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
邺城外,四十万大军望着如此雄关,不免心神震撼。
果然,在庞大的钱财作为动力之下,一切皆有可能。
话说回来,哪怕是曹操,也有些许的惊诧之色。
他北征之前倒是来了一次,可这北征回来之后,再次看到邺城,却是真的惊讶了。
唐老爷心中嘀咕,‘果然,基建狂魔什么的,那都是有基因刻在骨子里面的。’
邺城的城墙高逾十丈,青灰砖石垒砌如铁,城头旌旗猎猎,玄色“魏”字大纛在风中翻卷。
城墙之上无数玄甲士卒手持长刀长枪在城头来回巡逻,护卫着这一座新的,北方巨城。
护城河宽如长练,波光粼粼中倒映着城楼飞檐的剪影,箭楼与角楼森然矗立,兵卒甲胄寒光隐现——这座曾被袁绍视为河北咽喉的坚城,如今已成曹操问鼎天下的基石。
“哈哈哈哈!看来,某回来的正是时候啊?!”
曹操仰天长啸,豪迈不已。
哪怕是灭国高句丽,焚灭王城的那一刻,都不如此时心中畅快!
衣锦还乡不说,就连这乡,也换了模样。
“求臻,走!陪着某,好好的逛逛咱们日后的都城!”
曹老板一把抓过贤婿,扯着唐军师,迈开大步就往城内走去。
其他文武一乐,纷纷安排好麾下士卒,跟在二人身后往城内走去。
若是不出意外,日后他们会在此城住上很久的吧?既如此,谁又能不想好好的欣赏一番呢?
众人入城,一入目,最为显眼的却还是那城西北的铜雀台。
没错,铜雀台依旧出现了。
只不过,目的却不是为了锁江东二乔,而是为了彰显文治武功。
铜雀台拔地而起,台高十丈,连阙凌空,台上重檐歇山顶的楼阁鎏金点翠,似一只展翅金鹏俯瞰漳河。
此台凝聚着邺城的文脉与武魄,皆被这座高台收束成霸业的图腾。
铜雀台侧,金虎、冰井二台遥相呼应,冰井台下深窖藏冰千斛,盛夏时剖冰分赐百官,凉气森森中透着一丝奢靡的威权。再一侧的金虎台则透露着无穷杀伐之气。
金虎台前立有十二尊青铜白虎雕像,虎口衔剑,震慑四方诸侯。
此台为邺城军事防御与指挥中枢,台内驻有精锐守军,配备弩机、滚木等防御器械,与城墙形成立体防线。金虎台底层更设有大型武库,储藏铠甲、刀剑、弓弩等军械。
更是未来曹魏集团的行政与情报枢纽,单论重要程度,这金虎台,可比铜雀,冰井重要得多。
“此三台如何?求臻,哈哈哈!”
曹操豪迈指向西北三台,看向自家贤婿笑道。
“此三台,可镇天下文武!哈哈哈哈!”
“求臻懂某,哈哈哈!”
二人穿过朱雀门,一条二十丈宽的青石御道笔直贯穿南北,道旁槐柳成荫,车马粼粼。
北城官署林立,尚书台青瓦朱门;司空府邸飞阁流丹,门客儒生捧简疾行,空气里浮动着新墨与竹简的清香。
转过鼓楼向南,市井喧嚣扑面而来:胡商驼队卸下西域琉璃与蜀锦,酒肆旗幡上书“中山冬酿”,屠案上的彘首还滴着血水,而隔壁书肆中,蔡侯纸抄录的《孙子略解》已被士人争购一空。
偶尔有虎贲卫纵马驰过,人群倏然避让,转眼又聚拢如常——乱世中的邺城,竟透出几分太平安乐。
虽然如今的邺城还未有诸多大佬齐聚,但其繁盛景象依然可见一斑。
诸多文武虽然未曾搬入,可,诸多文武的府邸,倒是建设的相当恢宏大气!
没错,他唐老爷的司空府很合他唐老爷的口味。
当然,在司空府右侧,有一丞相府,已然建造完毕,司空府左侧,却是还有一府邸正在建造,但还未竣工。
不过,从这施工现场来看,此府的规格绝对绝对大的一批!
显然,唐显很清楚,那就是未来的魏王府了。
还在他家隔壁......
他老丈人是打算彻底将家立在他唐老爷隔壁了......
一行人溜达至城东,只见城东闾里炊烟袅袅,夯土墙围合的里坊中,青州流民与河北旧户比邻而居。
在迁民实邺的政令下,在白花花的银子的吸引下,十万户流离者在此编户授田,茅檐下老农用兖州口音教孙儿辨识“屯田都尉”签发的木契,而隔壁院落里,幽州来的铁匠正为宿卫打造环首刀。
直到夕阳西沉,漳河畔的官渡码头仍舟楫如织,淮南稻米与并州战马在此吞吐。
邺城一地,一行人愣是走了一天,也好好的认识到了他们未来所居之地的繁华。
“某看见了这些年的战果,倒是值了,哈哈。”
丞相府内,曹操带着这一批自高句丽班师回来的文武开宴。
美酒珍馐,各上千盘,宛如流水一般无休止的出现在这场大席之内。
自高句丽拿来的战利品,山上王王室的妃嫔宫女,在这个丞相府变为了歌女舞妓,异域风情融合着美酒珍馐的香气,兹轻轻一嗅,人便有了轻飘飘的醉意。
“主公征战多年,为的,乃是天下百姓!”
“不错,看看如今的北方,再看看南方!高下立判啊!”
“然也,主公之才,乃上天所授!当为结束此战火动乱,给天下万民一个平安喜乐!”
“哈哈哈,今夜不谈国事,诸君,饮胜!”
曹操居于上首,闻言哈哈大笑。
“饮胜!!!”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宴会厅内的欢快氛围推至巅峰。
自幽州始,从高句丽结束。
厅内这群人不知吃了多少北地风沙,如今,也算是终于能回到自家地盘,好好的休息一番了。
莫看他们现在生活过的那叫一个滋润,可,不吹牛逼,这些,都是他们拿命换回来的!
说句这都是他们应得的,那都丝毫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