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夫的爹,也就是派出所的所长,叫陈昌顺。
这货快五十了,自然不会被儿子一顿“卖惨”,就轻信了他。
自己生的儿子,他还不了解是什么德行?
那准是随自己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
要是儿子不像自己,他还得怀疑是不是顶了大草原呢。
陈昌顺自己在外面,就经常沾花惹草的,睡过不少女人。
儿子这事,他心里门清。
而且儿子两口子在家吵架,他媳妇骂的那些话,自己也都听了七七八八。
事情了解的差不多了。
就是他跟那女的混在一起,搞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被人家男人知道了。
那男人也算有骨气,说什么都不要这女的了......
不过,虽说了解事情的缘由,但他并不打算,轻饶了那女人的前夫,也就是儿子口中的“王小龙”。
可不是护短,可怜儿子。
看着儿子跪在自己面前,又是扇自己巴掌,又是寻死觅活的,哪怕是演戏,他也心疼。
但这并不是,让他决心教训王小龙的主要原因。
最大的缘故,则是王小龙让他脸上无光。
镇上的人,尤其是机关单位,都传开了。
他老陈的儿子,搞破鞋,被人家男人抓到了。
人家男人腰板挺的很直,将那女人送回娘家,说什么都不再要她。
现在那女人,又后悔了,跑回来找人家复合,脸皮就别提有多厚了......
这个事,多数人听了,心里都会赞叹一句王小龙硬气。
至于那个女人,就别提了,名声要多臭就有多臭,当代“贱女人”的典范。
而作为本事件的另一个主角,他的儿子陈立夫,别人明里不说,私底下也是各种谩骂,瞧不起。
一来他儿子搞有夫之妇,就让人不齿。
二来,提上裤子不认人,玩了人家,还不对人家负责,导致人家女人,里外不是人,进退两难,杵在那,不知所措了......
哪怕他把那女人,当成“情人”公开养着,别人都不会那么唾弃他......
这下好了。
好名声都让王小龙落了,臭骂名,在他儿子这边背着。
尽管别人骂的对。
但他作为派出所的所长,这事在镇子机关单位,都传的那么热。
他要不硬气点处理这事,以后这张老脸往哪搁?
还不得让人当鞋垫子踩?
就凭这一点,他就不能让王小龙好过。
得拿掉这小子。
也让那些在私底下,对他们一家指指点点的人看看,这就是得罪我们老陈家的下场。
惹怒了我们,就砸了你们的饭碗。
在这乡镇一亩三分地,一个小小单位的科员,还治不了你们?
说白了,他这是要杀鸡给猴看。
让全镇的机关单位都瞧瞧,再敢议论这事,就是王小龙的下场。
也是给这些人提个醒,牵涉到我老陈家的事,你们少在底下嚼舌根子。
毕竟,他自己干了太多见不得光的事。
要是被人捅出来了,都这么议论,那还得了?
“儿啊,放心吧,这王小龙欺人太甚,爹给你出头,拿掉他,砸了他在水利站的饭碗!”
陈昌顺对儿子陈立夫道。
打小陈立夫遇到了什么事,都是一阵卖惨,缠着他爹,他爹就给他办了。
这次听到他爹这么说,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砰砰砰~”
给他爹磕头。
“爸,等你老了,我一定好好孝顺你,这王小龙骑我脖子上拉屎,把我不当人看,爸你要是能替我出这口气,以后你说什么,我都听你的。”
陈立夫给他爹保证着。
这臭小子什么德性,陈昌顺还能不了解?
他要能听自己的话,太阳就打西边出来了。
不过这话,听在心里也高兴。
脸上露出满意的笑。
“好,你这臭小子,说话要算数,以后好好听我的话,在派出所安稳干着,这些年,爸爸会给你铺好路,关系也都打点好,等我一退休,这个位置就是你的。”
陈昌顺跟儿子说道。
小地方“门阀”社会严重。
在机关单位最甚。
别说这会儿了,在后世,互联网上不是还曝出过一个视频嘛。
那个小学生,说自己以后的梦想。
他说他爷爷是银行的行长,他妈妈也是银行的行长,他以后,要继承他们的衣钵,也要当银行的行长。
好家伙,银行成他家的了,好似这个银行的行长,只要他想当就能当。
而且,话语里透露着理所当然。
他爷爷和他妈妈都是银行的行长,他以后也成为银行的行长,这不“子承祖业”的事嘛......
一个小学生,那么小的年龄,为何会有这种思想?
这肯定不是娘胎里带出来的。
也不可能,是他自己坐那琢磨出来的。
多半是家里人,就是这么告诉他,让他从小立的志向。
就像现在的陈昌顺,教育儿子陈立夫时一样。
让儿子知道,只要他好好干,按着自己规划的路子走,这派出所所长的位置,就是他的。
这种事,在乡镇这样的小地方,太稀疏平常了。
平常到,大家遇到这样的事,都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所长的儿子当所长,这不是应该的嘛?甚至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至于乡村的村书记,那装都不会装。
选来选去,基本上村书记就在几个大家族里诞生。
这一届书记这个家族当,文书那个家族当,会计、副主任、委员谁当,都有数。
下一届再换着来。
那位说,村里选举都是自愿的,我就不选他们,能怎么滴?
确实不怎么滴,但起不了作用。
这些村干部,在村里这么多年,早培养了一批围着他们转的人。
只要人家能拉来选票,这个村书记就不会跑到外人手里。
能对他们造成选票威胁的候选人,也只有他们那一伙的几个家族,互相间都熟络。
像陈昌顺这派出所的所长,未来想让儿子“接班”,还得装模作,从多少年前就开始规划、铺路,走各种流程。
村里的选举,老书记退下来,想让自己的儿子上,那就是一句话的事。
后来在外面混的游子,都觉得外面不好混,但无论多难,从没人想过回家。
因为小地方,更踏马难混。
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训言。
多少年来都是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