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生长】、【坚韧】、【蔓延】……这些特性,对于阻挡洪峰绰绰有余,但面对五十米高的海啸,甚至还伴随核辐射,恐怕还不够!”
他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植物的形态和特性,试图寻找一种能够应对这种末日灾难的完美解决方案。
“需要更强的韧性,更快的生长速度,更庞大的体量……最好还能有一定的吸附核辐射的能力!”
“等等……如果能将植物的根系与地面深处的岩石结合,形成一个巨大的地下屏障,再辅以地上植物的坚韧躯干,或许有机会!”
李旭的眼神越来越亮,一个疯狂而大胆的念头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形。
他知道,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为了魔都,为了数千万的生命,他必须尝试!
电话终于接通,顾部长那疲惫却又充满威严的声音传来:“李旭?出了什么事?这么着急?”
“顾部长,漂亮国的核能实验室出事了!引发了高达一百米的海啸,伴随核辐射,四小时后将抵达魔都!我需要国家的力量,把我立刻送到魔都!”
李旭语速极快,将情况简明扼要地汇报了一遍。
顾部长那边瞬间陷入了沉默,显然是被这个惊天消息给震住了。
片刻后,顾部长的声音再次传来,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坚定:“好!李旭!我立刻为你安排!最快的专机!你现在原地待命,我马上派人去接你!”
放下电话,李旭没有丝毫耽搁。
他立刻冲向农场深处,那里有他最宝贵的“种子库”。
李旭想起了一直以来被忽视,却又在某些特定灾害中展现出惊人力量的植物——红树林。
他的思绪回到了2008年台风“黑格比”的报道中。
那次台风登陆珠海,九州港的水泥海堤在风暴潮的冲击下被撕裂,损失惨重。
然而,仅仅50公里外的澳岛,尽管也受到台风正面袭击,但由于拥有大片茂密的红树林作为屏障,土质海堤不仅完好无损,甚至连房屋都未受到太大破坏。
这个案例曾无数次出现在各种科普宣传中,印证了红树林强大的抗灾能力。
常规红树林能够有效抗灾,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生长方式。
它们通过密集而复杂的根茎系统,在近海形成一道天然屏障,能够有效消解风浪的巨大冲击力。
同时,红树林还能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稳定海岸线。
然而,李旭很清楚,常规的红树林最高也只能长到30米左右,根本无法抵御高达五十米甚至更高海啸的冲击。
但一个大胆的念头在李旭的脑海中浮现:“如果……如果红树林能长到一百米,甚至一千米高呢?”
如果红树林能够突破常规的生长极限,长成参天巨树,它们交错的根茎和庞大的树干,或许就能够在近海,甚至更深的海域,形成一道足以阻拦海啸的绿色长城!
这无疑是一个疯狂的想法,但在这绝望的时刻,这可能是唯一的希望。
与此同时,魔都已彻底陷入失控。
警报声、哭喊声、喇叭声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片末日般的哀鸣。
道路上车辆纹丝不动,地铁口被绝望的人群堵得水泄不通,踩踏事件时有发生。
政府下达的撤离命令,在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魔都市政府的负责人焦急地向王老汇报着魔都的混乱现状,声音中带着绝望和自责:“王老……我们尽力了,但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疏散。魔都失控了,我愿承担所有责任……”
王老听着电话那头传来的混乱和绝望,他的心沉到了谷底。
他知道,这不是魔都负责人的责任,而是面对天灾人祸,人类的渺小和无力。
他与魔都负责人沟通了许久,却始终没有找到任何有效的应对措施。
他感觉自己仿佛被囚禁在一个“无办法”的牢笼里,焦虑感将他吞噬。
就在这近乎绝望的时刻,王老猛然间回忆起了长江抗洪的奇迹——那场在顾部长领导下,依靠李旭的“常青藤”才得以化解的百年一遇洪水。
“李旭……”王老猛地站了起来,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那个年轻人,他创造了太多的奇迹!他难道不是唯一能够阻挡这场海啸的希望吗?!
他正准备拿起电话联系李旭,他的手机却率先响了起来。来电显示是顾部长。
“王老!李旭来电话了!”顾部长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但却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兴奋,“他说……他有办法!他有办法阻挡海啸!”
王老闻言,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整个人都因巨大的狂喜而颤抖起来。
“顾部长,我需要你的帮助!立刻派飞机去丰城市,越多越好,把我研究出的红树林种子,以最快速度撒在海啸路径上!”电话那头,李旭的声音冷静而坚定,充满了自信。
他将自己的构想简要地告诉了顾部长:“我研究洪水的时候,同步研究了两种植物——常青藤和红树林。常青藤可以固堤,而红树林,如果经过我的改造,可以成为抵御海啸的天然屏障!”
“红树林?!”顾部长震惊不已,但他对李旭的信任已经深入骨髓。
王老从顾部长那里得知了李旭的方案,几乎是狂喜。
他立刻下达了指令:“命令十架战斗机,立刻前往丰城市!调动一切资源,全力配合李旭教授!务必将种子以最快速度,精准投放到海啸路径上!”
“是!王老!”顾部长激动地回应道。
丰收农场,李旭的私人实验室里,他正在争分夺秒地进行着红树林种子的改造。
农场内建有大型种子库,足以快速找到足量的红树林种子。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其常规特性已经具备一定的抗风浪能力。但要抵御核辐射海啸,必须进行颠覆性的改造。
李旭对照着海啸路径图和水深数据,在脑海中不断模拟着红树林如何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