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天亮明天真能到家吗?”
靳小琪裹紧了军大衣,可依旧冻得瑟瑟发抖。
西北风从车门的缝隙不停地往里钻,还夹杂着细小的冰碴儿。
这会儿一张嘴说话,牙齿都在不停地打颤。
“应该差不多,你父母是几点的火车?”
“只说是下午,具体几点信上也没说清楚!”
随后两人又陷入了沉默,大伯哥和弟媳妇还真没什么可聊的。
过了一会儿,李天明犹豫着开了口。
“选这么个日子,你家里人……没意见吧?”
本来李天明的计划是,天亮最好能在12月初回来探亲,那时候天还不算太冷,把两个人的婚事给办了。
而且,还不耽误过年。
结果探亲的日子一拖再拖,今天是腊月二十四,都到年根儿底下了。
天亮就算是明天能如期回来,还得再准备两天,腊月二十七结婚,靳小琪的娘家人折腾这一趟,把春节都给搅和了。
“哥!我妈在信里没说什么。”
有没有的,现在也只能这样了。
进了市区,雪势渐大,李天明放慢了车速。
街面上的人不少,都是趁着周末休息出门采办年货的。
前些年,连农历新年都成了四旧,农村好一点儿,城里人甚至还被要求过革命化的春节。
如今xx帮倒台,那些混账规矩也都被一扫而光,人们的心气顺了,对动乱后的第一个新年,也格外的期待。
李天明一路开到了海城东站,找了个不碍事的地方把车停好。
两人进了候车大厅,里面没什么人。
不像后来,随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每逢临近春节,火车站都挤满了人,形成了很有中国特色的临时性大迁徙——春运!
靳小琪先去找车站的工作人员询问了火车到站的情况,随后两人便在候车大厅四下找了起来。
“小琪!”
正四下张望的靳小琪,顿时怔住了,许久不曾听到过的熟悉声音,连忙循声看去。
“妈!”
喊了一声,快步跑了过去。
李天明在后面跟着,离得近了,看着正围着靳小琪嘘寒问暖的一对中年夫妇,还有他们身侧的青年。
“小琪!”
靳母轻抚着靳小琪的脸,眼泪止不住地落下。
母女两个已经很长时间没见面了。
“你在这边过得还好?”
尽管靳小琪在家信里说得自己在这边一切都好。
可靳母也只当小女儿是报喜不报忧,刚刚还想着,原先在家白白净净的女儿,常年在田间地头劳作,还指不定变成什么样子了。
真的见着了,靳小琪方才扑进她怀里的那一瞬,靳母不禁一阵恍惚。
个子好像还长高了一点儿。
而且,和之前在家里的时候相比,好像还变胖了。
“不哭了,不哭了!”
靳小琪眼眶含着泪,硬挤出了一张笑脸,抬手替靳母拭去了脸上的泪水。
“我真的挺好的,妈,您不是都看见了吗?”
母女两个寒暄了一阵,靳小琪这才想起来,李天明还在一旁呢。
“爸、妈,大哥,这就是天亮的大哥!”
方才靳父和靳立桐就在打量着李天明,原想着这就是靳小琪的对象,没想到是对象的大哥。
“叔,婶子,我是天亮的大哥,李天明!”
“哦!你……你好!”
靳小琪也曾在家信里提到过李天明,在她的描述中,李天明是个顶有本事的人。
“这地方冷,咱们就别在这儿聊了。”
得知靳小琪父母和哥哥要来海城,李天明提前给孙立打了电话,在钢铁厂的招待所安排好了房间。
“小琪,知道在哪下车吗?”
现在外面下着雪,总不能让靳父靳母坐在车斗里送过去。
来的路上,李天明就和靳小琪商量好了,等接到人,由她带着坐公交车去钢铁厂。
“知道!那个……哥,不麻烦吧?”
“没事,都是自己人,有啥麻烦的!”
说着,接过了行李,带着几人一起去了东站广场,这里也是很多公交车的始发站,坐50路能直接到钢铁厂的大门口附近。
靳小琪带着家人上了车,目送着公交车驶离,李天明这才去找他的大解放。
等他赶到钢铁厂的大门口,靳小琪等人也到了。
“走吧!先安顿好!”
钢铁厂招待所这边,孙立已经通知过了,报上名字,工作人员带着几人上楼。
“小琪,你在这儿陪着你爸妈,我出去一趟,等会儿咱们去吃饭!”
交代完,李天明离开招待所,先去找了孙立。
见到李天明,孙立还挺意外,问过才知道,他已经把接靳小琪的父母接来了。
“接来了?我都和你说了,先来厂里,我安排车去接嘛!”
孙立的老丈人是钢铁厂车队的队长,用车很方便。
“太麻烦了,我弟妹带着她父母坐公交车过来的!”
说着,接过孙立的烟。
“孙哥,拜托你的事……”
孙立笑道:“你的事,我还能不上心,都安排好了,何师傅掌勺,保准让你有面子!”
“得嘞,孙哥,谢谢啦!”
“咱们哥俩还用得着说这个!”
孙福满如今能坐上钢铁厂革委代理主任的位置,这里面多多少少有李天明的关系。
孙立心里门儿清。
李天明能不计前嫌,单凭这一点,就足够他们伯侄两个感激不尽的了。
“你要是真想谢我……我这里还真有个事要求你呢!”
“鱼!”
孙立朝李天明竖起了大拇指:“还真是没有你猜不到的,天明,我知道你现在忙,可厂里的物资确实不足,工人们现在意见都挺大的,你看……能不能帮哥哥这个忙?”
“问题倒是不大,不过,有些话我得说在头里,明年要是再往厂里送鱼,可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最开始往厂里送鱼,李天明急着赚钱,完全没有节制地大肆捕捞。
事实上从73年开始,李天明就曾和孙立说过,苇海里的鱼也不多了,以前一网下去,少说能打上来百十斤的鱼,后来想凑够一车,得十几个有经验的壮劳力,忙活小半天。
再这么下去,苇海里的鱼迟早得绝种。
好处都让他们给得了,以后子孙后代非得跳着脚的骂街。
“明白,这样吧,一个月送两车,没问题吧!”
多寡不论,只要有就行。
“没问题!”
“还有个事,你们村养殖场的猪……还有大棚的菜……明年好歹给我留点儿!”
孙立已经知道了,李天明把李家台子今年的农副产品,全都卖给了部队。
这件事,他早就想和李天明聊聊了。
只是一直没好意思开口。
当初虽然是楚明玉下的命令,可孙福满的做法,让孙立这个做侄子的都感到不齿。
现如今楚明玉倒台,王作先复出,李天明又成了市领导跟前的大红人。
这条线,无论如何,孙立也得续上。
“孙哥,这个事现在不忙说,等明年咱们再定也不迟!”
李天明说着起身,他还得去找李学军。
今天晚上这一顿算是会亲家了,他们男方这边得有长辈坐镇才行。
“孙哥,晚上你得来!”
“放心,肯定到!”
两人说定,李天明上楼又找到了李学军。
把事情说了一遍,得知靳小琪的父母已经到了,李学军连忙放下手头的工作,就要去招待所见未来的亲家公婆。
“大伯,不急!”
“啥不急,小琪的父母到了,我要是不露面,到时候,让人家挑咱们的礼。”
李天明忙道:“您放心,我都安排好了,今天晚上在招待所摆一桌,一食堂的何师傅掌勺。再说了,您总得给小琪和她爸妈留点儿时间,说说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