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天生同样需要杨尘的帮助。
社团要洗白,就必须迅速将过去的非法收入投资出去,但盲目操作只会赔本。
洪兴此前从未涉足房地产行业,因此蒋天生需要杨尘的帮助。
他提出五五分成,希望杨尘能精心挑选最优质的黄金地段。
得知杨尘接受条件时,蒋天生拍手称赞:“杨先生果然名不虚传,我就知道你绝不会拒绝我的提议。”
杨尘笑着回应:“蒋先生开出的条件实在诱人,我自然无法拒绝。”
接着他补充道:“不过不知洪兴对哪几处地段仍有疑虑?”
蒋天生略显惊讶,洪兴确实还在几处潜在地块间犹豫不决。
实际上,他也正期待杨尘能为他指点迷津。
然而,在蒋天生开口前,杨尘已主动解释:“洪兴这样的大社团做投资不会贸然进入房地产,肯定早有规划……”
“既然已有规划,定已锁定目标。”
蒋天生点头表示认同,愈发钦佩杨尘的专业能力。
他认为自己选择与杨尘合作是明智之举,相信杨尘能助洪兴获利。
蒋天生赞叹道:“杨先生果然名副其实,正如您所言,洪兴已有三个备选地块,团队认为这些地方开发后都有盈利空间。”
但他进一步强调:“然而,这将是洪兴首次涉足地产投资,我希望收益最大化,所以才想请您帮忙甄选出最具价值的地块。”
说着,蒋天生示意下属递上几个文件袋,里面包含港岛地图和三块拟投资地块的详尽资料。
他展开地图对杨尘说道:
“首块地块位于海滨区域,港岛人口密集,即使建高楼也难以满足需求。
我得到消息,港府计划填海造陆。”
洪兴相中了第一块地——海边那片广袤的滩涂。
他们认为只需投入少量资金,静待港府在此填海造陆,地价上涨后便可高价出售获利。
然而,杨尘果断摇头否决了蒋天生的计划,说道:“蒋先生,这片滩涂并不适合投资。”
蒋天生疑惑地追问:“为何如此?”
杨尘解释道:“洪兴的情报应该没错,港府确实计划通过填海造陆解决人口问题,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专门针对我们投资的这片滩涂展开行动。
港岛海岸线蜿蜒复杂,填海可以从多个方向入手,不一定非要靠近我们的地块。”
杨尘继续说道:“即便港府真的决定在滩涂附近填海造陆,我们也得考虑环保组织的强烈反对。
这些组织在社会上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与 ** 交涉可能耗费大量时间,实际开工遥遥无期。”
蒋天生听后虽感意外,却不得不承认杨尘言之有理。
他坦然点头,表示认同。
杨尘随后追问:“您是否因为这片滩涂地价低廉才看中它?”
蒋天生坦言:“是的,这里荒芜偏僻,以低价即可购得大面积土地。”
杨尘回应:“的确,正因是滩涂,地价才便宜。
但您是否想过,拿到地之后该如何开发利用?洪兴的目标是靠房地产盈利,可在滩涂上建房的成本很可能超过地价本身。”
滩涂之所以人迹罕至,正是因为其特殊的地质条件。
若要在上面建造房屋,要么需从外地运入大量土壤覆盖整个滩涂,要么就得彻底挖掘改造,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这片滩涂地尽管价格低廉,但开发所需的投入远超地价本身,无论是物资还是人力的成本都不容小觑。
蒋天生虽有才干,但他自幼锦衣玉食,难以理解其中的经济考量。
听完杨尘的分析,蒋天生恍然大悟,感叹道:“多亏提前跟你商议,否则贸然动用社团资金投资这片滩涂地,后果不堪设想。”
杨尘淡然问道:“洪兴计划中的另一处地块在哪里?”
蒋天生在地图上圈出一块区域,说:“杨先生觉得这块如何?”
他详细解释了洪兴选择这块地的理由:周围尽是高端住宅区,白领阶层偏爱此类环境,开发此地必能盈利。
杨尘并未立即回应,而是快速浏览了洪兴对该地块的开发方案——同样定位为高档住宅,目标客户仍是周边上班族。
看过资料后,杨尘给出了意见:“蒋先生,投资这块地确实有利可图,但利润空间有限,建议另寻他处。”
蒋天生疑惑:“为何?这分明是优质资源。”
杨尘点头承认:“没错,建成之后必定获利,但这点显而易见的优势也意味着竞争会异常激烈。”
杨尘继续分析:“人人都知道这里适合建高档住宅,没人会轻易放弃这个机会。
随着各方加码,地价将一路攀升,洪兴想要拿下这块地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蒋天生陷入深思,正如杨尘所言,在竞价环节势必会有众多对手抬高价格。
若是在数年前,洪兴或许还能凭借影响力迫使竞争对手退让,从而低价购入土地。
然而如今形势已变,尽管洪兴仍是港岛首屈一指的社团,却正处在转型的关键阶段。
此时若再采取强硬手段打压对手,无异于向 ** 挑衅。
拿下地皮建高档小区肯定能赚钱,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实。
正因为如此,这块地皮才会被炒得火热。
即使洪兴按计划修建好小区,也如杨尘所说,赚不了多少钱。
蒋天生重新展开地图对杨尘提议:“既然这样,杨先生觉得第三块地皮如何?”
他的手指落在地图西南角,那是一片罕见的丘陵地带。
杨尘疑惑地问:“洪兴是要在山上建房吗?”
蒋天生回答:“我得到内部消息,港府即将把这片丘陵开发为风景区,到时这里的人流量会大增,地价也会飙升。”
“提前在这里购地建别墅,将来卖给港岛的富人,这交易稳赚不亏!而且没人知道港府要建风景区的消息,不会有竞争对手。”
杨尘暗自思忖:洪兴果然不愧是港岛最大的社团,连这种内部消息都能提前得知。
然而杨尘依旧摇头:“蒋天生,别墅建成后可能卖不出几栋。”
蒋天生不解:“为什么?”
杨尘反问:“蒋天生,你们蒋家当然是港岛上层家族,你们在港岛的资产多,还是在海外的资产多?”
蒋天生果断道:“自然是海外。
**移交在即,未来充满变数……”
话未说完,他已领会杨尘之意。
随着**移交临近,港岛的富人们普遍对未来感到不安,纷纷将资产转移至海外,又有谁会在这种时候花费巨资购置别墅?
杨尘的话让蒋天生豁然开朗,他握住杨尘的手道:“多亏杨先生指点,否则我们的资金恐怕真要打了水漂。”
蒋天生摇头叹息:“真没想到三块地皮都不值得投资,房地产行业竟有如此门道。”
杨尘笑着回应:“我在看地图时已选中一处绝佳位置,买入此地定能稳赚。”
蒋天生兴奋地催促道:“既然杨先生如此肯定,我立刻让白纸扇调拨资金买下那块地。
不过不知您相中的具体是哪一块?”
杨尘指向地图,笃定说道:“就这块地,绝对稳赚。”
待确认杨尘所指位置后,蒋天生身边的几个心腹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
此前杨尘分析得头头是道,否定了他们挑选的三块地皮,众人对其商业眼光深信不疑。
若按杨尘指示操作,洪兴必获丰厚回报。
然而,当得知杨尘选定的新地块后,他们不禁质疑起来:
“为何挑这块地?”
“蒋天生该不会是在戏弄龙头吧?”
“这分明是亏本买卖。”
连平时口齿不清的小结巴也凑近杨尘耳边低语:“尘哥,你是不是看错了?那可是烂尾楼啊!”
令人意外的是,杨尘竟点头承认:“没错,我就看中这片烂尾楼。
拿下它开发房地产,必定大赚。”
蒋天生审视了杨尘一眼,确认他不是在开玩笑,随即说道:\"杨先生,我对您的能力深信不疑,您认定能盈利的投资必定不会失败。”
在给予杨尘足够尊重后,蒋天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尽管我是洪兴的龙头,但若想动用社团资金进行大规模投资,仍需和手下商议。”
\"我想了解,杨先生为何如此自信,能断定烂尾楼那边的地皮会带来收益。”
杨尘指向那片土地,正是因为缺乏希望回本盈利,投资者才选择离开,留下一堆烂尾楼。
然而,杨尘却坚信这里能获利?
不仅是蒋天生及其属下,就连始终跟随杨尘的阿布等人也十分好奇。
不同于洪兴成员,阿布他们并未质疑杨尘的观点,既然尘哥判断该地能升值盈利,那便不会有错,他们只关心尘哥的依据是什么。
杨尘笑着拾起桌上蒋天生刚用过的钢笔,在地图上画了几处圈,将地图摊开摆在众人面前,问道:\"明白了吗?\"
一些思维敏捷者顿时恍然大悟,擦了擦汗道:\"果然如此!不愧是杨先生。”
尽管许多人看到杨尘在地图上画圈,依旧茫然无措,杨尘只好耐心讲解:
\"这些圈标注的全是高档住宅区及富人聚居之地。”
众人点头,自然明白这一点,但仍有部分人不清楚为何烂尾楼周边的土地必然增值。
杨尘再次提示:\"仔细观察,这些富人区周围有多少所学校?\"
众人认真查看地图,无论是高档住宅区还是富人区,周边均未发现学校的存在。
小结巴豁然开朗地说:“白领和富人子女若想读书,只能到距离较远的学校就读,这对有专车接送的富人不算问题,但缺乏就近学校会让普通白领家庭极为不便。”
杨尘点头赞同:“正是这样,高端住宅区和富人区周边必定会建学校。”
地图上,杨尘画圈之处,那块烂尾楼所在地恰好处在多个高端住宅区与富人区间。
蒋天生惊叹道:“我明白了,未来学校必然会在烂尾楼这片地基上动工。”
洪兴虽无力促使港府填海造陆,但这片烂尾楼地处稀缺教育资源的区域,无疑是最佳的建校位置。
杨尘点头补充:“正如你们所料,这片地被视为无价值之地,因此购买开发几乎无需太多投入。”
此前洪兴看中的地块因显而易见的盈利潜力,早已成为炒作热点,即便早期介入也需承担高额成本。
而杨尘选定的这片地截然不同,鲜有人能洞察其潜在价值,洪兴得以低价购入,静待升值。
原先质疑杨尘能力的洪兴手下无不面露惭色,他们终于意识到杨尘的商业眼光多么超凡。
蒋天生更加感激地对杨尘说道:“杨先生,多亏您指点,这次合作定能大获丰收!”
蒋天生回社后,立即动用社团资金投资杨尘提到的那片烂尾楼用地。
杨尘也按协议出资百分之十,但由于是看似“廉价”
的土地,这笔资金实际数额微乎其微。
不到一周,洪兴购入该地块即开始建设时,便传出将在烂尾楼处建贵族学校的计划。
瞬间,这片土地的价值飙升十倍。
众多商界巨鳄纷纷托关系找蒋天生,希望能分得一小块靠近烂尾楼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