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你们看,这就是我们的小书房。”
石头补充:“也是玩具房,娘说劳逸结合,我们每天下午都要学习,才能玩玩具的。”
周大妹三人仿佛乡下人进城一样,眼睛都不够看,没想到木头他们有那么多玩具,还有小人书这些。
“大姐,我和石头要学习,你们可以在一边看这些小人书,很好看的。”
周大妹点头。
只见木头石头坐在自己位置上,一人拿了一个练习本出来埋头就开始写。
周大妹让两个妹妹坐书架那边看小人书,不准吵,自己则是坐到了木头石头那边看他们。
周大妹没读过书,但数字还是懂一点点的,知道石头在写数字。
而木头写的,她则是看不懂了。
石头是个爱炫耀的,看到周大妹好奇就给她解惑了:“大姐,你看,我写的这是数字33,娘让我每天写三个数,一个写两页。”
“我现在写到33,很快就写到100了。”
然后石头又嘚瑟的拿起另一个本子打开:“你看,这是我写的笔画,点横竖撇捺,今年轮到写横折,是娘教我们写的。”
周大妹第一次接触这些,她只会一到十,根本不知道什么33,也不知道笔画是什么。
看向木头,却发现他写的好像更加深奥,不是石头说的这些。
石头见她感兴趣就道:“我哥写的这是算数,是二十以内的加减法。”
“娘说等我学会了一到一百也要开始学数学。”
周大妹突然觉得两个弟弟太厉害了,这么小居然懂这么多。
木头这时抬起头看向周大妹:“大姐,我娘说明年我就去读书了,你不去吗?”
周大妹愣住:“我家里没什么钱,我应该不去读书,而且我打算明年开始下地赚工分,帮家里多赚钱。”
木头蹙眉:“下地干活很累的,钱也很少,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大姐你应该去读书的。”
“你看看姑姑,她现在就在纺织厂上班,比下地干活赚得更多,你应该上学才对。”
周大妹茫然了:“可是我们村里的知青很多都是高中生,初中生,大家都读了书,也没有找到工作啊,工作很难找的。”
顿了下,周大妹道:“而且我们村里哪有女孩子去读书,我应该去不了的,以后让我弟弟长大他去吧。”
木头放下笔,小脸严肃:“姐你说错了,知识是有用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如果小姑姑没有读过书,那她现在肯定还在上工对不对?哪怕我娘弄到工作她也做不了对不对?”
“城里的工作是难找,但不代表没有,等我们长大可能工作就好找了呢?”
平时被江璃洗脑洗得多,木头说教这样的话简直信手拈来。
周大妹没说话,木头又道:“你看看现在小姑姑,再想想夏天时上工的小姑姑,你说是上班好,还是下地好?”
周大妹:“上班好,小姑姑上班后整个人都好看了,白了,回来的时候都觉得好气派。”
木头点头:“对啊,你看看我娘,看看小姑姑,她们有工作,能赚钱,现在过得多好。”
“我听娘说,现在小姑姑还交了城里的对象,以后嫁的不差的,可你想想年前人家要给小姑姑介绍的对象都是隔壁村的,有了工作人选都不一样了,你说是不是读书好?”
周大妹这下是真的沉默了,看着他们桌子上她不会的知识,内心动摇了。
“我不知道我娘会不会让我去读书,我去读书的话要花钱还少赚工分,也没人看弟弟,那怎么办?”
木头:“我娘说读书花不了多少钱的,小学学费不贵,一个学期学费一块五,书籍费一块,然后自己买些练习本还有笔,一个星期省一点三块钱也能够的吧,要不然五块钱也是够的。”
然而木头嘴里的几块钱在周大妹听来那也是很多很多的,几块钱,她要打很多很多猪草也赚不到的。
这时候江璃端着一盘的冻梨进来了:“吃水果了,在聊什么呢?有没有好好做作业啊?”
石头立马抢答:“娘,大姐说明年要去下地赚工分,哥哥说让大姐去读书。”
江璃把冻梨给他们一人分一下,然后坐了下来:“大妹不想去读书吗?还是担心家里负担重?”
周大妹也不知道:“爹娘每天上工已经很辛苦了,现在我这么大能下地赚工分帮轻家里,要是去上学的话,家里的活怎么办?”
此时的大妹脑海里都是自己爹娘汗流浃背弯腰在地里忙活的样子。
江璃吃着冻梨,给周大妹算了笔账:“你觉得你每天下地能赚多少工分,十年能给家里赚多少钱?”
“你要是现在花钱去读书!十年后找份工作,赚回这十年的工分和学费又需要多久?”
周大妹思索了下:“我应该能赚四个工分,下了工我也能去捡柴火,晚上还能编竹篓换钱。”
“要是去读书的话,还得花家里钱,我娘很辛苦的。”
江璃却觉得周大妹这想法有些不太乐观了。
“你这想法有点太短见了,我们看事物要往长远的方向看。”
“就说这十年,你累死也就帮家里赚一点小钱,到时自己也就只能嫁一个种地的,继续辛苦一辈子。”
“那这十年你爹娘辛苦点,把你供出来,那十年后好生活就来了。”
“就看你想先苦后甜,还是一直这样平平淡淡的甘苦。”
江璃也知道她做不了决定:“你可以回去跟你娘说说,看她怎么想的,如果你真的想读,你爹娘不愿意的话,婶婶可以借钱给你读。”
“等你长大,工作赚钱了再还。”
说实话,现在自己空间里的钱多到她几辈子都花不完,这点小钱,江璃还是愿意拿的。
周大妹有些惊讶又惊喜的看着江璃,没想到江璃居然这么说,愿意给她这侄女钱读书。
“婶婶,谢谢你,我这就回去问问我娘,如果我可以去读书的话,一定会好好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