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役闻言,笑容更加热情且恭敬,“秀才老爷,通判大人找您一叙。”
于是,陈延只得和纪溢之等人分别,让他们各自去做自己的事情,不用等他。
府衙一处幽静的屋内。
陈延还未进去,便听到一醇厚的嗓音传来。
“延哥儿,你来了!”
“通判大人安好!”陈延笑眯眯的鞠躬行礼。
瞧这精神面貌,看得出来,周县令升官后过得很是滋润。
闻言,周通判瞪了陈延一眼,满脸的不喜,“可不兴和我这般生分了啊!”
话落,也不等陈延说什么,径直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厉害啊你小子,不愧是你,谁能知道你竟然能考了个小三元啊!哎!便宜刚上任的那县令了,白捡得的政绩,啧!”
政绩这东西啊,真就讲究个运道。
陈延笑而不语。
周县令也就是说说,要说谁得了陈延最大的助力,必须是他了。
不然他现在哪可能在通判这个位置上,说不定还在临川县当县令了,没有升迁、没有平调,甚至直接被遗忘都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而因为有了陈延,自己的政绩那是手到擒来,这不,很快就是升迁到了通判。
所以啊,他是非常感谢陈延的,一方面亲近他是因为对这个人的欣赏,一方面是因为感激和她背后的势力,他分得很清楚。
“今日叫你来,其实是因为一件事儿。”
陈延疑惑的看着他。
“你现在是秀才了,还是案首,这进入府学和县学那都是非常容易的,只是,这两个去处都不算是最好的选择,
正巧,我和青梧书院的院长有些交际,手里有一封推荐信,可以去报考此书院,青梧书院是大梁四大书院之一,那教学能力和师资力量各方面绝对比府学和县学好,所以,你懂我意思吧?”
周通判看着陈延,目光炯炯。
他相信陈延一定不会选择府学或者县学的,他一定会在四大书院之间选择一个,而有推荐信的青梧书院其实是最好的选择,距离梧州府不算很远,依照他对家里人的看重和亲近,周通判认为最后陈延一定会选择青梧书院的。
陈延听到这话,先是朝着周通判鞠躬行了一礼,而后笑着道,“多谢大人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我其实并不打算选择书院或者府学县学读书,我……”
不等陈延说完,周通判就惊呼出声,“为何!?”
他想来想去,也没想到陈延会不进入书院也不进入府学和县学。
不继续攻读,不进入有师资力量的书院,他后面的科举可见有多难。
科举一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过去的,那都是绝对有实力的人,自学,考上的机会很渺小,但,若是陈延的话,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可,放着这么好的资源不去争取,为何要自己埋头苦学,让那个科举高中的机会便小?
周通判不解极了,急得他都往前蹿了好几步。
陈延失笑,周通判什么时候这么急躁了,他还没说完呢。
“大人稍安勿躁,我还没说完呢,我不打算去府学县学还有书院是因为我自己拜了一位师父,正巧,今日遇见了大人,延便在此邀请大人后日有空可去陈家坳吃我的拜师酒。”
周通判惊呆了一瞬。
原是拜了师父。
可,“你拜的师父是?”
“您应该不认识,是我表兄为我寻找的一位先生,姓冯,日后我打算跟着他学习。”
其余的话,陈延不打算多说什么。
表兄?
周通判心思百转,想了又想,这延哥儿有表兄吗?
而后,下一秒,他突然福至心灵,想到了什么。
那表兄该不会是太子殿下吧?
毕竟,当初太子殿下被救,就是因为受伤被延哥儿一家所救,为免暴露身份,用的就是延哥儿表兄的身份。
嘶!
周通判觉得自己真相了!
“好好好!有专门的师父教导自然是比去书院更加好的。”
毕竟是一对一,和书院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最重要的是,他认为,太子殿下送来的人难道会是什么简单的人物吗?那绝对不可能啊!
这位冯先生定然是大有来头的。
啧!
突然好羡慕延哥儿是怎么回事?
若是当初救下太子殿下的人是他又会是什么样的?
周通判想了一会儿,而后摇摇头。
他真是天真得很,太子殿下那样的人怎么可能因为一个救命之恩就对延哥儿以及他一家人那么好,铁定还有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