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调虽轻,
却字字千钧。
其实,他这么做有自己的考量。
一方面借此机会,向天下彰显大秦铁骑的威势,迫使他们俯首称臣。
另一方面以自身为诱饵,引出反秦势力。
如今,准备开疆拓土。
只有彻底清除国内隐患,才能全力以赴应对其他国家。
否则,在与其他帝国交战的关键时刻,内部生乱,可能功败垂成。
正因如此,他毫不犹豫。
更何况,
据他推测,
剑神定会在咸阳。
若是举办珍珑棋局盛会,或许剑神会前来观看。
而一旦自己遭遇不测,
以剑神对他的态度,必然会出手相救。
剑神?
纵横天下的强者!
暗夜?
宛若炼狱幽灵,令人闻风丧胆。
因此,他绝不会有危险。
额……
群臣见陛下意志坚决。
深知,再继续劝阻只会惹怒圣颜。
于是忐忑不安,齐声应答:“诺,谨遵陛下之命。”
“诺,谨遵陛下之命。”
声音洪亮而有力。
之后,嬴政确认一切妥当后,便宣布散朝。
然而,在退朝之前,他特意把李斯、王绾、蒙毅、王贲以及王翦留了下来,让他们到甘泉宫等待,美其名曰“去喝茶”
。
尽管心中存疑,不知道皇帝到底有何打算,但他们没有多问,只是点头答应。
随后众人一同前往甘泉宫。
殊不知,就在他们离去之后,嬴政轻轻抚摸怀中的悟道茶,低声说道:“章邯。”
“臣在。”
“去把长公子找来,就说朕想请他喝茶。”
“遵命!”
就在章邯即将出门之际,嬴政再次唤住了他。
“等等!”
章邯止步,恭敬地问:“陛下还有何吩咐?”
沉思片刻后,嬴政缓缓开口:“罢了,把其他的皇子也都叫来吧。”
其实,他原本只想召见秦澜一人。
前几天品尝了秦澜亲手炒制的茶,那茶汤淳厚,余味甘甜,这让他在诸子面前颜面尽失。
如今,有了剑神赠送的悟道茶,正好能够挽回面子。
当然,除了面子问题之外,他对秦澜的偏爱也是原因之一。
如果不是特别钟爱,怎会首先想起秦澜?
他之所以改变主意,召集所有皇子前来,是因为忽然意识到,单单召见秦澜对其他皇子并不公平。
作为大秦之君,同时也是父亲,他理应做到公正无私。
章邯听后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拱手说道:“是,陛下。”
领命后径直向外走去。
这一幕全都被赵高看在眼里,尤其是听到皇帝话语中的暗示,赵高的眼神变得凝重起来,内心震撼不已。
“为什么会这样?为何陛下如此偏袒秦澜?他什么都没做出来。”
在赵高看来,无论是治国理念还是个人能力,秦澜都不如其他几位皇子。
论治国之道,他不及扶苏;论武艺,他逊色于胡亥;论书法绘画,则比不上将闾。
唯一值得一提的便是那首传颂千古的《十面埋伏》,除此之外几乎一事无成。
更令人气愤的是,他还整日在酒楼与歌伎为伴,毫无建树。
可为何皇帝对他情有独钟呢?
赵高满腹疑问且充满怨恨,因为秦澜曾多次羞辱他,甚至让他跪在地上擦拭地板。
不仅如此,在朝堂之上,仅因“长幼有序”
的小事就被皇帝处罚,遭到了棍棒伺候,肩膀也被剑圣击伤。
这些都源于秦澜。
他对秦澜的仇恨难以平息。
然而,无奈的是,秦澜不仅是始皇的长子,而且深受宠爱。
这让赵高既愤怒又无计可施。
正在这时,耳边传来嬴政威严的声音:“你在想些什么?”
“啊?”
赵高被突然问话吓了一跳,但随即镇定下来,面不改色地回答:“启禀陛下,您前往驰道云阁之时,我该如何确保您的安全。”
不得不说,赵高反应相当敏捷。
这句话既回应了皇帝的问题,又巧妙地表明了自己的忠诚。
然而,嬴政听完后意味深长地说:“保护朕的安全?还不如花费巨资聘请暗夜榜前十的刺客来守护朕的安全。”
虽然语气平静,但对于赵高而言,却是如芒刺背。
这话无异于指责罗网组织无能,完全不能胜任保护皇帝的任务。
身为罗网之主,却遭到这样的评价,赵高的羞耻感油然而生。
“陛……”
话未出口,便被始皇嬴政打断:“叫人准备热水,去甘泉宫。”
说完,他没有给赵高反应的机会,按住天问剑的剑柄,迈开大步走向甘泉宫。
赵高呆立当场,满脸失落,眼神充满绝望。
他似乎感觉到自己的恩宠即将消逝。
若不是他还有一点利用价值,或许早被陛下弃用了。
想到这里,他抬头看向占据榜首的‘暗夜’,眼中满是愤怒和怨恨。
他认为这一切都是‘暗夜’造成的。
若无暗夜,罗网怎会屈居人下?
咯吱……咯吱……
此刻,他紧握的拳头传来清晰的骨裂声。
心中默念:“看来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找到医仙,只有这样才可能用长寿丹重新获得陛下的信任。”
却不知道,九转长生丹早已在始皇怀里。
章邯离开离宫后,命令影密卫通知其他世子,自己则亲自去找秦澜。
他知道今日陛下要召见的人是秦澜公子。
若非顾及其它世子的感受,陛下肯定会单独召见秦澜。
到达秦澜府邸时,得知公子不在。
于是他逐个在、歌姬院和酒楼寻找。
按照秦澜的性格,肯定会在这些地方。
经过许久,终于在一家酒楼找到正饮酒的秦澜。
韩信坐在对面,歌姬们在弹琴吟诗。
“公子……”
“喂,公子醒醒……”
秦澜已有醉意趴在桌上,章邯推了推他:“公子,陛下让您去甘泉宫。”
“韩信别走,再饮一杯……说说你的兵法谋略,我很感兴趣,为何总执着于水攻?”
“禀告公子,有人给我算命,说我命属水,只有用水才能施展才华,成就功业。”
韩信已经酩酊大醉。
这一幕让章邯皱眉,心想:“这小子竟和昔日的手下这般放纵,真让人羡慕。”
看着秦澜如此洒脱,章邯暗自感慨:“公子行事自由,不像扶苏那般拘谨……”
他对儒家理念嗤之以鼻,尤其反感那些装模作样的大儒——彭越和张良。
对于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扶苏,他更难理解。
扶苏每日奔波忙碌,好像总有做不完的事,今天见这位贤者,明日又拜会那位名家。
而秦澜却悠然自得,除了饮酒便是游历山水,何等惬意。
有时章邯甚至幻想能成为他的随从,一起游历四方。
当然这只是想想罢了。
作为始皇侍卫,他必须守护在陛下身旁,确保安全。
“公子醒来,随我去见驾……”
“原来是章邯将军!”
“来,先喝几杯。”
“陛下传唤公子。”
章邯扶起秦澜,安排他上车,韩信跟在身后,一同入宫面圣。
甘泉宫外,扶苏、高、将闾等众多公子齐聚,胡亥也在其中。
唯独不见长兄秦澜的身影,众人只能耐心等候。
他们深知父皇对长幼之序的重视,若在秦澜未至的情况下擅自入宫,必将触怒父皇,招致责罚。
有人疑惑:“秦澜到底怎么回事?总是迟到,父皇却从未责怪。”
另一人附和:“上次我只迟了片刻就受罚,而他每次迟到都安然无恙。”
还有人叹气:“上次我因醉酒被罚清扫甘泉宫,他却毫发未伤。”
众人议论纷纷,有人认为父皇对秦澜可能已放弃,不再管束。
与此同时,章邯驾车急赴甘泉宫,内心焦虑不安。
因为寻找秦澜耗费大量时间,他在路上更是忐忑,担心因此惹怒皇帝。
车内,韩信醉得不省人事,唯有秦澜清醒异常。
秦澜故意装作醉态以拖延时间,因为他知道作为长兄,自己的迟到会让兄弟们焦急等待。
果然,这一举动让他们十分不满。
待马车临近甘泉宫,秦澜掀帘询问章邯,皇帝召见所为何事。
章邯答曰只是喝茶,秦澜戏谑地猜测是否是自己曾经献上的悟道茶,心中暗自得意。
章邯听后沉默良久,不知该如何回应。
面容严肃,态度沉稳,章邯低声说道:“公子,有些话我必须告诉您,但请务必保密,否则若让陛下知晓,末将难以承受责罚。”
秦澜微微惊讶,觉得此事颇为神秘,好奇心愈发浓厚,当即向章邯承诺绝不会泄露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