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怀孕?原子媳妇,你居然为了让自己儿子被收养,就这么希望亲小叔子没孩子,这是不是有点太……”
陈婶子其实想说的是太恶毒了,只是作为长辈她不好开口,但这事她必须如实和自己大嫂说,这原子媳妇太不像话了。
“你给我滚出去,以后都不要再踏入我的家门。”林夕月也不再客气,出口驱赶道。
这种自私还愚蠢的妯娌,还是早些断交的好。
安家大嫂面色有些涨红。
自打结婚后,依仗自家公公和丈夫的身份地位,已经很多年没人给她甩脸子了。
安家大嫂不敢和陈婶子硬顶,只能对着林夕月强硬挽尊,“行,我就等着看你到底能不能生出孩子来。
你记住了,今天我出了这个门,若是将来你后悔了,又想要过继我儿子了,我可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若不是见对方是个孕妇,林夕月真想踹她两脚,什么东西。
她就是真的生不了,也不会给别人养孩子,将来把自己的财产都留给别人的儿子。
等安大嫂愤怒离去后,二婶和安凤芝这才喜出望外的看着林夕月问道“夕月,你真的怀孕了?”
其实,这两年林夕月一直没消息,她们很担心,私下里也是忧心忡忡,现在听闻了好消息,两人都松了口气。
“是的,怀孕两个月了,本想着三个月后再告诉你们的。”
林夕月摸着自己的小腹笑着说道。
她之前不想这么早生,一是因为她还不到二十岁,身体还在发育,不是生育最佳时期。
二是前两年大环境不好,各种物资短缺,她不希望自己孩子的童年生活太过拮据贫瘠。
傍晚安竹南回到家,得知了这个好消息后,他兴奋的抱着妻子不放,“夕月,太好了,我要当爹了。”
一想到能有一个流着两人共同血脉,相貌也酷似林夕月的孩子呱呱坠地,他便期待兴奋的不得了。
可是等安竹南从妻子这里,听到了自家大嫂今日的奇葩做法后,他瞬间沉下了脸。
安竹南小心翼翼偷觑了眼妻子,生怕她因太过生气而动了胎气,见林夕月情绪稳定,这才放下心来。
安竹南叹了口气,缓缓讲述了安竹原的故事。
“我大哥其实过的很苦,大哥他并不是一开始性子就这么沉闷的,他原本是个很开朗健谈的人。
大哥他曾经有过一位情投意合的对象,两人都准备谈婚论嫁了。
可有次我大哥路过河边时,机缘巧合下救了正巧失足落水的大嫂,便被她们一家纠缠上了。
我大嫂的父母威胁我大哥,要是不娶他们女儿,就去举报我大哥耍流氓,作风有问题,让他坐牢。
我大哥没办法,只能妥协。
大哥他忍痛和对象分了手,那时因为太过痛苦,他喝酒都喝的大出血,送到了医院抢救。
可他还是娶了我大嫂,并且被迫出了两百的聘礼。”
林夕月目瞪口呆的看着安竹南。
她从未想到过,安大哥那副沉默寡言的样子,原来都是婚姻生活不幸福导致的,她还以为,安大哥原本就是这种性格。
安竹南继续说道,“我大哥是个责任心,道德感都很强的男人。
他虽然不喜欢这种被强迫来的婚姻,但是依旧认真履行着做丈夫的责任,对家庭也尽心竭力。”
说到这里,安竹南无奈的摇了摇头,语气也变得气愤起来。
“大嫂她原先是有工作的,是我娘给她安排的,但她没和任何人商量,便把工作给了她弟。
这就算了,更过分的是,婚后,她不停的支援娘家,把我哥的工资挥霍了大半,所以大哥一家的日子才过的这么拮据。”
安竹南抱歉的看向林夕月,“对不起夕月,都怪我没处理好这件事,让她把主意打到了你身上,你放心。”
他面色有些严肃的说道,“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我向你保证。”
林夕月点点头,她内心还在唏嘘安大哥的不幸遭遇。
唉,能被道德绑架的都是善良的人,因为他们道德感太高了。
也不知道安竹南是怎么和安大哥说的,反正安大嫂再也没来骚扰过林夕月。
安大哥还亲自带着礼品登门道歉。
看着他那没到三十已染白霜的鬓角,林夕月赶忙笑着说没事。
这男人命太苦,她都不忍心责怪。
林夕月之后便安心养胎,不再关注对方。
随后的日子,像按了快捷键般,匆匆而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孩子们就出生了,再一眨眼,他们就长大了。
现在已经是一九八五年。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
此时的林夕月夫妻,已经三十多岁。
林夕月第一胎生下的是一对双胞胎女儿,后面又生下一个儿子。
两个女儿今年十四,相貌完全继承自母亲的美貌,五官精致,亭亭玉立,只是气质性格截然不同。
姐姐气质清冷,是位学霸型美人。
妹妹活泼好动,学习一般,但酷爱研究医书,整天缠着林夕月询问各种医学问题。
弟弟今年十岁,是个小暖男,在父亲的教育下,他性格沉稳大气,也是一名小学霸。
安竹南此时,已经是市公安局副局长,一身的气势愈发深沉。
人到中年的安竹南,依旧身材挺拔如松,面容比之年轻时,更具成熟魅力,只是眼神锐利如刀,似乎能一眼看穿人心。
他只有在面对妻儿时,才会变成一位和煦的丈夫,慈爱的父亲。
林夕月年初辞职了。
在周围人的不理解和反对声中,她毅然决然辞去了两份铁饭碗。
除了安竹南,其他人都用不理解的目光看她。
林夕月拿出明面上的全部积蓄,在城郊买地皮建厂房,办起了“青林制药厂”。
最初员工只有十几人,设备也比较简陋。
药品生产都由林夕月亲自把关监督,从药材的选购,到处理、配置最后封装。
很快几款药品上市,因效果显着,价格亲民,快速打开了市场,订单开始日渐增多。
林夕月又从国外购置了先进机器,开始扩展员工,加大生产线,即使这样,还是供不应求。
“青林制药厂”火了。
一时间,各地供销社,药店纷纷上门订货,原本门可罗雀的药厂,每天天不亮,门口便排起了长队。
厂内机器声昼夜不停,工人们三班倒生产,订单还是堆积如山。
林夕月不得不再次扩大规模,增加生产线。
随着药厂口碑越来越好,几年之后,“青林制药厂”已经火遍全国,盛名在外。
厂里生产的药品,也从感冒药,消炎药,补血药,止痛药等,扩展到保健品,口服液。
林夕月在药液中加入了少量灵泉,效果尤其显着。
“青林牌”保健品,口服液,成为人们送礼的首选。
到了八十年代末,制药厂已在国内设立了分厂,药厂职工扩展到近万人,一跃成为大型制药厂,异军突起。
制药厂正式改名为青林药业。
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青林药业蒸蒸日上,林夕月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女企业家,身价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