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荷在海县开始收鱼干,海货,远在清水县的林小叔收到来自海县的一封信。
“爹,雨荷来信了,”林小叔第一时间找到林阿爷。
“这丫头终于来了消息,走了这么长时间,家里人都在担心她。”
自从林雨荷离开后,一家人除了每天照常的忙,就是没了以前的精气神。
“雨荷说了啥,快看看。”
打开信纸,林小叔快速看了一遍,还没等他说,就被林阿爷一把抢了过去。
“真是墨迹,我自己看。”
写信回家,当然前面说的都是想念家里的人,就连家里的鸭子林雨荷都提了一句。
“县里的铺子怎么说,你不是去看过了吗?”
林雨荷最主要的,就是询问她临走时安排买铺子的事。
“看了几个,价格合适的位置有些太偏,位置好的当然价格也高。”
林小叔也是在纠结,到底买哪种, 还有就是林小叔不太想买酒楼。
只因家里只有林雨荷一人做饭好吃,他们也舍不得林雨荷下厨。
都说是古人思想,就没想过招员工去干活,一个人再有本事也干不完这些。
“雨荷写信回来说买铺子,你照做就行。”
林阿爷从信的字里行间能看出来,买铺子这事迫在眉睫。
“知道了爹,我知道了,明天我就去县府。”
林阿爷跟林小叔两人一同找到账房,张嘴就是要银子。
“账房先生,我想支一万两银子,”林小叔狮子大开口。
“不行,账上一共才有一万多两。”
账房不同意大额支出,还是林阿爷说话。
“林账房,雨荷的来信你看一下。”
不光如此,林雨荷临走时可是说过,阿爷和小叔一同过来,可以放银子。
“林叔,东家的信我看了,你们明早过来拿。”
此时的林雨荷在海县也没少花银子,不少鱼民都拿着家中晒干的小鱼干卖。
“小姑娘,这个你要吗?”
一个弯腰的老太太把带来的一个布袋子,放在林雨荷面前。
“你这是啥呀!只要是能吃合格的海货,我这都收。”
林雨荷收的小号鱼干一律是五文一斤,乍一听价格不高,其实比他们自己卖的价格要高。
本来没有在意的林雨荷,解开布袋子一看。
“呀!是虾干。”
林雨荷还是第一次在古代见到,原汁原味的虾干。
说是虾干其实没有这么大,偏小一点,倒是比虾皮大的多。
“对的姑娘,这个是我跟老伴在水里抓的?
头发花白的妇人,看来家中那位年纪也不小了。
“老人家,这个东西好吃,你家还有吗,我给你二十文一斤。”
老夫人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家中就他跟老伴两个人。
原来还以为这个东西没人要,她跟老伴年纪大了,跑不过年轻人。
只能捞点小鱼小虾回家吃,这不林雨荷在收鱼干,她想起家里还有。
没有想到没人要的东西会这么值钱。
“小姑娘,我家就住在海边的渔村,下次要是还有这个我在给你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