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舍诏那宽敞明亮的营帐内,逻盛端坐在主位上,神色沉稳,目光中透着历经岁月沉淀的智慧与威严。皮逻阁恭敬地站在一旁,他身着一袭华丽而不失英气的服饰,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果敢。营帐外,微风轻拂,军旗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蒙舍诏一路走来的辉煌与沧桑。
皮逻阁微微躬身,打破了营帐内的宁静,说道:“父亲,孩儿近日对蒙舍诏的局势反复思量,有一要事想与父亲商议。”
逻盛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吾儿但说无妨。”
皮逻阁抬起头,眼中透着自信与远见,说道:“如今我蒙舍诏已统一六诏,虽初定大局,但吐蕃一直对我们虎视眈眈。为长久计,孩儿建议将都城迁至洱海西岸的太和城。”
逻盛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示意皮逻阁详细阐述。皮逻阁走上前,指着挂在营帐内的地图说道:“父亲您看,太和城依山傍水,西靠苍山,东临洱海,地势险要。苍山巍峨险峻,峰峦叠嶂,是天然的屏障;洱海浩渺无垠,水域宽阔,可作为防御的天堑。若将都城迁至此处,我们便可依托这苍山洱海天险,有效防御吐蕃的反扑,为蒙舍诏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逻盛站起身,走到地图前,仔细端详着皮逻阁所指之处,良久,缓缓说道:“吾儿此计甚妙。迁都太和城,确实能在军事防御上占据极大优势。只是,迁都乃大事,涉及诸多方面,需从长计议。”
皮逻阁赶忙说道:“父亲所言极是。孩儿已考虑到这些,迁都虽工程浩大,但如今六诏初定,百姓渴望安稳,若能迁至如此险要之地,他们必定响应。且都城乃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迁至太和城后,我们可大力建设,吸引四方商贾,促进蒙舍诏的繁荣。”
逻盛面露欣慰之色,拍了拍皮逻阁的肩膀,说道:“吾儿思虑周全,有此远见,实乃蒙舍诏之幸。既然如此,此事便依你所言,着手筹备迁都事宜。”
得到逻盛的首肯,皮逻阁立刻全身心投入到迁都的准备工作中。他选派能工巧匠,制定详细的迁都计划,从宫殿的选址建造到百姓的迁移安排,事无巨细,一一过问。
数月后,一切准备就绪。这日,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如宝石,仿佛也在为蒙舍诏的迁都之喜而庆贺。太和城的旧址上,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工匠们吆喝着,齐心协力将巨大的梁柱竖起,宫殿楼阁如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些建筑融合了六诏不同的风格特色,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尽显精美与大气。
在蒙舍诏的旧都,百姓们扶老携幼,带着简单的行囊,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纷纷响应迁移的号召。他们深知,迁都太和城是为了蒙舍诏更好的未来,也是为了自己能过上更安稳的生活。
一支长长的队伍缓缓向太和城进发,队伍中有骑着高头大马的将领,有步行的百姓,还有满载着物资的马车。皮逻阁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穿梭在队伍中,不时安抚着百姓,确保迁移过程顺利进行。
“大家不要着急,路途虽远,但我们很快就能到达新的都城。到了那里,大家都会有更好的生活。”皮逻阁高声说道。
“皮逻阁将军英明!”百姓们纷纷回应,声音中充满了信任与感激。
终于,队伍抵达了太和城。此时的太和城,已初具规模。崭新的宫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宽阔的街道整齐规划,两旁的店铺也已开始陆续营业。百姓们望着这座充满希望的新城,眼中满是喜悦与憧憬。
在一片盛大而庄重的仪式中,南诏的都城正式迁至太和城。逻盛身着华丽的王袍,头戴王冠,端坐在高台上,接受着众人的朝拜。皮逻阁站在他身旁,神情庄重。
“今日,我蒙舍诏迁都太和城,此乃我蒙舍诏发展之新起点。愿我蒙舍诏在这苍山洱海的庇佑下,繁荣昌盛,千秋万代!”逻盛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太和城的上空回荡。
“蒙舍诏万岁!逻盛王万岁!皮逻阁将军万岁!”台下的百姓和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一队人马浩浩荡荡而来,为首的使者手持圣旨,正是大唐皇帝李承乾派来参加新都乔迁大典的使者。
皮逻阁赶忙率众迎接。使者翻身下马,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闻蒙舍诏迁都太和城,朕心甚喜。望逻盛父子能以此为基,保境安民,与大唐携手,共守西南边陲。朕特遣使者前来,以表祝贺之意。钦此!”
逻盛和皮逻阁跪地谢恩,说道:“谢陛下隆恩,我父子定不负陛下厚望,为大唐守好西南!”
使者笑着扶起逻盛父子,说道:“逻盛王、皮逻阁将军,陛下十分重视蒙舍诏的发展,此次迁都意义重大,愿蒙舍诏在新都城蒸蒸日上。”
逻盛微笑着说道:“有陛下的支持,我蒙舍诏定当努力。还请使者回去转告陛下,我蒙舍诏对大唐的忠心,日月可鉴。”
大典结束后,太和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百姓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载歌载舞,热闹非凡。街头巷尾张灯结彩,美食飘香。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玩耍,大人们则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蒙舍诏的未来。
在新建的宫殿内,逻盛和皮逻阁望着窗外热闹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父亲,如今都城已迁,我们当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蒙舍诏的经济、文化,让六诏之地更加繁荣。”皮逻阁说道。
逻盛点头说道:“不错,这正是我们接下来的重任。有了太和城这一天险为凭,我们更要好好治理蒙舍诏,不辜负大唐的期望,也不辜负六诏百姓的信任。”
从此,太和城成为蒙舍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逻盛和皮逻阁的治理下,蒙舍诏走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苍山洱海见证着蒙舍诏的崛起,也见证着皮逻阁这位年轻领导者的雄心壮志与卓越才能。而蒙舍诏与大唐的关系,也在这新都的建立中,变得更加紧密,共同守护着西南这片广袤的土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和城越发繁华。街道上,来自各地的商贾云集,他们带来了不同的商品和文化,与蒙舍诏本地的特色相互交融。店铺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货物,有精美的手工艺品、珍贵的药材、华丽的丝绸等等。
在太和城的集市上,一位来自中原的商人正与一位蒙舍诏的商贩讨价还价。中原商人操着一口流利的官话说道:“老板,你这茶叶虽好,但价格实在太高了些,能否便宜一点?”
蒙舍诏商贩笑着用不太标准的官话回应道:“客官,我这茶叶可是苍山脚下特产,别处可没有这般品质,已经是最低价了。”
两人你来我往,最终达成了交易。这样的场景在太和城随处可见,商业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蒙舍诏的年轻人开始学习中原的诗词歌赋,而中原的工匠也从蒙舍诏学到了独特的手工艺技巧。
皮逻阁深知教育对于蒙舍诏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他在太和城大力兴办学校,邀请各地的学者前来授课。学校里,孩子们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还学习骑射、兵法等技能。皮逻阁时常来到学校,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为蒙舍诏的未来贡献。
在皮逻阁的努力下,蒙舍诏的经济不断发展,文化日益繁荣。而太和城,这座依山傍水的都城,也成为了西南边陲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四方来客,见证着蒙舍诏一步步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