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轧钢厂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很多产品容易被模仿甚至是超越的工厂,都面临到了这个问题。
以至于很多工厂都有大批的产品积压。
厂里的资金因此没法回笼,也就没法继续生产、研发。
工人也面临着没活儿可干,工厂就更面临着关闭的风险。
整个一个恶性循环。
幸好,幸好这时候廖永明出现了,竟然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就帮他们卖出去了不少货。
虽说这点儿量根本没法跟在广交会的订单相比。
可只要积压的产品能卖出去一部分,能让工厂的资金回笼,那就是救命。
所以,对这些厂长来说,廖永明简直就是他们的救星。
不仅合作上的事儿谈的很顺利,甚至这帮厂长们都开始拍廖永明的马屁了。
这可不就将轧钢厂刘厂长给急的够呛。
棉纺厂的背包、布料,扣子厂的扣子,厨具厂的小玩意儿,还有文具厂、灯泡厂等等工厂的产品,对廖永明来说都好卖。
可他们轧钢厂的电烤箱,廖永明暂时还真不容易卖给个人。
别看这东西提成多,可李堃那帮人根本没人愿意卖,毕竟卖这个成功率太低。
提成再高,到时候拿不到那也没用。
所以轧钢厂刘厂长逮到机会,就赶紧把别人挤走,自己往廖永明跟前凑。
好让廖永明多想想办法,也能救他们轧钢厂于水火。
可这事儿哪那么好办呀!
廖永明也只能安慰安慰刘厂长,然后答应把这事儿放心里,尽可能的帮轧钢厂想想办法。
一顿海鲜大餐果然把廖永明吃的很美。
合作也一晚上全部谈成。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在9月30号傍晚,顺利带着家里人一块儿去省城了。
“大哥大嫂你们放心,兴邦跟兴业在省城玩的可好了。
陆强陆壮天天陪着他们俩到处跑,几个小孩儿身体都比之前更壮实了。
诶?
二哥,二嫂已经出发去参加广交会了?
怎么样?
又传回来啥消息了没?
这回广交会,二嫂是不是又大展神威了?”
张桂荣这时候已经带着孙河,跟着A市的队伍一起去参加广交会了。
因为没办法给廖母过生日,张桂荣当厂长平时也忙的不行,根本没时间亲手为廖母准备礼物。
所以张桂荣离开前就说了,等到了广交会她会给廖母挑一份精美的礼物。
其实她有这个心就足够了,廖家人尤其是廖父廖母根本不在意这些。
一家人和和美美、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重要。
“四姐四姐夫,国庆你们俩有时间吧?
那行,回头咱一块儿走。
对了四姐,你联系三姐了吗?
国庆三姐夫歇班吗?
他们俩要不要也一块儿去省城?”
即使不太想见,可廖永明还是得问上一句。
“不知道啊。
上次我去看三姐,她说不确定三姐夫国庆能不能歇班。
说这事儿得临近了才能定。”
廖永明翻了个白眼儿,他就瞧不惯三姐廖建华这样儿。
自己亲妈过生日,她自己在棉纺厂又不是歇不了班,怎么就定不下来了?
怎么就非得等唐宋确定了时间,这事儿才能定?
这明摆着就是没把廖母放心里,啥事儿都得听唐宋的来定。
“随她吧。
四姐你明儿告诉三姐一声,咱30号晚上6点半准时出发。
7点半的时候,我车会经过他们唐家的麻辣拌铺子。
她要是想去就在那儿等着。
要是还不确定,到时候我可没时间等她做决定!”
廖永明就这态度,三姐爱去不去,没她廖永明反而觉得廖家一家子人过的更自在。
其他人都确定了,现在唯一需要劝的,就是廖永明的干爹钱金盾老爷子了。
虽说钱老爷子是廖永明的干爹,但干爹毕竟不是亲的。
所以醉心于公益宣传事业的钱老爷子,并不想跟着一块儿去省城。
之前大家伙都住一起,他跟着一块儿庆祝生日、一块儿过年也就过了。
可距离这么远,钱老爷子就不想特意去省城了,打扰廖家一大家子的团聚。
“干爹,您这也太见外了,咱不就是一家子嘛,什么打不打扰的。
你不去打扰,我爸妈才不高兴呢。
再说我爸跟您又那么聊的来,您就更得去了。
正好,您还可以去省城看看我租的那1000亩地。
您可得好好看看这块儿地现在是什么样,等过个两三年、甚至是三五年,到时候您再看看,准能超出您的想象。
干爹,您就跟我一起去呗。
对了,等您去省城,我还可以介绍省机械厂的李国强厂长给您认识。
他跟您一样,对机械都很有研究。
就是吧,有可能他被我不小心给坑了,这一年他醉心于研究都瘦的快脱相了,弄的我心里都不落忍。”
啥研究至于这么难?
快一年时间不但研究不出来,竟然还能把人折磨的瘦脱相了?
钱金盾老爷子都有点怀疑,廖永明口中的那个李国强真是省机械厂的厂长吗?
“你让那个李厂长研究的啥?
外骨骼?
这是什么东西?
嘶~~~
你怎么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难怪……难怪……”
难怪那个李国强厂长带着人研究了一年,还研究不出来呢。
这外骨骼只是廖永明的一个想法,根本就找不到有关的理论支撑,想要从空白阶段直接开始研究,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干爹,您看您宣传公益也忙活了一年了,您也歇几天呗。
正好跟我去趟省城,顺便还能去省机械厂指导一下李国强厂长。”
廖永明好说歹说,总算是把干爹钱金盾老爷子给说动了。
9月30号傍晚,廖永明与廖家大哥大嫂、二哥、三姐三姐夫、四姐四姐夫,还有干爹钱金盾老爷子,一起坐上了赵海涛和赵海波兄弟俩开的大货车,往省城赶。
对了,车上自然不能少了“炸鸡”和它现在的9个媳妇儿。
车开了一路,廖永明就教育了“炸鸡”一路。
怎么才一个月不见,“炸鸡”的媳妇就又增加了?
可惜,等大货车都开到了省城的家里,廖永明也没把“炸鸡”给教育好。
廖永明正跟“炸鸡”在车上大眼瞪小眼呢。
结果就听见自家院子里哭哭嚷嚷的,似乎是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