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渐渐干透。
陈平安将写好的试卷仔细折好,放在一旁,心中略微松了口气。
第一场考试最重要的经义部分已经完成,而且自我感觉还算不错。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漫长的等待。
距离第一场考试结束,还有足足两个多时辰。
这段时间,考生们可以自由安排,除了不能离开号舍,。
有的选择闭目养神,为下午的策论考试积蓄精力。
有的则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水,补充体力。
还有的,则依旧在对着试卷苦思冥想,试图在最后时刻多写出几个字来。
陈平安没有急着吃东西,也不打算提前交卷。
他端坐在那块简陋的木板凳上,表面上像是在闭目沉思,或是检查自己的答卷。
实际上,却是在暗中观察着周围号舍里其他考生的状态。
这并非出于什么不良的企图,而是他的一种习惯。
通过观察不同的人在相同环境下的反应,往往能对局势和人心有更清晰的认知。
更何况,这小小的贡院号舍,便如同一个微缩的社会舞台,上演着一幕幕最真实的众生相。
目光透过号舍木板的缝隙,悄悄地向左右两边扫去。
左手边隔壁的号舍里,坐着一个约莫二十出头的青年。
此刻,那青年正对着面前的试卷,愁眉不展,抓耳挠腮。
手中的毛笔,在砚台里蘸了又蘸,却迟迟无法落笔。
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嘴里还念念有词,似乎在背诵着什么,又像是在抱怨着什么。
看样子,这位仁兄是被经义题给难住了。
再看右手边隔了两个号舍的位置,情况则截然不同。
那里坐着一位年纪稍长,约莫三十许的考生。
衣着虽然朴素,洗得有些发白,但浆洗得干干净净,一丝不苟。
此刻,他正伏在案上,奋笔疾书,神情专注无比。
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均匀而有节奏的“沙沙”声。
从他那沉稳的坐姿和流畅的笔法来看,显然是胸有成竹,对这经义题颇有心得。
陈平安心中暗暗点头,这位考生,想来是有几分真才实学的。
目光再往远处延伸。
有的号舍里,考生正襟危坐,一丝不苟地誊写着答卷,神情肃穆,仿佛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
有的号舍里,则传来了低低的叹息声,显然是对自己的发挥不甚满意。
更有甚者,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陈平安敏锐地察觉到,有位考生正偷偷摸摸地从袖子里往外掏着什么东西,眼神还警惕地四下张望着。
看那动作,十有八九是想作弊。
只是,还没等他将东西完全掏出来。
一名负责巡场的衙役,如同鬼魅一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他的号舍门口。
那衙役什么也没说,只是用手中那根冰冷的水火棍,轻轻敲了敲号舍的门板。
作弊的考生如同受惊的兔子一般,浑身一抖,手中的东西“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巡场衙役面无表情地弯腰捡起地上的东西——赫然是一张写满了蝇头小字的纸条。
“跟我出来。”衙役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那作弊的考生顿时面如死灰,双腿一软,几乎是被拖着离开了号舍。
周围的考生们,都下意识地停止了手中的动作,目光复杂地看着这一幕。
有同情,有鄙夷,更多的,则是兔死狐悲的警醒。
科场舞弊,一旦被抓,便是功名尽毁,前途黯淡。
这个小小的插曲,让本就紧张的考场气氛,更添了几分肃杀。
陈平安收回目光,心中也是暗自警惕。
这科举之路,当真是步步惊心,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除了这些,陈平安还注意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
之前在悦来客栈中,曾对他出言不逊,认为他《师说》乃是他人代笔的那位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
此刻,这位仁兄正对着面前的试卷,唉声叹气,抓破了头皮也写不出几个字来。
看样子,平日里疏于学业,此刻临阵磨枪,已是回天乏术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位在悦来客栈中,曾善意提醒过他,让他小心那些流言蜚语的朴素青年。
这位青年此刻也正在奋笔疾书,虽然眉头微蹙,似乎也在苦苦思索,但下笔却颇为沉稳,显然是有一定功底的。
陈平安对这位青年印象不错,心中暗暗祝愿他能有个好成绩。
通过这番细致的观察,陈平安对本县这些童生的整体水平,以及竞争的激烈程度,都有了一个更为直观和清醒的认识。
青溪县虽小,但想要在这数百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也绝非易事。
除了要有真才实学,临场的发挥和心态,也同样重要。
正当陈平安暗自思量之际。
突然,从不远处的一个号舍里,传来了一声闷响,以及几声压抑的呻吟。
紧接着,便有巡场衙役快步赶了过去。
片刻之后,一名面色苍白,浑身虚汗的考生,被两名衙役搀扶着,脚步踉跄地抬了出去。
看样子,是身体不适,或是太过紧张,晕倒在了考场之中。
又一个竞争对手,以这样的方式,退出了角逐。
陈平安心中暗叹一声,科举之残酷,可见一斑。
这些考生,大多是寒窗苦读多年,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一场考试之上。
其承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稍有不慎,便可能功亏一篑,甚至累及身心。
自己若非有两世为人的心智,以及“脑内图书馆”这个逆天金手指,恐怕也难以在这等高压之下,保持如此的冷静与从容。
时间,就在这紧张、压抑,又时不时穿插着各种小插曲的氛围中,一分一秒地流逝着。
陈平安始终保持着专注,没有被外界的任何动静所干扰。
他将自己的答卷又仔细检查了两遍,确认没有任何错漏和可以修改之处后,便开始在心中默默构思下午策论题的应对之策。
虽然不知道下午会考什么,但多做些准备,总是有备无患。
他相信,只要自己能稳定发挥,凭借对经典的深刻理解和那份超越时代的见识,定然能在众多考生之中,占据一席之地。
至于最终的名次如何,那便要看考官的评判和几分运气了。
现在想太多,也无济于事。
最重要的是,走好眼下的每一步。
确保自己的答卷,万无一失。
这,才是他此刻唯一需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