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宇宁费了半天口舌,赵建国看见他还真有点儿急了,这才答应下来。不过又说这钱有点儿太多了。都差不多是他工资的两倍了。
看着这赵建国的腻歪,季宇宁没好气的说,多了的,算提前给他的奖金。
他这次想买个几十套,估计30套左右差不多了,这个年代一般普通的四合院,大概四五千块钱一套,当然院子越大越贵,如果30套左右,那就是一二十万的价格。
这钱当然不会直接给赵建国。
这钱已经以侨汇的方式汇进来,汇到他父母的名下。
赵建国作为经手的人,唯一能做手脚的,无非就是买的房子的价格。
不过他还是觉得他这个哥们不至于怎么样。
而且这次买房,他估计也就花个十几万,花不了太多的钱。
因为京城市现在最好最大的四合院,并不在房管局手里面,那都是在一些大的单位手里面的。
季宇宁又和赵建国详细交代了一下买房的注意事项。
最关键的,是房子所在的地段。
他向赵建国灌输的思想,就是地段最重要。只要地段好,哪怕房子破破烂烂都行。
接下来,就是赵建国去各个房产局去打听消息了。
季宇宁出了文化局大院,又骑车来到了沙滩的五四大院。
他跑到全国作协和文化部打了一个转儿,弄得大家一惊一乍的。
达到目的以后,他又离开了五四大院,向北,直奔北影厂。
骑到北影厂的时候,已经中午了。
看看正是午饭时间,季宇宁想了想,决定先去谢铁骊谢导家。
到了谢导家,他才知道自己真的来对地方了。
谢导正在自己家请客,请客的对象是上影厂的谢晋。作陪的是北影厂的谢添谢老爷子。
今天,这三谢难得的凑在一起了。
菜刚端上桌,季宇宁就到了。
他觉得他今天是在正确的时间点,来到了正确的地方。
“哎,小季你小子怎么跑回来了?怎么跑这儿来了?”
“哎呀,谢导,我这是闻着味儿跑来的。”
谢导家客厅里是一股子香油味儿,谢导今天做的菜,主菜就是那个拿手的响油鳝糊。
季宇宁可是吃过一回。他私下里名之为香油鳝糊。
“小季啊,你小子隔着太平洋都能闻见味儿,这鼻子是真够灵的。”
谢添看见他的小徒弟突然出现,挺高兴。
看着他这个师傅,季宇宁不禁想到大前年,他师傅说的那句话,赶得早不如赶得巧。
他今天就是赶巧了。
谢晋这次来京城,还是为了那个季宇宁编的剧本《高山下的花环》。
这位谢导在饭桌上很是幽默的说,差不多所有的领导,都想关心一下这个剧本。
都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哪怕实际上什么都没说,也要表示一下自己的态度。
“那谢导,那部里的陈部长什么意见?”
季宇宁听了也有点儿无奈,这两个月了,剧本还是在征求意见的状态。
实际上他的这个剧本已经跟前世没什么区别了。
“陈部长看的很仔细,他觉得你的这个剧本完成度还可以。
他提的一些意见都是一些小的方面的,问题不大。
我觉得部里面电影局审核剧本,应该问题不大。
现在部队里面倒是很慎重。总政刘部长那边也在看。”
季宇宁觉得按照这样的进度,这部电影要开拍,怎么着都得明年了。
几个人闲聊中,说到明年国内电影要参加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事情。
“前几天电影局已经确定了,参赛的影片,就是老谢你们上影今年出的那部《燕归来》。
我这是后来才知道的,我都不知道怎么确定的这部影片。”
“谢导,这片子导演谁啊?”
“这片子的导演姓傅,还不到40岁,原来是海燕厂的,这是他第1部独自执导的电影。
他是鄂省人,最早是京城电影学院毕业的。
70年代中期的时候,好像拍过一个纪录片。
其他的我也不怎么了解了。
吴贻弓当时做导演助理、副导演的时候,这个小傅还是场记呢,也不知道怎么突然就上来了。”
“其实这部电影《燕归来》,我看着也就一般啊。
远比不上小季自己导的那两部电影。”
“这柏林电影节好像刚换了艺术总监,现在对于咱们国内去参赛挺重视,所以是人家主动提的,咱们这边倒是确定的挺快。”
季宇宁知道这部电影《燕归来》是国内电影第1次参加柏林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实际上参赛影片并不是人家电影节选片选的,而是国内这边的电影局领导定的,就这部电影了。
可惜前世这部电影明年年初在柏林电影节表现的不怎么样。在展映的时候,基本上就没几个人看,而且带去的拷贝也是质量极差,与其说是参赛和展示,还不如说是现眼去了。
最终这部电影是空手而归。选这部电影去参赛,最终的结果,就是让欧洲的电影界看轻了华夏国内电影的水平。
季宇宁听另外三个谢导说到这部电影,也觉得挺奇怪,今年上映的电影好片子不少啊,怎么单单选这部电影啊?他自己就有两部电影,现在评价很高,为什么不选自己的片子呀。
那位上影的傅导,季宇宁前世就没怎么听说过这个人,后来也没拍过什么片子。
现在国内很多事情都是凭领导的好恶来确定,有些事情就是很莫名其妙的。
有时候一部作品,不是以水平来衡量的,而是以领导的信任来衡量的。
季宇宁记得这个时候的柏林电影节艺术总监叫莫里茨德哈德尔登,这是瑞士人,他好像是去年才接手这个职位的。
柏林电影节,因为前几年北美那部电影《猎鹿人》,给自己造成了声誉上的影响。所以现在很希望得到来自东方,尤其是华语电影的支持。
而且这位艺术总监对华语电影的态度,一直都很友好。
前世国内电影第1次获得金熊奖,就是在1988年,是这位艺术总监在任期间。
实际上这位艺术总监一直是在欧洲电影界推广华语电影。
这时季宇宁突然想到,其实他自己也可以拍一部明年柏林的参赛电影,因为他现在除了在北美的电影公司,在香江还有一个刚刚注册的麒麟电影公司呢。
他如果用香江电影公司出品一部电影,那也是华语电影。
这倒还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