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相关十一家公司恢复交易。开盘后,美丽华股价飙升,突破要约价并持续上涨,至上午收盘时涨幅达40%,达到5.71元。
此时股价已远超李兆吉的报价,卖出显然不如市场抛售划算。因此,美丽华集团小股东未售出一股,静待李兆吉加码及杨自云的反收购。
散户期待股价继续攀升,但庄家绝不会让他们如愿。
一天过去,双方均无动作,股价止涨回落,次日小幅下跌。
第三天,仍未见动静,小股东开始焦虑。
李兆吉不提价可理解,毕竟关乎成本,但杨自云为何沉默?
作为美丽华酒店集团的核心人物,他本应有所作为。然而,除了一则无关痛痒的声明,他再无举措。难道他无力守护公司?
这一疑问萦绕在众人脑海,包括李兆吉和德克等人。
“杨自云究竟在盘算什么?”
李兆吉原本以为杨自云作为重要人物定会守护家族基业,一旦入局,自己便进退自如。然而,杨自云的表现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这并非好兆头。
“也许是他资金短缺,不敢进行反向收购。”德克谨慎地发表意见,“杨家旗下的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自今年起便深陷债务危机。”
“无论如何,要约已启动。若下周杨自云仍未采取行动,表明他无意也无力扞卫美丽华酒店,届时股价必然大跌,小股东会抛售手中股份,建议下调要约价。”
“不行,绝对不能下调!这只会让股价跌得更厉害。”李兆吉开始设想最糟糕的情况。
“假设杨自云与耀祖投资达成协议,我们的收购将无法完成,应立即上调要约价,避免股价继续下滑。要约结束后,迅速抛售离场,我们依然能获利。”
证监会的《收购与合并守则》规定,收购期间不得出售所持股票。
尽管李兆吉提高了警惕,但他仍需坚守到要约期结束。
要约进行至第十七天,李兆吉将美丽华酒店的要约价从4.30元提升至4.50元,及时遏制了恐慌情绪,稳住了股价。
吴耀祖得知消息后感到无奈,每次李兆吉提高报价,他都要额外支付杨自云一大笔钱。
这位股市高手,是否已经察觉他与杨自云的秘密合作?
7月19日。
这场孤寂的要约收购终于落幕,李兆吉持有的美丽华集团股份占比为42%,未达到要约条件。
李兆吉发布声明,称收购失败,要约期内购入的股份悉数退还给原股东。
失败意味着李兆吉再也无缘掌控美丽华。
根据港岛《收购与合并守则》,若收购失败或撤回,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收购者不得再次对目标公司发起要约,也不能增持股份超过35%,以免触发全面收购义务。
失去控制权后,股份留存只会占用资金,毫无益处。
李兆吉无意继续持股,第一时间联络吴耀祖,欲以高价转让,却遭拒。随后,他果断抛售手中股份。
7月20日起,李兆吉大量抛售美丽华酒店集团股份。
美丽华酒店集团股价急剧下跌,待他抛售完毕,股价已跌破3元。
吴耀祖趁势增持,股权比例升至34%,未触及全面要约红线,随即与杨自云签署股份转让协议。
月底,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自云宣布,将其所持美丽华酒店股份通过协议方式全数转让给耀祖投资的吴耀祖。
交易完成后,美丽华酒店集团控股权易主。
此时,吴耀祖已掌握美丽华62%股权,收购文件齐备,获证监会审批后,向全体股东发布全面要约公告:
\"由汇丰银行证券部代表要约人耀祖投资提出,
无条件全面要约,收购美丽华酒店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全部流通股,拟撤销其上市资格。
要约价定为每股3.5元,总价2亿5636万4830港币。
此声明后,要约价不再上调。
要约达成需收购超过75%股权,有效期一个月。\"
吴耀祖持股超60%,加上与杨自云的秘密协议,可获取额外5%股权。
只需再得10%,即可启动退市程序。
一旦启动,将通过企业合并,迫使剩余股东接受报价,最终实现对美丽华酒店集团的完全控股。
公告发布后,全港媒体沸腾。
李兆吉折腾一个月,未能撼动杨自云分毫。
名不见经传的吴耀祖两步到位,强势拿下美丽华,手段堪称凌厉。
一夜之间,吴耀祖照片占据全港各大报纸头版。
吴耀祖的父亲**于1961年抵达香港,同年与同乡杨秀芳成婚。1965年,二人迎来了他们的儿子吴耀祖。
吴耀祖自幼聪慧,小学就读于西洋菜公学,中学转入梁式芝书院。然而,中五时期因双亲离世而被迫辍学。
今年四月,在沙田跑马场,他凭借敏锐的眼光赢得了马会大奖,奖金高达数百万港币,实现了人生的首次财富积累。
自此,吴耀祖展现出非凡的投资天赋。据九龙交易所内部人士透露,他涉足股市以来从未失手,屡创佳绩。短短一个月内,便在港岛市场获利过亿。
五月间,他赴日开展业务,据传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斩获颇丰,收益达数十亿之巨。返回香港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购了美丽华酒店集团,一举成为业界瞩目的新星。
风水先生郭半仙曾评价吴耀祖为带煞财神命格,指出其命运转折点在于双亲亡故之后。此番言论虽属迷信,却也为这位青年才俊增添几分神秘色彩。
无线电视台内,邵一夫放下手中的《天天日报》,对身旁的方逸桦感慨道:“自从刘天濒临破产,《天天日报》愈发离谱,什么都能往上面写,完全不顾真实性。”
方逸桦轻笑回应:“这正是该报一贯的作风。迎合大众喜好,虚构事实如家常便饭。”
谈及吴耀祖时,他补充道:“我们的记者已向马会核实过,确实证实了他近期中奖一事。”
马会赢家、股市常胜者,加之掌控美丽华酒店集团的雷霆手段,吴耀祖正值青春年少便已声名鹊起!
邵一夫摇头轻叹:“这么多光环叠加,未免太过迎合大众想象。难怪媒体频频提及,销量也居高不下。”
方逸桦附和道:“确是如此。不过,六哥,今天就给他答复?”
“这年轻人真不知轻重,不做酒店大亨或股市天才,偏要涉足电影。他以为拍电影像买公司一样简单吗?”
“买公司只需财力雄厚,拍电影却不然,即便有钱也可能失败!”
邵一夫沉思片刻。
此事发生于一个月前,吴耀祖自霓虹归来后,特意派人将文件分别送至邵一夫与邹文怀手中。
文件显示,吴耀祖获得了霓虹某大型院线集团的授权,掌握了外国电影在霓虹上映的发行渠道!
当时的霓虹电影市场,稳居全球第二,票房收入甚至超过整个欧洲。
对于香港电影界而言,闯入霓虹市场无异于财源滚滚。
这是一片远超如今港澳及东南亚市场的巨大领域!
多年来,香港电影成功打入霓虹的屈指可数。
早年的李小龙作品算是一个,成龙的电影如今也能赢得青睐。
除他们之外,其他香港电影能否打入霓虹全凭机遇与品质。
直至今日,仅有嘉禾公司借助李小龙与成龙的影响力,在霓虹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发行网络。
凭借这一渠道,嘉禾得以进军霓虹,赚取日益富裕的日本人手中的财富。
邵一夫始终对嘉禾的这套发行体系心生艳羡。
香江近日突然出现了一个吴耀祖,不仅财力雄厚,还能在霓虹发行电影,这与嘉和的情况类似。
吴耀祖提出愿意协助将邵氏的电影尽可能发行至霓虹。
这一提议让邵一夫颇为心动。
思索良久后,邵一夫问:“皱文懐那边似乎也收到了吴耀祖的协议,嘉和有何反应?”
皱文懐曾是邵一夫的得力助手,多年前离开邵氏创立嘉和公司,终结了邵氏在香江多年的霸主地位。如今两人既是对手,也是最强劲的竞争者。
“具体情况不清楚。”方逸桦答道,“我们的人说,皱文懐似乎拒绝了。他认为对方的条件有些苛刻。”
“确实苛刻。这年轻人不仅想共享我们在港岛的院线,还想共享我们的艺人资源。”
邵一夫摇头道:“他毫无背景,仅凭一个未知深浅的霓虹发行渠道就想提出这些要求,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那么......直接拒绝?”方逸桦试探着问。
“不必拒绝,先约见谈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