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惊蛰刚过,竹艺学院的后山突然冒出片新竹,竹节上竟都带着淡淡的金色纹路,像有人用镇魂珠的碎屑撒过。陈砚蹲在竹丛前细看,发现每根竹节的凹槽里都藏着个极小的字,连起来是“四海同春”——是沈砚秋的笔迹,这孩子总爱用竹刀在新竹上刻些念想。

“师傅,您看这竹芽!”林溪举着相机跑过来,镜头对着株刚破土的竹笋,笋尖顶着颗晶莹的露珠,露珠里竟映出座竹楼的影子,和学院的主楼一模一样。

陈砚心里一动,这是竹灵显影了。爷爷的竹篾册里说,只有汇聚了万千念想的地方,竹子才会显影,映出人心底最真的期盼。他让林溪把露珠的照片洗出来,贴在念想墙上,旁边写着“竹知人心”。

没过多久,照片在网上火了。有个旅居海外的老华侨看到照片,特意坐飞机回来,说要在学院捐座“思源亭”,亭柱用两岸的楠竹合抱而成,亭顶铺着竹艺坊编的青瓦,让所有来的人都记得“饮水思源”。

“我爹当年就是坐着竹筏离开大陆的,”老华侨摸着新竹,眼泪掉在竹节上,“他总说,竹筏能载着人走,却载不动心里的根。”

陈砚听得心酸,让沈砚秋设计亭柱的雕刻,把老华侨父亲的故事刻在竹上。沈砚秋连夜画出图样,亭柱上刻着艘竹筏,筏上的人望着大陆的方向,筏尾拖着根长长的竹篾,像根扯不断的线。

开工那天,老华侨带来了包家乡的泥土,撒在亭柱的地基里:“让这竹子喝着家乡的水长大,就不会忘了根。”

陈砚想起后院认养的那些新竹,突然觉得每棵竹子都是个念想的容器,装着游子的乡愁,藏着两岸的牵挂,还有无数人对团圆的期盼。他让徒弟们在每棵竹下埋了小块家乡的泥土,从黑龙江到台湾海峡,从帕米尔高原到东海之滨,让竹根在地下交织,长成片看不见的“中国地图”。

春杏从法国回来时,带了个法国姑娘,叫苏菲,是她的学生,痴迷中国竹艺,非要跟着来学编竹篾。苏菲的中文说得磕磕绊绊,却能准确叫出每种竹的名字,编起竹篮来,手法竟比有些本地徒弟还熟练。

“她第一次见我的竹雕,就说这竹子会说话,”春杏笑着翻译,“说要把这门手艺带回法国,在巴黎建个竹艺馆,让更多人听见中国竹子的声音。”

苏菲举着刚编好的竹蜻蜓,用生硬的中文说:“竹子,世界的。”

陈砚被逗笑了,递给她片镇魂竹的竹心:“带着这个,就像带着整个竹艺坊的念想,走到哪都踏实。”

苏菲把竹心放进贴身的口袋,突然对着竹楼深深鞠了一躬,说要拜陈砚为师。陈砚没立刻答应,只让她先学劈竹——三个月内劈不出“千层篾”,就没资格做陈家的徒弟。

“千层篾”是爷爷的绝技,能把一根竹劈成百张薄如蝉翼的篾片,每张都能透光,却不断不裂。苏菲学得极认真,手上的水泡磨破了又长,缠着布条继续劈,眼里的光比春杏当年还亮。

沈砚秋看着她,感慨地说:“这手艺真像条河,源头在咱这儿,流出去,就成了世界的河。”他最近在整理两岸的竹艺图谱,打算编本《中华竹艺大全》,说要让后人知道,这门手艺有多博大。

入夏时,思源亭落成了。亭柱上的竹筏在阳光下泛着光,筏上人的眼神望着远方,却总也离不开身后的大陆。老华侨剪彩时,特意请了竹艺坊的孩子们来唱童谣,唱的是王婆小时候听的调子:“竹儿青,竹儿长,长到台湾接爹娘……”

歌声飘在竹林里,惊起一群白鹭,在亭上空盘旋,翅膀掠过竹尖,像在给这团圆的日子跳舞。陈砚看着亭下汇聚的人群,有大陆的,有台湾的,有黄皮肤的,有白皮肤的,突然觉得爷爷当年栽下的那三棵楠竹,如今真的长成了片能遮风挡雨的林子。

秋分时,《中华竹艺大全》出版了。沈砚秋带着样书回了趟台湾,在台北举办了签售会,来的人排了三条街,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背着书包的孩子,手里都捧着祖辈传下来的竹器,想让沈砚秋鉴定是不是“陈家手艺”。

“他们不是来买书的,是来认亲的,”沈砚秋在电话里说,声音哽咽,“有个阿姨抱着只竹制的婴儿床,说这是当年她父亲从大陆带来的,床板上刻着‘平安’二字,和您家竹柜上的刻字一模一样。”

陈砚握着电话,望着窗外的思源亭,突然觉得那本大全不只是本书,是座桥,用竹丝搭成的桥,让失散的亲人能顺着桥找到彼此,让断了的念想能借着桥重新连接。

苏菲终于劈出了“千层篾”,薄得能透过篾片看书上的字。陈砚正式收她为徒,给她取了个中文名字叫“苏念竹”,说要让她永远记得,念想如竹,坚韧不拔。

苏念竹拜师那天,特意编了只竹制的地球仪,比皮埃尔带走的那只更精致,竹丝编的经纬线上,每个国家的位置都刻着当地的竹艺特色。“这是我的拜师礼,”她举着地球仪,“竹艺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就像这地球仪,转来转去,终究是一个整体。”

陈砚把地球仪放在博物馆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摆着那本《中华竹艺大全》,还有苏菲带来的法国竹艺图谱。游客们看着这些跨越国界的竹艺,都说这才是真正的“和而不同”。

入冬时,竹艺坊接到个特殊的订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来的,要定制一百只竹制的和平鸽,放在纽约总部的大厅里,庆祝世界和平日。陈砚带着两岸的徒弟们一起编,台湾的徒弟刻鸽翅,大陆的徒弟编鸽身,苏念竹则在鸽眼处镶嵌了点镇魂竹的竹灵,让每只鸽子都闪着温润的光。

和平鸽寄走那天,天空飘着雪,像无数白色的羽毛在飞。陈砚站在思源亭前,看着后院的新竹在雪地里挺直腰杆,突然明白爷爷当年为什么要守着祖屋——不是守着一间房,是守着能让念想扎根的土地,守着能让手艺生长的根基。

沈砚秋从台湾打来视频电话,镜头里是台北的竹艺铺,铺子里挂着和竹艺坊一样的灯笼,灯笼上的“守艺”二字,在海峡对岸的灯光下,亮得像两颗心。“师傅,台湾的徒弟们说,明年春天要组团来学‘九转连环篾’,您可得多备点竹篾。”

“备着呢,”陈砚笑着说,“后院的新竹够编百只归燕盒了。”

挂了电话,陈砚往炉子里添了把柴。火光映着墙上的世界地图,每个有竹艺坊徒弟的地方,都用红笔圈了出来,像颗颗跳动的星子。他翻开爷爷的竹篾册,最后一页已经写满了字,有他的,有春杏的,有沈砚秋的,还有苏念竹歪歪扭扭的中文签名,密密麻麻的,像片竹林,也像片星空。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竹楼的灯光在雪地里晕开片暖黄,和远处思源亭的灯光连成一片,像条温暖的河,流淌在岁月里。陈砚知道,这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就像竹筏永远漂在河上,新竹永远从土里冒出,念想永远在心里生长。而他要做的,就是守着这炉火,守着这片竹,让每个来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根,让每个走的人都能带着念想出发,让这门手艺,这方土地,这些牵挂,像竹子一样,一节一节,向着阳光,向着远方,永远生长。

竹楼的门敞开着,风雪吹进来,却带不走屋里的暖。炉子里的火噼啪作响,像在数着过往的日子,也像在盼着将来的团圆。墙上的镇魂珠闪着光,映出满屋子的竹影,晃得像流水,载着所有的故事,流向更远、更暖的地方。

清明这天,竹艺学院的思源亭前聚了不少人。沈砚秋带着台湾来的学生,正往亭柱上系红绳,每条红绳上都挂着片竹制的祈福牌,牌上写着两岸亲人的名字。苏菲——现在该叫苏念竹了,正举着相机拍照,镜头里,老华侨栽下的那棵楠竹已经长得比亭檐还高,竹节上刻着的“思源”二字,在春雨里泛着温润的光。

“师傅,您看这竹芽!”苏念竹突然指着竹根处,那里冒出颗嫩黄的新芽,顶着透明的雨珠,芽尖竟天然长成个“回”字形状。

陈砚蹲下身细看,心里一动。这是竹灵显形了,比当年露珠里的竹楼影更真切。他想起爷爷竹篾册里的话:“竹性通灵,善解人意,心之所向,形之所现。”看来这棵楠竹,是真把“归乡”二字刻进了骨里。

“得给它起个名,”沈砚秋掏出竹牌,“叫‘归芽’咋样?”

“好,”陈砚点头,“就叫归芽。”他让徒弟取来最细的竹丝,在芽尖周围编了个小小的竹环,环上刻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算是给这棵有灵性的新竹安个家。

雨越下越大,众人躲进竹楼避雨。春杏正给孩子们讲竹艺史,讲到宋代的竹丝灯时,窗外突然传来阵清脆的风铃响——是苏念竹新做的竹制风铃,挂在归芽竹上,铃舌是片极薄的竹簧,风一吹就发出“叮铃”声,像在应和春杏的讲解。

“这风铃里有玄机,”苏念竹笑着展示,“我在竹簧里刻了《诗经》的句子,风大时是‘凯风自南’,风小时是‘棘心夭夭’,都是讲乡愁的。”

陈砚接过风铃细看,竹簧上的刻痕细如蚊足,却字字清晰,果然是用心了。他想起苏念竹刚来时,连“竹”字都写不利索,如今竟能把诗刻进竹簧里,不禁感叹:“这手艺真能养人,连心思都跟着细了。”

正说着,林溪举着手机跑进来:“师傅,台北的竹艺铺发来视频,说他们那儿也下着雨,沈师叔当年栽的楠竹,也冒出了同款的‘回’字芽!”

视频里,台北的雨丝斜斜织着,竹影婆娑间,棵新竹正从老竹根旁探出头,芽尖的“回”字在雨里闪着光,竟和归芽竹的形状分毫不差。沈砚秋的眼眶红了,对着屏幕里的徒弟喊:“把竹环也挂上,就用师傅教的‘九转连环篾’,让两岸的芽儿借着竹丝连起来!”

雨停时,陈砚带着众人去后院看“认养竹”。那棵叫“盼归”的细竹,不知被谁系了串纸鸢,鸢尾是用竹篾编的燕子,翅膀上写着“两岸同天”。风过时,纸鸢顺着竹梢往上飞,像要衔着竹尖,飞到海峡对岸去。

“这是台湾来的小施主挂的,”老和尚不知何时来了,手里拄着新做的竹杖,杖头雕着双飞的燕子,“他说要让纸鸢替他看看,大陆的春天是不是和台湾一样暖。”

陈砚望着纸鸢,突然想起沈敬之的归燕盒。当年那只盒子里的燕子,如今终于能借着纸鸢飞起来了。他让徒弟取来竹篾,当场编了只更大的纸鸢,鸢身用两岸的竹丝混编而成,一面是大陆的万里长城,一面是台湾的阿里山,中间用根红竹篾连着,像条看不见的血脉。

纸鸢放飞时,全村的人都出来看。风筝越飞越高,红竹篾在蓝天白云间划出道弧线,把两岸的景致都系在了一根线上。苏念竹举着相机连拍,嘴里不停念叨:“太神奇了,竹子真的能把两地连起来!”

入夏时,台北的竹艺铺传来消息,说要和竹艺学院合办“两岸少年竹艺营”,让台湾的孩子来大陆学编竹筏,大陆的孩子去台湾学竹丝镶嵌。陈砚让狗剩提前编了十艘小竹筏,每艘筏尾都绑着片竹制的“船票”,票面上刻着两岸的景点,像张写满牵挂的明信片。

开营那天,台湾的孩子们刚下船,就被狗剩的竹筏吸引了。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指着筏尾的船票,奶声奶气地问:“这上面的阿里山,和我家窗外的一样吗?”

“等你学编完竹筏,就知道了,”狗剩蹲下来教她握竹篙,“编筏子和想家一样,得用心,不然竹篾会散,念想也会飘。”

小姑娘似懂非懂,却学得极认真,小手被竹篾扎破了也不吭声,只盯着自己编的小竹筏傻笑。陈砚看着她,突然想起当年的狗剩,也是这样攥着竹篾不肯放,心里的念想比谁都重。

竹艺营办了半个月,孩子们同吃同住,一起编竹篮,一起刻竹牌,临别时竟难舍难分。那个羊角辫小姑娘把自己编的竹筏送给春杏的女儿,筏上刻着“我家在台北,你家在大陆,我们是邻居”;春杏的女儿则回赠了个竹制的万花筒,筒壁刻着两岸的风景,转动时能看到长城和阿里山在同一幅画面里。

“这哪是送礼物,是在心里搭桥呢,”王婆看着孩子们交换信物,抹着眼泪说,“我年轻时总听人说‘隔海相望’,现在才知道,海再宽,也挡不住孩子的心。”

陈砚深以为然。他让林溪把孩子们的作品做成电子相册,配上两岸的童谣,发到网上,引来无数点赞。有位台湾母亲在评论里说:“我儿子回来后,天天缠着要学编竹筏,说要编艘能载着奶奶回大陆的船。”

秋分时,苏念竹要回法国了。她带来的那只地球仪,已经被孩子们刻满了新的竹艺故事——非洲的孩子刻了竹制的长颈鹿,南美洲的孩子画了竹编的玛雅金字塔,最上面的北极圈里,有个小小的竹筏,筏上坐着个戴红领巾的中国娃娃和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娃娃,手牵着手。

“我在巴黎的竹艺馆已经备好展柜,”苏念竹摸着地球仪,眼里闪着光,“第一期就展两岸孩子的作品,名字叫‘一根竹篾连世界’。”她从包里取出个锦盒,“这是我给师傅的礼物,用法国的楠竹和大陆的湘妃竹合编的,您看看。”

锦盒里是只竹制的同心结,一半是法国楠竹的浅黄,一半是湘妃竹的紫褐,结中间嵌着颗小小的镇魂珠碎屑,在光下闪着温柔的光。陈砚知道,这结里藏的不只是手艺,还有份跨越国界的牵挂。

“到了那边要是想家,就摸摸这珠子,”陈砚往她包里塞了包后院的竹根土,“闻着这土味,就像还在竹楼里一样。”

苏念竹的眼泪掉了下来,突然对着陈砚深深鞠了一躬,用流利的中文说:“师傅放心,我会让全世界知道,最好的竹艺在中国,最暖的念想在故乡。”

送苏念竹去码头的路上,归芽竹已经长得比人高了,竹环上的红绳被风吹得猎猎响。陈砚望着竹梢,突然觉得这棵竹子就像苏念竹,也像无数走出去的徒弟——扎着中国的根,带着世界的风,却永远记得出发时的方向。

秋末时,两岸少年竹艺营的第二批孩子来了。这次台湾的孩子们带来了件特殊的礼物——沈敬之当年用台湾桂竹编的“两岸同心篮”,篮底用竹丝编着幅微型地图,大陆和台湾被一根竹丝紧紧连在一起。

“家祖父说,这篮子等了七十年,终于能送到陈家了,”沈砚秋捧着篮子,声音发颤,“他说当年偷学手艺是怕断了根,如今把篮子送回来,是想让根扎得更深。”

陈砚接过篮子,指尖触到竹丝的纹路,突然觉得手心发烫——篮子的夹层里藏着片竹制的钥匙,正是祖屋阁楼的钥匙,当年沈敬之走时,偷偷带走的那把。

“这是……”陈砚的声音有些哽咽。

“家祖父说,祖屋的门该开了,”沈砚秋擦了擦眼泪,“让两岸的孩子都去看看,当年的竹艺铺是什么样,让他们知道,咱的根从来就没分开过。”

祖屋的阁楼尘封了七十年,推开木门时,扬起的灰尘在阳光里跳舞。角落里,爷爷当年编的竹篮还挂在墙上,篮底的“守义”二字虽褪色,却依旧清晰;沈敬之睡过的竹榻上铺着竹席,席子的纹路里还留着他的体温。

孩子们涌进阁楼,指着墙上的竹篾图谱惊叹,抚摸着泛黄的竹艺工具傻笑。那个羊角辫小姑娘突然指着窗台上的竹制笔筒,里面插着两支竹笔,笔杆上分别刻着“陈”“沈”二字,笔尖的竹毫虽干硬,却像随时能蘸墨写字。

“这是爷爷和你祖父当年用的笔,”陈砚给孩子们讲解,“他们年轻时,就是用这两支笔,一起画下了第一幅竹艺图谱。”

沈砚秋拿起两支笔,将它们并在一起,笔尖的影子在地上拼成个“和”字。“现在,该让孩子们接着画了。”

那天下午,两岸的孩子们在阁楼里办了场特殊的竹艺展,展品都是他们自己编的竹器,从竹蜻蜓到竹屏风,每件都刻着“团圆”二字。陈砚看着孩子们围在一起切磋手艺,突然觉得爷爷和沈敬之的影子就站在人群里,正对着他们微笑。

入冬时,祖屋的阁楼正式改成了“两岸竹艺纪念馆”。开馆那天,老和尚送来幅竹制的对联,上联是“竹丝连两岸”,下联是“艺脉贯千秋”,横批是“根在中华”。

陈砚把沈敬之的同心篮摆在纪念馆的正中央,旁边放着爷爷的蟋蟀罐,两只竹器隔着七十年的时光,终于在同一个展柜里相遇了。阳光透过阁楼的窗棂,照在竹器上,泛着温暖的光,像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守与重逢的故事。

冬至前夜,陈砚在竹楼的炉边翻那本合璧的竹篾册,发现最后一页多了幅孩子们画的画——片茂密的竹林,竹林里有座竹楼,竹楼前停着艘竹筏,筏上站着无数的人,有黄皮肤的,有白皮肤的,都朝着同一个方向挥手。画的右下角写着行字:“竹子会记得所有的故事。”

陈砚笑了,往炉子里添了把柴。火光映着墙上的世界地图,每个有竹艺坊徒弟的地方都亮着灯,像撒在黑夜里的星子;窗外的归芽竹在寒风里挺直腰杆,竹环上的红绳系着新的祈福牌,有台湾孩子写的“想奶奶”,有法国孩子写的“我爱中国”,还有大陆孩子写的“竹筏快点到台北”。

雨又下了起来,敲在竹楼的瓦上,淅淅沥沥的,像在哼一首古老的歌谣。陈砚知道,这故事还长着呢,就像这永不熄灭的炉火,这生生不息的竹林,这代代相传的念想。而他要做的,就是守着这方天地,让每个走进来的人都能找到根,让每个走出去的人都能带着暖,让这根竹篾,这门手艺,这份牵挂,在岁月里慢慢生长,长成片遮天蔽日的林子,为所有想家的人,挡挡风雪,歇歇脚。

竹楼的灯亮到深夜,炉子里的火噼啪作响,像在数着过往的日子,也像在盼着将来的明天。阁楼上的两支竹笔并排放在砚台上,笔尖的影子在纸上依偎,像两个久别重逢的老友,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

趣趣阁推荐阅读:嫡女谋之盛世凰宠传道达人张道林国民老公带回家:偷吻55次武神主宰重生白手起家韩三千苏迎夏张逸风姜凤家族禁令韩三千苏迎夏蜜爱傻妃女神的上门豪婿赵旭李晴晴天域丹尊苏尘豪门宠婚:酷总裁的新欢真龙赘婿韩三千苏迎夏快穿之前任攻略计划取骨换皮?这逆天凰命你配吗1913新军阀被女神捡来的赘婿叶青肖莹忆天眼机智笨探炎武战神清穿之十福晋她又忽悠人混血王子的蝙蝠玩偶玄天龙尊内网游之剑走偏锋山城风乍起冷漠无情,开局拔刀逼千金结婚林海柳馨月闪婚后左医生他掉马了冷艳总裁的贴身狂兵秦风李秋雪快穿:大神总想和球球崽崽贴贴空间之超级农富妻吾为元始大天尊七零军婚,团宠胖妻好孕连连白月光前妻重生后,逆天医术杀疯太上武神诀道长别装了,我知道你会仙术棺妻美人杀怪就升级,废材女竟是满级大佬地府禁忌:从被重金求子开始厉少,夫人又把你拉黑了苟在根据地夫人藏起孕肚逃跑,靳总全球疯找一见钟情的叶先生柳萱岳风我,青莲剑仙清宫熹妃传神算风水师灵魂实录老公狠坏,狠强势!幸福系统化仙
趣趣阁搜藏榜:四合院:开局设计坑贾家阴棒梗全洪荒都知道魔祖在闹离婚.快穿喜当妈后,炮灰她总遇病娇!嗷呜,今天也要揪揪夫君绒绒兽耳海贼王之我是革命军携空间三系统重生八零后逆袭人生玄学大佬下山后,真千金惊艳全球我捡到了一只水手服幽灵四合院,满院都是我下的崽明月清风两相宜手握剧本我怕谁执念深深宿主她又在生子小世界里捡对象某美漫的超级进化五十五,向春行从汉末开始的封神之旅乱杀:你跟我一魔术师玩牌?断亲后,乱世囤粮养成皇级军队霍先生,这次真有了!诉云人非晓星稀主神腿长腰窄还风骚,乖,别太野树洞自救指南王爷,失踪的小郡主在乡下种田呢一吻成婚:抱得甜妻归位面祭坛真假千金之当大小姐还是有难度神凰赋觉醒骷髅从泰拉瑞亚开始闯荡万界敢提分手试试相见欢:不负相思意春庭恨穿越不穿补丁裤,我在民国当首富当个俗人诡语神探霍格沃兹之非典型斯莱特林重生异世界之去尼玛的奴隶海贼之开局我家没了玄灵道圣宝可梦:我的精灵降维打击爱恨三界间聂先生攻婚日常快穿:你让一个厨子拯救世界一千零一个诡异夜天降孕妻,老公你别跑呀!来自旧时光凹凸世界之坠落黎明我的绝美鬼夫快穿:怎么办,男主又又又吃醋了?平明拂剑任我去
趣趣阁最新小说:七零退婚后,大小姐为国效力赢麻了绝境回响:救赎边缘仙落凡尘与卿宁隐婚!清冷总裁下神坛,求公开这个背景板有点强【快穿】养崽日常:病弱夫君是鬼掳来的我,魔王,但是绑定了魅魔系统综影视,准备好了吗?木心来也!不是骗我试药?我死了你悔什么逆天盛宠,狂妃一身反骨超难哄丫丫历险记之地府九章算术在2002八零:离婚后我钓到了反派大佬盗墓:你的粉丝滤镜碎吗?怀蛇胎,嫁狐仙峡谷恋情,对抗路糖份超标啦没事请别惹逆天小师妹,她嘴很损闲鱼也能领到王炸剧本两界:骑鲸少女的赶海日常将军府的嫡女不好惹我在奥特世界送快递宝可梦:开局搭档伊布从丰缘开始她嚣张又疯癫,殿下被钓成翘嘴聊天群:骷髅岛靓仔的诸天之旅兽世万人迷:五个兽夫宠不停凡女修仙,从成神开始全大梁都在求我关天幕逃出他掌心盗墓:开局速通南瞎北哑!崩铁:我是一名毁灭战士鳞悬传修仙有镜【快穿】女主她平凡又不完美我在大靖当神捕荆棘重生:命运之炽焰这个出马仙有点der穿越七零:军嫂富可敌国海阔天舒倒计时下的灵秘基因暗码:血色螺旋灵虚纪年被卖八年后,假千金靠玄学名满天下神武至尊王原神:文明火种筑梦尘歌直播盗墓之最后一个摸金校尉鸣潮:从黑海岸开始攻略八零美村花太卷!高考场上杀疯了公子,请喝茶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