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十一月就很快过去了,随着陈建国在铁路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式学习的结束。
他踏出学习班的下一刻,就分配到了第一个任务,跟着一辆货客两运火车从京都出发,终点站是杭城火车站。
看到手里的任务单陈建国都傻眼了,火车停靠的地方有魔都和杭城。
这两个地方分别各有一个小姑娘,还都是在铁路局工作。
三人一个月没通讯,这刚踏出封闭环境的那一刻就整这一出,是故意的吧!
可时间并不容他多想,工作单上要求的是一个小时后集合登车前往站点,甚至没给时间给他们这些学员回家一趟。
陈建国攥着任务单苦笑了一下跟着一群人快速的回到宿舍打包好行李。
往后这里可不能再住了,他们都要被分配到不同的站点,到了站点会有相对应的宿舍分配给他们。
一个小时后,和陈建国一起收到命令跟车的两人来到了站台。
此时已经入冬的十一月,站台上寒风呼啸,刮得他手里的纸张哗啦作响。
远处火车头喷出的蒸汽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模糊了铁轨尽头的信号灯。
\"陈建国!发什么愣呢!\"培训班主任老周的大嗓门从背后炸响,\"赶紧去领装备,列车二十分钟后发车!\"
他机械地转身,跟着同期学员们往装备处走。
\"喏,你的。\"
装备处的小王推过来一个帆布包,\"制服两套,工作证,还有...\"他压低声音,从柜台下摸出个牛皮纸包,\"你家里刚送来的。\"
陈建国感谢了小王,拿着包裹先边打开边往值班室走。
看到里面除了一套棉袄子,还有一叠厚厚的信。
陈建国还以为是方芳给他写的,可是翻了翻,却是发现除了方芳,其他知青都给他写了几封。
特别是刘映红的最多,她一人就写了六封,几乎是一周一封的程度。
心中多少有点酸涩的他,大概看了看刘映红的来信,除了跟他分享每个时期段的开心与不快乐。
最多的是希望他能到杭城做客,顺带也有暗示过年时她跟母亲要回京都姥爷姥姥家。
信尾有意无意的问他方不方便让她上门给他和家人拜年。
每封信尾都写着两个不同电话号码,注明一个是办公室,一个是家里的。
看完刘映红那么多的来信,陈建国那颗多少有点被方芳没有一点音讯带来的失落心脏得到了些许的安慰。
到了值班室,做完一切工作准备后,他看了看还有时间,就在值班室拨出了刘映红留下的那个办公室的电话。
此时还没到中午,按理她是在办公室上班的。
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听筒里传来熟悉又陌生的女声:\"您好,杭城铁路局调度室。\"
陈建国喉结滚动了一下,突然不知该如何开口。
值班室的挂钟滴答作响,秒针走过三格后,电话那头突然传来倒吸凉气的声音。
\"是...是你吗?\"刘映红的声音瞬间轻了下来,带着微微的颤抖。
\"是我。\"陈建国听见自己干涩的嗓音,\"收到你的信了。\"
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像是有人慌乱中碰倒了文件筐。
刘映红的声音突然带了哭腔:\"我以为你再也不会...\"
站台上的发车铃骤然响起,刺耳的铃声盖过了后半句话。
陈建国不得不提高音量:\"我今天要从京都出发,列车终点站会停在杭城!到达是明天下午五点多,到时我请你吃饭!\"
\"我知道!\"刘映红的声音突然明亮起来,\"我看了全部班次表!那...我明晚就在火车班等你!\"
值班室的门被推开,列车长探头进来:\"小陈,准备登车了!\"
陈建国匆忙应了声,对着话筒最后说道:\"那...明晚上见。\"
\"等等!\"刘映红急切的呼唤让他停住脚步,\"这边下着冬雨,你记得穿暖和点!\"
挂上电话,陈建国小跑着登上列车。
登上列车,跟着列车长检查着每节车厢,熟悉列车上每个位置安放的物品。
听着列车长对一些行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处理方案。
特别是遇到小偷小摸和抢劫的,乘务员该怎么做临时处理的方法。
还有遇到病患者又该怎么处理,遇到不讲道理的蛮横旅客又该怎么临场处理等等。
这些虽然在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中有专门的教授。
但与一线的工作人员遇到的处理方案相比,无疑列车长讲的这些更实用。
临检完整列客运车厢,到达货运车厢的连接处时。列车长指了指接口处的门道:“后面由专门的人员守护。
我们这一趟车在这节车厢的人员,就是要保证这个门不要被旅客进入,保证门不能被从里面打开。
这节车厢由王安国乘务员值守。
老王是十几年的老乘务了,大家往后有什么不懂的,除了找我问询外,也多跟老王学习学习。”
吩咐完一切,列车也缓缓的驶入了客运站台。
陈建国被分配到了跟刘红军一个组,负责推着餐车在车厢内的售卖。
这还是他第一次体验在火车上卖东西。
火车停靠在站台时,陈建国也跟着刘红军向他学习,怎么往餐车里放盒饭。
这个时代火车上的盒饭一般有两种售卖方式,一种是带着铝制饭盒一起卖,贵一点要三块五毛,加三两粮票。
只要盒饭不要饭盒,五毛一份加一两粮票。
除了盒饭之外只有卖一毛钱一个的茶叶蛋,这个不用粮票。
但价格是火车外面的十倍,贵得吓人。
除此之外,餐车没有后世常见的什么牛奶可乐等饮料和零食之类的副食品,更没有充电宝和书刊杂志冰淇淋。
餐车也不是后世那种带着蒸汽保温的餐车,这种不保温的餐车在冬天里推一次来回,里面的饭也快冷了,必须要重新加热。
\"第一次卖东西别紧张,\"刘红军拍了拍他的肩膀。
刘红军一个三十六七的大叔,见陈建国不说话,还以为他第一次叫卖腼腆,笑着安慰他。
又照顾般的给两人分好工后,才递给他一个小本子,\"我喊价,你收钱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