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专家一致认为应该调整对对方的态度,并提议本国不要再把过时的技术卖给对方。
一旦等对方技术成熟了,那么自身的优势就会削弱。
为维护现状下相对优越的工作环境,在场的老大哥专家达成共识要将此事上报。
与此同时,工业部的培训也刚结束。
张远东为吴耿光等员工做完了知识分享。
“好啦,大家稍事休息,好好理解下刚刚的内容。
若有疑问随时找我。”
他微笑着说道。
学员们都默记着讲解的重点,由于授课人水平高且学员们本身素养也不低,大家都已基本掌握了内容。
见众人没有疑问,张远东退回办公室打算继续研发电炉设计。
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
吴秘书匆匆来到,“张工,轧钢厂那儿的转炉有点小情况,可能需要您去看看。”
得知并无人员损伤且只是小故障时,张远东松了口气:“咱们一起去吧,顺便路上给几位同事讲讲原理。”
吴耿光等人闻讯立刻跟上步伐,兴致勃勃前往学习。
到达现场,经过一番检查与交流,难题被顺利解决的同时也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实用的课。
杨厂长和几位工程师,连同炼钢车间的工人们,都一脸茫然地注视着面前那台复杂的氧气顶吹转炉。
“怎么回事?你们真的什么也看不懂吗?”
杨厂长一边翻看着用作临时维修指南的氧气顶吹转炉设计图,一边问身边的轧钢厂工程师。
“厂长,这些部件分开来看,我们都清楚各自的用途,可一旦拼到一起,就完全摸不着头脑了!”
一个工程师无奈地解释道。
“是啊,这还是张工设计的设备,我们到现在都没弄明白怎么运作,更别提修了。”
“没错,这里面不少结构,我连它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
其他人也附和道。
轧钢厂的工程师们向杨厂长倾诉着他们的苦恼:“老杨,我们得让张工好好指点一下我们才行。”
“以后总是找张工来帮忙也不是长久之计呀。”
李副厂长在一旁适时插话说。
“好,我去问问张工。”
杨厂长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张远东领着吴耿光几人赶到了轧钢厂。
待吴耿光等人在保卫科登记完毕后,张远东便带着大家来到炼钢车间。
杨厂长、李副厂长及轧钢厂的几位领导看到张远东到来,立即迎上前去。
“张工,真是太抱歉了,这次还得麻烦您。”
“实在没别的办法了,这才不得已而求其次,请你帮忙。”
一见到张远东,杨厂长立刻连连道歉,语气相当谦卑。
“杨厂长,别这样。”
“说起来也是我的错,当时本应更细致检查一遍的。
如今出了问题,可见当初还有遗漏。”
张远东略显愧疚地回应。
“不,这怎么能怪张工,是我们自己能力不够的问题。”
杨厂长再次澄清。
这时,李副厂长看二人不断推诿,于是赶紧开口打住:
“张工,这次氧气顶吹转炉出的情况到底有多棘手?”
“咦,为什么会来了这么多人呢?”
听到这个问题,李副厂长也跟着疑惑。
杨厂长与其他领导者这时注意到队伍里多了不少陌生人,不由得望向张远东寻求答案。
“各位莫担心,这些人都是我的学生。”
“今天跟过来是为了学习的。”
张远东迅速做出解释。
听完此言,在场众人的心才稍稍安下来。
“那么张工,现在让我们看看这个炼钢炉的问题在哪吧。”
有人提议道。
“行,先让我查一下具体的情况。”
张远东说着,开始动手检验。
他身后的学生们则两眼发亮地望着这一整套国内唯一的氧气顶吹转炉系统。
“真是一种美啊!”
“没错,亲眼看到这种大国重器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耳边传来的话语引起杨厂长和周边工人们的侧目:他们不明白这些徒弟究竟为何发出如此感叹?
“哎,是不是脑子不太正常?”
一些工人悄声议论道。
“是啊,这有啥好看的?不过是个机器罢了。”
“对啊对啊,我和机器打交道几十年,从未觉得它们哪里特别。”
“你们是不懂啊!这就是所谓的工业之美!”
车间内关于这些奇怪反应的低声讨论一时兴起。
然而,此刻张远东已经找出问题所在:由于日常维护疏忽再加上部分零配件的老化失效。
“看来电炉的研发已经迫在眉睫了!”
张远东心念一动:要是这部分组件的钢材品质无虞,炼钢炉就不至于出现 ** 的状况。
“杨厂长,我已经找到了问题所在,有关这部分的修理……”
张远东简单向杨厂长等人阐述了自己的发现。
杨厂长等人点头认可,急切问道:“张工,大概什么时候可以修复?”
“这点不用担心,你们准备好相关零件就行。”
“另外,这些零件平时也要备好一些,万一后期损坏,可以随时更换。”
张远东笑着解释道。
“明白,张工!”
杨厂长马上领着人去找钳工车间生产所需零件了。
而张远东则把吴耿光等人召集过来,打算给众人讲解氧气顶吹转炉的一些知识点。
轧钢厂的工程师闻讯,急忙凑过去旁听。
这种难得的学习机会,大家都不愿放过。
“各位,现在针对氧气顶吹转炉出现的问题,只要按这样的方式,然后这样解决……”
“最后再这样就行。”
张远东详细地解说。
吴耿光等人认真记录。
轧钢厂的工程师听完后恍然大悟。
先前许多迷惑之处此刻全都明晰了。
“原来是这样啊!”
“你也有这样的感觉?”
“是的,完全明白了,张工的设计确实高明!”
“太对了!”
………
轧钢厂的工程师们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
与此同时,
钳工车间里,杨厂长亲自站在几位高级技工身后监督加工零件。
旁边的钳工听说张远东正带领不少大学生在炼钢车间学习。
“吴胜大哥,您觉得如今张工的成就是否已比肩当年文老先生了?”
“当然,看看,张工现在带着这么多大学生进行实践指导,真给我们行业争气!”
………
大家一边观察高级钳工加工零部件,一边议论张远东。
“张师傅真是太厉害了!”
“这些大学生成了他的学生也不冤。”
阎解成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