是何天的好兄弟,何家齐护院的儿子齐耀。
齐耀带领的水手们,也是何天当初留在泉州的商队。
十五年时间,天朝扬名天下,丝绸瓷器茶叶带出去,换来的是数不清的金银香料,先进武器和战马。
朝廷富庶,百姓赋税减轻,元丰年间,天朝鼎盛达到顶峰。
有了先进的武器战马,何天再次重启监军梦,此时他已经入内阁,成为当朝宰辅,这次被任命为太师,加封太子少保,前往北地监督杨家军战辽金。
何天又用五年时间,看着杨家军自由发挥,大败辽金,将他们赶到更远的地方去,轻易不敢回来。
至于多年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职责,那就不是何天要操心的事情了。
回到京城,何天成为超品太师,可恩荫三子。
也是巧了,这辈子何天就是没有生女儿的命,欧阳静怡为他生了三个儿子,如今三个儿子都长大了,老大科举读书,老二舞刀弄枪,还有个总往外跑,老大已经成婚生子,老二也到了相看的年纪,老三还小,跟着齐耀叔叔在外游历,何光礼总算不用担心子嗣单薄了。
带着何宣一起生活,也不用操心何宣断了香火,反正死了都要进祠堂,子孙后代都要供奉香火,不用担心他没有子嗣。
年纪大了,辅佐新帝坐稳江山后,何天就乞骸回乡,给外放即将归来的儿子让路。
新帝心有不舍,夺情三次,才不得不放手。
不过压在头上这位三朝元老离开,也让新帝隐隐松了口气,总算可以大展拳脚了。
何天带着欧阳静怡与林姨娘,还有一群家丁护院,慢悠悠往南走。
遇到好吃好玩的地方,就停下来小住一段时间。
最终在岳麓书院停下,被当时的山长邀请,留下教书育人三年,后又继续往南,还曾乘船出海。
不过林姨娘晕船得厉害,不爱出去,然而喜欢泉州的烟火气,于是留在泉州颐养天年,一直到离世。
姨娘这辈子从生到死,总是身不由己,随波逐流,时时谨小慎微,一直到她的儿子站起来,支应门庭,为她争光。
她也为儿子小心了一辈子,就是死了,怕儿子要辞官守孝,愣是撑到儿子也年老。
欧阳静怡操持完婆婆的丧事,丧礼极尽隆重,然而她知道林姨娘的遗愿,并没有把她带回宜州祖坟安葬。
林姨娘更愿意在喜欢的泉州城,依山观水,护佑儿子,以及儿子一手操办的船队,永远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