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这小子出去了一趟,竟然又折腾起来了,一下就买了二十辆卡车,还要成立汽车队,这是要逆天的感觉。
这段时间大家一直在忙,好长时间没在一起聊了,现在坐下来聊也聊,肯定也是好事。
因此,童伟比王鹏聊一聊的兴致更高。
秦志伟也想和王鹏聊聊,不过他的想法和童伟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按道理来说,最早和王鹏打交道的可以说是他,帮王鹏打开财富大门的也是他,他应该是和王鹏走得最近的人。
对于老秦这个老知识分子来说,多年的坎坎坷坷,磕磕绊绊,早让他淡泊了名利,更多的放不下的是自己心中追求的那点儿真善美。
这种心态,和别人说也许不信,但是,实实在在的的,它是存在于秦志伟的心里的。
要不,他不会听到教辅的信息后,主动去找王鹏。要不他也不会冒着风险说服出版社领导答应王鹏在当时看来是比较出格的要求。要不也不会主动协调,每次积极地将王鹏应得的那份稿酬交给他。
一方面确实是惜才,喜欢王鹏这个内秀的农村小孩。
而且,王鹏也确实是惊才绝艳,没有让他失望,主意一个接一个的,尤其《读者》杂志社的创立,让出版社立于了不败之地。
另一方面,还真是自己内心中那点儿小虚荣在作怪。
看着出版社在自己一手的操作下,走向繁荣,看着自己一手策划的图书让广大的人众收益,那种满足感是不言而喻的。
唯一可惜的就是自己老了,机会来得太晚了,不能更好地享受这种氛围,临退休那一阵子心中的苦闷,真的是唯有自知,不能言说。
王鹏也许就是自己生命中的贵人,他好像看出了自己心中的苦闷,竟然在这时候向自己伸出了橄榄枝,为自己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意义更加深远的平台。
因此,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加入了这个团队。
来到这个团队以后,虽然资源少了一点儿,活儿多了一点儿,压力大了一点儿。
但是,核心的东西一点儿都没有少,反而更加的广阔和深远,让他就像苏轼说的那样,老夫聊发少年狂一样,充满了干劲儿。
杂志办起来了,书籍陆续出版了,评书火起来了,磁带、书籍畅销了,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让他都有点儿不能自持。
现在又要搞什么阅读征文活动,真的是个好主意,他相信,这个暑假公司发行的图书销售量将会出现大幅度的增长,这些都是需要准备的。
这是需要在一起聊聊的,必须聊聊的,即使不和童伟聊,自己也得请王鹏今晚吃个饭,这是秦志伟此时此刻真实的想法。
王鹏此时则比他俩要想得太多,他就像一个总策划师一样细细地在琢磨着自己的商业布局。
现在,王鹏所拥有的产业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就是和童伟合作的文化公司和商贸公司,虽然一个挂靠在出版社,一个挂靠在供销社,但是说穿了也只是权宜之计。
以王鹏的想法,文化公司的发展首先以教辅为抓手,然后逐渐进入出版行业,围绕教育展开教辅、阅读、杂志的发行,以及其延伸的产业链开展业务。
另外就是娱乐传媒的发展,首先从评书、磁带、录像带的代理销售开始,然后向录制、影音、电视、电影、动画,以及其延伸产品方面发展。
本来他是想让秦老师负责教辅、图书发展这方面,让童叔负责影像这方面的。
结果今天下午的聊天,让他感觉到了童叔志不在此的心意,一件间就让他有点儿纠结起来。
他知道童伟不想放弃商贸公司面前巨大利益的诱惑,也压根没有想不到影像发展巨大的潜力,真的要让他转过弯来,还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
商贸公司的发展,也同样存在许许多多的瓶颈。
首先是和供销社合作的,盛军现在负责的商贸集团,再一个就是童伟负责的鼎盛商贸。
当初之所以答应蔡光启参股商贸集团,王鹏是有私心的。
一是国家物资的统购统销还会坚持好几年的时间,而且市场化运作以后还要有一段时间的双轨制运行,他是抱着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思想参与的。
另外,还有一个私心就是想切实地利用一下供销系统的渠道,尽快地将自己的销售网络建立起来。
但是,在这方面童伟执行的不是太好,反而还不如盛军执行的好,盛军最起码地还运用了王鹏的经营理念,童伟却只是在各地市设立了自己供销点。
这种没有隶属关系的合作很脆弱,根本就经不起市场的风吹草动,过上几年一旦国家物资充裕了,政策全面放开了,建立起来的关系很快就会分崩离析的。
这也是王鹏之所以想尽快在县级以上城市建立自己营销点。
仅仅是这样还好,更可悲的是,物资采购环节受运输、货源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供货并不是十分的充裕,根本无法保证整个市场的需求,这就给竞争者的出现创造了机会,这也是他果断要买汽车的原因。
但是,成立运输队那还是需要成本的,一谈上工业品,那可不是从个人手里收点儿旧物件,买点儿土特产,那样容易的事情,一举一动都是钱,
二十辆汽车花了将近一百万块钱。
说实话,王鹏收了这长时间的老物件也没有花掉这么多,而将来创造的价值更没有可比性。
况且还有汽油、车辆维护保养、人员,以及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风险,想想都让人头疼。
这些是需要从长计议的,真的不是一个小事情。
产业的另一部分,就是王鹏自己控制的晋作行、庆祥和、以及批发街和村里的那些企业了。
这些都投资不大,虽然还没有收益,但是,将来一旦开业了,那就是暴利,这个王鹏倒不是担心,唯一担心的还是各地商业网点的建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