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板一开了口子,其他有朋友在办厂的老板,也想要弄点后门,于是也来求姜绾。
毕竟,入驻的机会就是赚钱的机会啊。
他们给朋友申请来后门,朋友也算欠他一人情。
这个求,那个求。
秘书忙得团团转。
这会儿,聚餐已经不是聚餐了,而是变成了正儿八经的招商会。
李风临让酒店老板搬来几张桌子,方便老板们选铺位,签合同。
桌子不够,其他老板有的趴在墙上,有的趴在地上看合同,签字。
老板们都忙着呢,谁有功夫吃饭。
曾怡:------
早知道就多带几个科员过来了。
秘书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姜绾又拉着她不许她去帮秘书的忙,“你是局长啊,该有的架子要端起来。”
姜绾给曾怡夹菜,“吃饭吧,妈,你吃。”
不过姜绾刚吃了一口,就被人拉走来,到处是找她求“开后门”的,也有找李风临求情的,但求李风临的最后还是要求到姜绾头上。
就这样忙忙碌碌的,从六点钟弄到晚上十一点钟。
曾怡工作以来,都是第一次碰到这么热闹的招商盛况。
姜绾说:“哎呀,累死了,我妈累了,得去睡觉了。”
反正这边的招商都差不多了。
曾怡大致的点了一下,现场大概姜绾请了60个人,合同签了一百多份,推销出去两百左右的铺子,有要两间的,也有要一间的,有的给朋友家人申请了不少。
曾怡很满意,这算是开了个好头,只要明天让记者在日报上把报道一发,后面全省各地来入驻的商家会更多。
曾怡充满了信心。
当然,老板们也很开心。
“搭上了姜老板的顺风车,这下有钱赚了。”
“那肯定啊,临城是省府,市场的流量肯定比咱们义市大啊。”
“呵,还记得那个许卓吧?姜老板上次来义市的时候,还要给姜老板下马威来着。”
“他现在没了工作,肠子都悔青了。”
因为姜绾把塑料电风扇做起来,弘达电器的铁艺电风扇就卖不出去了,现在许卓已经被开除了。
当然就算许卓被开除,弘达电器也是好不回来了,因为铁艺电风扇这个类目就已经被市场淘汰了,
------
姜绾打了个呵欠,如果不是有人特意提起许卓,她都想不起这个人来了。
姜绾说:“我们回去休息吧。”
曾怡心疼姜绾陪着她累了,“那回去吧。”吩咐司机先开车送记者找个有传真机的地方,因为要把今天晚上的报道传真回临城日报社那边,要不然明天就来不及上新闻了。
李风临说,“我厂里就有传真机啊,我带他到我厂里吧。”
他们打开门,结果门外一群老板冲了进来。
曾怡:------
姜绾:------
这不是李风临安排的吗?怎么现在变成真的了?
这些都是被酒店老板那张大嘴巴,到处宣扬了之后,听到风声赶过来的老板。
群情汹汹,不“开后门”好像是不可能的了。
“哎呀,你们也要入驻啊,但是不行啊,这名额已经没有了啊。”姜绾还在嘴硬。
曾怡哭笑不得。
但是郁积了十几天的心情在这一刻终于消散了。
------
当天晚上,曾怡打电话回单位,让副局长指派几个科员过来,因为要处理这么多文书,一个秘书是赶不过来的了。
第二天,Z省日报刊登了红星市场面向厂家源头招商的新闻,并且附着了曾怡的业绩,一个晚上就成功签下义市龙头企业一百多家,总计224间铺位。
红星市场主打卖点,也在这一刻改变了,变成了厂家直销,低价没有中间差价。
这个宣传卖点无疑是成功的,因为老百姓最喜欢的就是物美价廉的产品,必须要低价低价再低价,最低的价格。
还有什么比工厂直销更低价呢。
只要少一个中间商,就少一道被宰的程序。
报道中还对几个工厂的优势产品做了介绍,比如说一条毛巾工厂直销是5毛钱。
特别是还把“绾家百货”和“绾云裳”入驻红星市场给夸了一通。
这一点是曾怡要求的,因为她觉得拿出姜绾的名字,对商贩们有较强的号召力,可以促进他们入驻。
看过报纸的市民,对红星市场充满了兴趣和期待,天哪这价格也实在太低了吧,这要是红星市场开门了,他们到那里买东西,能省多少钱啊。
而姜绾接到了包括陈招娣在内,其他季季红广场摊主多个电话,都是来问她是不是已经入驻红星市场了。
姜绾道:“那肯定啊。谁愿意在露天摆摊啊,到了夏天热都热死了。”
露天市场,地上是白花花的水泥汀,太阳一照,反光非常热。
目前姜绾是每天让人拉几块大冰过来放在铺子里面,加上电风扇吹着,给她的售货员降温,效果还算好。
但是等到真正三伏天七八月份,这样降温在露天也是吃不消的。
“唉,那季季红广场的名气你都不要了吗?红星市场谁听说了啊,那地方风水不好。”
姜绾霸气道:“我到哪里,哪里就有名气,我到哪里,哪里就风水好。”
当天中午,季季红广场贴出了通告,鉴于季季红露天市场将在7月1日彻底搬迁,属于季季红广场的商贩可以额外获取优待入驻红星市场,这是上级在会议之后做出的给与季季红露天市场商贩的福利,因为红星市场面对的招商对象本身是厂家,按理说,季季红广场露天市场的商贩是没有资格的。
通告中还注明了市场已经出租铺子的数量,比之于报纸上的数量又翻了一倍多,现在是五百多间了。
因为曾怡和姜绾在义市的招商还在继续。
曾怡叫来的科员已经到了,几个人还在原先的酒店包厢里面,那秘书已经奋战了一晚上了,手都写麻了,口水都干了,好在后来的科员接替了他,他可以先去睡一觉了。
姜绾并不管曾怡的事,她在打电话,找工厂,她自己的事也不少,因为她已经顶下了十八间铺子,便要找更多的供应商,就趁着在义市,顺便把这些工作做了吧。
姜绾陪着曾怡在义市呆了一天,曾怡超额地完成了曾怡想要完成的数目。
而回到临城之后,曾怡的招商部电话也响个不停,都是省内外地市看到报纸来询问情况的,有的临近市区的工厂已经直接派人赶到了临城的招商部,所以,临城这边也很忙。
日子一天天过去,红星市场的铺位越来越少,季季红广场这边的摊贩,聪明的人已经去租铺位了,有一些想不通的,仍然还在坚守。
当然,这都跟姜绾没关系了。
滚滚时代,宛若浪淘沙,总有的人会被遗留在江低,而有的人会随着时代的波涛前行,不管是主动的也好,还是被裹挟的也好。
被裹挟的是幸运的。
留下的会被淘汰。
五天之后,红星市场已经全部招商完成,没有一个空的铺位了。
曾怡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绾妹,谢谢你。”
曾怡给姜绾端了一碗燕窝汤,来到姜绾的房间。
姜绾看着曾怡依然脸色抑郁,不应该啊?
“红星市场不是已经招满了吗?”
“嗯,满了。”
“妈,那你不开心吗?”
曾怡在姜绾旁边坐下,深深地吸一口气,又吸一口气,“绾妹,你说我是不是真的没能力?当不起局长这个职位。”
姜绾讶然,“你怎么会这么想?红星市场的招商问题不是已经解决了吗?你已经给秦清这些写请愿书的人一记重重的耳光。”
曾怡苦笑,“可办法是你想的啊。如果没有你,这件事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