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整个非洲区的宏观地貌和植被系统,您还满意吧?” 李工笑着问道,
陪同刘楚从那片广袤的稀树草原区边缘走出,阳光将他黝黑的脸庞映照得更加亮堂。
刘楚笑着点头:“非常震撼,李工。你们团队的手笔,真是让人叹为观止。这大框架已经立住了,接下来,我想重点看看咱们为那些真正的‘主人’——动物们准备的家园,具体是什么样子的。”
李工一听这话,脸上露出自信十足的笑容,侧身引路,声音也洪亮了几分:“哈哈,园长,保证让您眼前一亮!我们第一个建成的核心动物栖息地,就是为‘草原闪电’——猎豹,量身打造的‘猎豹平原’。这边请!”
跟随着李工的脚步,他们绕过一片精心布置的、由低矮灌木和仿真岩石构成的缓坡。
视野豁然开朗。
一个占地颇广、向下凹陷的区域展现在眼前。这便是猎豹的专属领地,与其说是“陷坑”,不如说是一片被巧妙抬高的土石丘陵环抱着的微缩草原,一览无余。
阳光倾泻而下,照亮了这片精心雕琢的土地。
平缓起伏的地面上,覆盖着与外界稀树草原同品种的、略显枯黄的草甸。其间点缀着几丛耐旱的低矮灌木和几棵形态优雅的金合欢树——它们枝叶稀疏,不会过多遮挡阳光,正是猎豹喜欢的环境。
几块大小不一的仿真岩石散落在草地上,其中一块较大岩石的顶部被打磨得较为平滑,显然是为猎豹登高远眺准备的。
靠近“山壁”的一侧,几处用天然材料搭建的、半隐蔽式的洞穴入口若隐若现,那是为猎豹准备的巢穴和休憩之所。一些粗壮的、表面带有抓痕的仿真枯木被巧妙地固定在地面,看样子是给猎豹磨爪和玩耍的玩具。
在环抱这片“平原”的土坡外侧,靠近游客主干道的一面,几栋与土坡融为一体的低矮建筑几乎看不出人工痕迹。
李工介绍道:“园长,那一排是配套的功能区。最左边是饲养员工作室和食品调配间;中间是动物诊室,配备了基础的检查和急救设备;右边则是中央监控室和员工休息区。所有建筑都做了覆土和植被伪装处理,力求不破坏整体的自然观感。”
刘楚的目光细细扫过这片生机勃勃的“猎豹平原”。没有传统动物园那种冰冷刺眼的金属围栏,也没有令人压抑的高墙电网。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地势与巧妙设计的完美结合。
“这里的防逃逸措施,是如何实现的?”刘楚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李工带着刘楚走近“陷坑”的边缘,那里正是游客未来的参观步道。
步道由一种掺杂了赭石粉末的环保混凝土铺设而成,表面被打磨出细腻的纹理,踩上去既防滑又有质感,颜色与周围的沙土几乎融为一体。
步道的内侧,并非生硬的护栏,而是一道向下倾斜、坡度极大的光滑岩壁。这岩壁显然经过精心打磨和特殊涂层处理,表面光洁如镜,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供攀爬的着力点。岩壁底部与猎豹活动区域的地面之间,还有一道约两米宽的、铺满了圆润鹅卵石的隔离带。
“园长您看,”李工指着那光滑的岩壁,“这便是我们的第一道屏障。这种坡度和光滑度,即便是身手敏捷的猎豹也难以逾越。岩壁的高度经过精确计算,确保它们无法一跃而出。底部的鹅卵石带,则是为了防止它们尝试挖掘,同时也是一道视觉缓冲。”
游客步道的外侧,则种植着茂密的、一人多高的非洲特色灌木丛,既美化了环境,也形成了一道天然的视觉屏障,避免对面的游客活动对猎豹造成过多干扰。
垃圾桶被设计成了仿非洲土着部落使用的陶罐造型,表面还做出了风化的粗糙质感,巧妙地融入了景观之中。连步道边缘铺设的排水沟盖板,都特意选用了带有仿石材纹理的复合材料。
更让刘楚赞赏的是,在一些关键的观察点,游客步道内侧的这道“屏障”被替换成了巨大的单向透视玻璃。
从游客这边看去,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猎豹的一举一动,而从猎豹的角度看,外面则是一片模糊的、如同岩壁般的景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类活动对它们的惊扰。玻璃的边缘与周围的岩石、土壤通过特殊的嵌合工艺完美衔接,几乎看不出破绽。
“考虑到夏季非洲区域可能出现的高温天气,”李工抬头指向天空,“我们在这片‘猎豹平原’的上方,设计了一个巨大的可开合式玻璃穹顶。”
刘楚顺着他的指示望去,只见数道轻巧而坚固的合金骨架支撑着透明的玻璃顶棚,覆盖了整个猎豹活动区域。这玻璃并非普通材质,而是带有特殊涂层,能有效隔绝紫外线和过量红外线。
“在天气晴好、温度适宜的时候,穹顶会保持敞开,让猎豹充分享受阳光和自然通风。”李工解释道,“一旦传感器监测到日照过强或区域内温度超过预设阈值,穹顶会自动闭合,同时启动内部的微气候调节系统,为猎豹提供一个凉爽舒适的环境。当然,也可以手动控制。”
更令刘楚感到新奇的是,一条独立的、略微抬高的游客栈道,从主步道区分叉而出,盘旋向上,一直延伸到玻璃穹顶的顶部。
这意味着,游客将有机会站在穹顶之上,透过脚下坚固的透明玻璃,俯瞰整个猎豹平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上帝视角”观察这些草原精灵的日常生活。栈道的材质也是仿木纹的复合材料,栏杆则做成了粗犷的绳索与原木结合的样式。
在这条通往穹顶的栈道入口处,以及几个视野开阔的平地区域,都设置了小型的观赏平台。
平台上不仅有供游客休憩的、造型古朴的木质长椅——长椅的扶手被雕刻成了非洲象的头部造型;旁边还立着几块设计精美的电子保育宣传板。这些电子板的外框用的是仿真树皮包裹,屏幕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动态展示着关于猎豹的科普知识、青瑶山庄为保护它们所做的努力、以及当前栖息地内每只猎豹的档案信息(暂未录入)。
在一个特别显眼的位置,刘楚还看到了一个制作得极为可爱的打赏箱。
整体造型是一只用藤条编织的、憨态可掬的卡通小猎豹,张着嘴巴,嘴边挂着一个木牌,上面用儿童化的字体写着“打赏一口小肉肉嘛?”,用于游客自愿为猎豹保育项目捐款。
旁边还设有一个小小的讲解员区域,一个半月形的、用石块垒砌的台子,台面上预留了麦克风接口和放置资料的凹槽,显然是为日后安排专业讲解员进行现场科普互动做准备。
刘楚微微点头,这种将动物福利、游客体验、科普教育以及趣味互动巧妙融合的设计,正是他所追求的。
每一个细节,从宏观的生态模拟到微观的设施布置,都体现着用心与专业。这“猎豹平原”虽还未有真正的猎豹入住,但一个安全、舒适又充满野趣的家园雏形,已然完美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