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后,艾米丽·哈特再次出现在安居大厦。这一次,她要求去实地考察问题区域。
“我需要亲眼看到您说的补救措施。”她的声音不容置疑。
三天后,王安与艾米丽站在非洲萨赫勒地区的广阔平原上。炙热的阳光下,数十台集水设备已经被重新布局,部分设备甚至被完全关闭。技术人员们正在忙碌地调整系统参数。
“这些设备每天可以收集近万吨水,现在我们主动减产三成。”王安指着远处的设备说道,“为了保证蓝色星花的生存环境,我们宁愿牺牲效率。”
艾米丽蹲下身,观察着地面上几株娇小的蓝色花朵:“它们看起来很脆弱。”
“是的,但它们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关键。”王安解释道,“我们的科学家发现,这种花是当地多种昆虫和小型动物的食物源,它们消失将引发连锁反应。”
艾米丽记录着这一切,表情有了微妙的变化:“您亲自来这里监督整改,而不是派下属。这很少见。”
“因为我需要亲眼看到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它。”王安望向远处的村庄,“科技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造福人类,这违背了我创立安居的初衷。”
次日,他们飞往东南亚兰达海岸。这里的情况更为严峻——海水中弥漫着高盐度区域,大片珊瑚呈现病态的白色,附近的渔民们愁容满面。
“珊瑚死了,鱼就没了。鱼没了,我们就活不下去。”一位皮肤黝黑的老渔民握着王安的手,声音哽咽,“大企业只顾赚钱,不管我们死活!”
王安深深低下头:“对不起,这是我们的责任。但请相信,我们来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只是道歉。”
他转身对随行的技术团队说:“全面启动应急方案。临时过滤系统24小时内必须投入运行,同时启动珊瑚礁修复计划。”
艾米丽记录下这一切,若有所思。
回到江州后,王安立即召集了董事会,提出了一项震惊所有人的决议。
“暂停所有新项目拓展,将百分之三十的研发资金转向生态修复技术研发。”他环顾四周震惊的面孔,“同时,成立'安居生态基金',专门用于修复因我们技术带来的生态损害,初期投入五十亿。”
董事会一片哗然。
“王总,这太过激进了!”一位资深董事忍不住站出来反对,“这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扩张计划和现金流!股东们不会同意的!”
“我同意王总的决定。”沈佳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会议室,“安居的根基是信任。如果我们连自己造成的环境问题都无法正视和解决,还谈什么全球领先?谈什么改变世界?”
原西南区总裁,现水务公司cEo郑建国也沉声道:“我支持王总。短期阵痛是为了长期健康。我们不能一边卖水救人,一边毁掉别人的家园。”
会议室陷入激烈的争论,支持与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王安没有再多言,只是静静地听着,眼神锐利地扫过每一张脸。他知道这个决定会带来巨大的阻力,但他更清楚,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投票吧。”王安最终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反对无效。这是命令,不是提议。”
强大的气场压制了所有异议。尽管仍有董事面露不甘,但最终无人敢公开违逆。决议通过。
消息传出,安居集团内部震动,外部更是掀起轩涛骇浪。
“自断臂膀?”“科技狂人的豪赌!”“安居水务或将跌落神坛!”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充斥着财经媒体。
徐浪在自己的私人会所里,看着屏幕上安居集团暴跌的股价,嘴角勾起得意的弧度:“王安啊王安,你终究还是太嫩了。想当救世主?先看看自己会不会被淹死吧!”
他拿起电话:“通知下去,加大对‘地球前线’和相关环保组织的‘捐款’力度。我要让安居水务深陷泥潭,永无翻身之日!”
与此同时,未来实验室b区,气氛紧张而高效。
苏菲·陈几乎住在了实验室里,眼中布满红血丝,但精神却高度亢奋。她面前的培养皿中,一种经过基因编辑的特殊藻类正在快速繁殖。
“看!”她指着显微镜下的影像,对围拢过来的团队成员喊道,“这种'噬盐藻'能高效吸收浓缩废水中的盐分,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生物质!”
“转化率多少?”一位研究员急切地问。
“实验室环境下,理论峰值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二!”苏菲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如果能稳定量产,兰达海岸的问题就能从根源上解决!”
这个消息如同强心针,瞬间点燃了整个团队的热情。
而在非洲萨赫勒地区,临时调整后的设备布局初步显现效果。艾米丽·哈特再次来到这里,看到蓝色星花的生长区域湿度明显回升,几株濒危的花朵重新焕发生机。
“看起来,你们的补救措施有一定效果。”艾米丽对着镜头记录着,语气依旧客观,但不再像之前那样充满敌意,“但这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考验,是你们能否拿出永久性的解决方案。”
她结束拍摄,走到王安面前:“王先生,全世界都在看着你。别让我们失望,更别让那些依赖你们技术生存的人失望。”
王安点头,目光坚定:“我们会的。”
他没有告诉艾米丽,就在刚才,系统提示音响起:
【“检测到宿主主动承担技术负面责任,并投入巨额资源进行弥补。‘文明贡献度’临时冻结惩罚,评估期延长三个月。奖励:解锁‘生态工程学’初级知识包。”】
一股关于生态系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知识涌入脑海。虽然只是初级,却为他指明了更清晰的方向。
距离六个月的最后期限,还有不到四个月。安居水务的股价仍在低位徘徊,国际合作项目大多停滞,竞争对手的打压变本加厉。
但实验室里,希望的火种已被点燃。“噬盐藻”的量产测试正在进行,针对集水设备微气候影响的智能调控算法也在快速迭代。
王安站在实验室的控制中心,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眼神深邃。他知道,这场战斗远未结束。这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责任与良知的考验。他必须赢,为了安居,也为了那些期盼甘泉却不应失去家园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