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老李正宗新疆羊肉馆能顺利开业,全体人员都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
王大龙找来了他手下技术最好的几个人负责店面装修,王大龙他们只用负责墙面地面,以及卫生间这些硬装的部分。桌椅和橱柜这种软装部分,则由陈刚老爷子来负责。
阿卜杜也已经和卖肉老刘对接好了,未来老刘从肉联厂进完货,就直接送到店里,老刘赚一个送货的钱。阿卜杜没事就和装修队的一起干活,不仅能加快进度,还能看着点装修进展。
陈爱兰则是调整她的配方,平常她都是靠手感来调馅,但是现在要开店了,李承德要求陈爱兰得保证味道的一致性,口味也要是更加大众化的。陈爱兰平常还要上班和照顾孩子,所以未来只能由阿卜杜来接手调馅的事,配方也是为了他能快速接手。
最辛苦的还是要数李承德,自从上次李承德准备自己研发蒸包炉,他就一头扎到了车间里。李承德觉得这事没办法一蹴而就,他打算先做一个简易的版本,然后再在简易版本上加东西,优化性能。
李承德本想直接用新租的铺子门口放的那个灶台,但是那个太旧了,加上风吹雨淋的,基本已经快散架了。李承德只能自己做一个新的灶台,他在市场上买了一个废弃的大油桶,用切割机把大油桶顶部锯掉,像烤肉炉子一样,李承德也在油桶中间焊接了一个格栅,方便炉灰掉落。然后在大油桶下方切割出一个门洞,并给洞上安了一个小门,用来放燃料以及清理炉灰。李承德还细心的在大油桶的内部,糊上了一层厚厚的黄泥,防止铁皮长期受热变形。并且他给大铁桶底部焊接上来几个支脚,以便后期搬运和打扫。最后再放上一口和大油桶差不多口径的锅,就基本完成了蒸包炉基础版。
现在市场上卖包子使用的灶台就是这种,商贩们普遍使用和油桶差不多直径的大笼屉来搭配。下一步就是改装,加一个分割分隔层,让灶台可以同时蒸多个小笼屉。
李承德在材料间找了一个较厚的铁皮,用来做分隔层,裁剪成直径为56厘米的圆形,李承德试了一下,正好可以放进锅里。然后他拿出在南边市场买的3小笼屉量,在铁皮上比量了一下,发现绰绰有余,甚至还可能再放下一个。他这才用尺子量出笼屉的直径是18厘米,为了能尽可能的利用空间和能源,李承德在纸上演算了一遍。最后李承德打算给蒸包炉留4厘米边距,在放下4个笼屉的同时,相邻的两个小笼屉的距离恰好约3厘米,这样既可以保障灶台整体的稳定性,也不至于因为放的东西太重,使分隔层的铁板变形。
李承德把分隔层放好,简易版的蒸包炉就完成了。别看只是简易版的,李承德可是花了差不多一个礼拜才弄完。李承德趁着周日,去南边市场买了17个笼屉,用来做试验。除了试验一下灶台性能,也正好看一下这小笼屉的分量,所以李承德前一天就和大伙打好招呼了,让他们中午来他单位集合,一起吃饺子。
李承德从早市回来的时候,阿卜杜和方欣都到了半天了,陈爱兰已经指导过阿卜杜如何做烫面了。阿卜杜正按着陈爱兰提供的配方,调制蒸饺的馅料。今天他们准备了两种馅,一款羊肉萝卜蒸饺,一款肉多的羊肉大葱馅蒸饺。
陈爱兰看着阿卜杜的步骤,不停地在配方上增添备注。陈爱兰说:“今天咱得做10个人的蒸饺,我已经提前比划过了,这一笼屉也就能放7、8个,你刚开始包,可以包小一点,到时候咱一笼屉先放8个看看。”
李胜男看今天又吃萝卜蒸饺,也是无语了,最近陈爱兰为了研究配方,每天都包蒸饺,她都快吃腻了。李胜男提前远远得躲在一旁,如果陈爱兰叫她去吃,她就跑去隔壁李奶奶家,她可想吃素好几天了。
李承德看几人聊得火热,他也不再打扰,去外面的水池清洗笼屉去了。无论什么时候,食品干净卫生,都是第一要义。
约十点半左右,大家各自都准备好了,李承德带着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前往机械厂。李胜男还是没有躲过,被陈爱兰找到了,也带着去了机械厂。因为是周日,机械厂院子里空荡荡的,除了门卫,再没有一个人。王大龙带着4个工人,早就在机械厂门口等候着,王大龙手里提着两瓶白酒,见李承德一行人来了,赶紧挥手示意。
李承德和门卫打了声招呼,先带着大伙去了车间,看他做的简易版蒸包炉。
李承德点燃他提前准备好的木柴和蜂窝煤,然后开始往大锅里注水。为了方便清洗,李承德并没把分隔层焊接在大锅上,他还在分隔层的边上,贴了一圈橡胶圈防止漏气。等注了差不多7、8成水的时候,李承德把分隔层往大锅上一放,再把小笼屉往上面一摆,就大功告成了。
如果说大部分人是在地面,那李承德就是在大气层,而李胜男则是在上帝视角。李胜男毕竟两世为人,见识上直接降维打击李承德一众人。李胜男看到他老爸引以为傲的简易版蒸包炉,大失所望,这哪是简易版,这简直就是叙利亚版啊。这和她前世看过的那种成熟的蒸包炉差了十万八千里,不仅锅和钢材都没使用食品级的材料,整体经过李承德几次试验,已经看着黑黑的了,就连灶火还是使用的木柴和蜂窝煤这种原始的燃料,看来她老爸还得再练才行啊。
但大部分人还停留在市场上有啥,啥就是最先进的思想层面上。所以同李胜男不同,其他人都是觉得李承德不愧是个大学生,这种高级货都做出来,跟个发明家一样。
李承德很满意大家的反应,当然他没理李胜男,他觉得小屁孩还啥都看不懂呢。展示完成果,李承德赶紧招呼大家伙去办公楼待着,那边有暖气,一行人又浩浩荡荡地去占领了办公室。
李承德带大家去了他平常待的办公室,等安顿好大家的时候,已经快十一点了。承德招呼王大龙一行人玩扑克,陈爱兰则率领阿卜杜包饺子,方欣在一边陪着李胜男玩。
阿卜杜不愧是天赋值都点在厨艺上的男人,陈爱兰还没教几次,阿卜杜就学会了怎么包饺子,练习了20多个饺子后,不仅包得又快又好,还大小和模样都统一。陈爱兰夸奖了阿卜杜两句,阿卜杜尾巴都快翘上天了,“嫂子,这都不算啥嘛!我自行车都是一次就学会的,不信你问方欣撒。”
李承德听见阿卜杜说自行车,想起阿卜杜刚开始不会下自行车的事,开玩笑道:“对,咱们阿卜杜就是聪明,学一次自行车就会了,那骑得老快了,差点没冲到河里去。我跟你们说,那次…”
阿卜杜知道李承德想说啥,一把捂住了李承德嘴,他可不想在这么多人面前丢面子,使用尿遁,岔开话题,“李哥,厕所哪里有呢嘛?你快带我去撒!”李承德被阿卜杜挟持着出了办公室,陈爱兰和方欣不明所以,相视一笑。李胜男今天没心思逗大人玩,她得想办法提醒李承德几个改进方向,可别拿着这破油桶出去丢人现眼。方欣看咋逗胜男,胜男都不理她,就也加入了包饺子的行列。
有了方欣的加入,包饺子的速度快了很多,第一批的100个羊肉萝卜馅饺子,很快就包好了,李承德提前烧的水也正好开了。陈爱兰为了饺子不互相粘在一起,一笼里只放了8个饺子。
李承德和阿卜杜每人拿了6笼,下楼去蒸。12笼饺子,一分为四,李承德拿起灶台上笼盖,小笼屉恰好可以卡在预留的孔洞上,李承德看着灶台热气上涌,知道自己他做的这个简易版蒸包炉基本成功了,剩下就是检验成果了。
阿卜杜也不禁夸李承德:“李哥,你真太攒劲了撒,就是大发明家嘛!”
李承德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了,笑着拍了拍阿卜杜的肩膀,让阿卜杜先楼上,他在这里看着火。
陈爱兰看阿卜杜已经熟练上手了,就和阿卜杜简单的交代了一下大葱要包之前再加等细节,然后让阿卜杜自己完成剩下的羊肉大葱馅饺子,她则拉着方欣聊天去了。阿卜杜倒是没有意见,一边擀皮,一边包饺子,忙活的热火朝天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小胜男也自己下了楼。李胜男努力地回忆着前世见过的蒸包炉,对比着它和李承德做的这简易版的区别。
首先就是制作材料,平常自己家做着吃倒是无所谓,毕竟是自己做的,自己吃着放心,但如果商业化,还得是明厨亮灶的才让客人觉得干净放心。最好用上食品级的不锈钢材料,干净又卫生。
其次是燃料,肯定不能用木柴和蜂窝煤这种低燃烧效率的东西,不仅燃烧效率低,还不容易控制火候大小。而且用蜂窝煤的话,还需要时常去观察,防止熄灭,不定期的还要清理炉灰。怎么想都是麻烦,与其这样,不如替换成天然气,但是以他们90年代小城的情况,煤气罐可能是当前的最优解。
最后是加热效率,不仅要让火力更猛,还得让锅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来提高加热的效率。火力好说,可以通过增加一个鼓风机,增加氧气含量,使火力增大。但如果增加锅与水的接触面积,她还得再想想办法。
陈爱兰和方欣聊了一会,看时间差不多了,就拉着方欣去楼下看饺子的情况。陈爱兰到楼下的时候,就看见李承德抱着小胜男在炉灶前发呆。其实父女俩都在想如何改进蒸包炉,但是集中思考下,让他们看着有点呆头呆脑的,听见声音,俩人齐刷刷的扭过头,看向陈爱兰。陈爱兰和方欣笑作一团,没办法,这父女俩的动作太一致了,简直神同步,尤其小胜男连被火烤得有点高原红。
陈爱兰拿了一个小碗,用筷子从最上面笼屉里捡了一个饺子出来。今天的饺子从皮到馅都是陈爱兰指导,阿卜杜按照配方独自完成的。饺子皮擀得厚薄适中,边缘捏出一圈均匀的褶子。蒸熟后面皮泛着柔白的光,微微透出里头粉白色的馅。热气一催,羊肉特有香味直往外冒,让陈爱兰不由得咽了口口水。
陈爱兰小心的吹了吹饺子,轻咬了一下,羊肉的汁水马上就从小口处流了出来。陈爱兰咀嚼着口中的饺子皮,和李承德说:“老公,熟啦!”熟了就证明他的优化可行,李承德脸上也喜气洋洋的。
陈爱兰交代李承德别忘记给灶台添水,然后给李承德父女俩留了2笼,就和方欣拿着剩下的10笼饺子上楼,招呼大家伙吃饭。王大龙一行人早就等着开饭了,他们可是连早饭都没吃,就等着吃饺子呢。见两位女士端着饺子上楼,赶紧迎接上去。
陈爱兰赶紧给大家分碗筷还有醋,最后又拿出自己家早上现炸的辣椒油。王大龙几人也顾不上热气,一个个拿起来就吃,烫得不行也舍不得吐出来。阿卜杜看他们猴急的样子,说:“别着急撒!这里还有羊肉大葱的呢嘛!”边说,还边展示着自己这20分钟的成果。
陈爱兰迫不及待的询问大家意见:“怎么样?好吃嘛?”
王大龙还没说话,他下面的工人就纷纷开口,夸奖道:“好吃!好吃!真和龙哥说的一样,味道一级棒!这可比外面饺子馆的味道好多了。”
陈爱兰听见大家对她这么肯定,也就放心了,看来自己的配方研究可以告一段落了,阿卜杜也可以正式出徒了。陈爱兰招呼众人吃喝,也不忘安排方欣,说:“方欣你也快来吃吧,我去帮阿卜杜把剩下的包完,别一会不够大家吃。”
陈爱兰和阿卜杜紧赶慢赶,在众人吃完这10笼饺子前,把剩下的羊肉大葱馅饺子包好,送到楼下蒸上了。王大龙几人,每人都吃了差不多两笼饺子,但是都还意犹未尽,坐等新的饺子出锅,一行人好不热闹。
看着众人这么捧场,也让阿卜杜和方欣对未来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