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湖畔的露营灯
苏瑶把最后一块三明治装进保鲜盒时,李阳正举着个充气帐篷在客厅里转圈,帐篷的塑料骨架撞到沙发腿,发出“咚”的一声闷响。“轻点!”她回头时,正好撞见李渊蹲在茶几旁,手里捏着个指南针——不是那枚系着红绳的旧物,是昨天刚买的电子指南针,屏幕上的数字跳得飞快。
“爸,你看我像不像探险家?”李阳把帐篷往地上一铺,踩着帐篷的边角蹦跳,“赵叔叔说湖边有鳄鱼,你能打得过吗?”
李渊的指尖在指南针的“方位锁定”键上顿了顿。赵叔叔是赵念安的前夫,一个总爱给孩子讲冒险故事的地质学家,上周在小区超市碰到,非要塞给李阳一本《野外生存手册》,说“男孩子就得野一点”。
“湖边没有鳄鱼,只有小鱼。”他合上指南针,把李阳从帐篷上拉下来,“而且遇到危险,跑比打更重要。”这是他在炼狱营学到的第一课,却也是退役后最难教给孩子的道理——曾经的他,字典里没有“跑”这个字。
苏瑶把装满零食的背包递给李渊,背包带在他肩上勒出两道浅痕。这是她特意选的亲子款,米白色的布料上印着卡通小熊,和他身上那件军绿色冲锋衣格格不入。“别总说这些,吓着孩子。”她替李悦把小兔子玩偶塞进背包侧袋,“念念的过敏药放你外套内袋了,记得提醒赵念安给她吃。”
李渊摸了摸内袋,果然摸到个小药瓶,瓶身还贴着苏瑶写的便签:“每天两次,每次半片”。他想起昨天晚上,苏瑶趴在书桌前写便签时,台灯的光晕落在她发顶,像撒了层金粉。
“走吧,赵阿姨该在小区门口等急了。”苏瑶牵着李悦的手,李阳扛着他的玩具步枪跑在最前面,枪托上还缠着根红布条——那是他从李渊的旧军装上剪下来的,说“这样能打胜仗”。
小区门口,赵念安的白色SUV已经停在玉兰树下。念念穿着件粉色的冲锋衣,正趴在车窗上挥手,看见李阳举着步枪跑过来,立刻打开车门冲下去:“我爸爸给我买了望远镜!能看到湖里的鱼!”
“我爸爸有指南针!”李阳把李渊手里的电子指南针举得高高的,“能找到回家的路!”
两个孩子叽叽喳喳地比着“装备”,赵念安靠在车边笑:“你看他们,跟小特种兵似的。”她今天穿了件姜黄色的冲锋衣,头发扎成利落的马尾,少了几分职场上的疏离感。
“是被你前夫带的。”苏瑶把装着三明治的保鲜盒递给她,“念念念叨了好几天,说要跟李阳比赛钓鱼。”
李渊把行李放进后备箱时,赵念安跟了过来,手里捏着个银色的保温杯:“这是我爸泡的枸杞茶,说你上次运动会跑完步脸色不太好,让我给你带上。”她的指尖碰到他的手背,又像触电般缩回去,“我爸说……老枪以前执行任务,总带着这茶。”
李渊的动作顿了顿。老枪的保温杯他见过,军绿色的,上面刻着“为人民服务”,每次出任务都揣在怀里,说“喝口热的,心里踏实”。他接过保温杯,杯身还带着余温:“替我谢谢赵叔叔。”
“他说有空想跟你喝两杯。”赵念安的声音低了些,“聊聊老枪的事。”
李渊“嗯”了一声,关上后备箱时,看到苏瑶正站在车旁,给李悦和念念整理帽子。阳光穿过玉兰花的缝隙落在她身上,她的侧脸在花瓣的阴影里,柔和得像幅画。
车程比预想中长。李阳和念念在后座玩“探险游戏”,用望远镜假装观察窗外的“敌情”,李悦则抱着兔子玩偶,靠在苏瑶怀里听故事。李渊负责开车,赵念安坐在副驾驶座上,时不时递过来一块薄荷糖,或者提醒他“前面有测速”。
“上次盛华的项目奖金发了,我想请你们全家去泡温泉。”赵念安看着窗外掠过的白桦林,“念念说李阳怕冷,正好带他去练练胆子。”
“他不是怕冷,是怕水里的假鳄鱼。”苏瑶在后座笑,“上次去水上乐园,一个充气鳄鱼模型把他吓哭了,还是李渊把他背出来的。”
李渊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他记得那天,李阳趴在他背上,小拳头攥着他的衣领,眼泪打湿了他的肩膀。他一边走一边说“鳄鱼是假的,爸爸在”,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他能挡得住真枪实弹,却护不住孩子不被假鳄鱼吓到。
“到了!”赵念安的声音把他拉回现实。
湖边的营地比想象中热闹。绿色的帐篷像蘑菇一样散落在草地上,远处的湖面上漂着几只独木舟,孩子们的笑声顺着风飘过来,混着烤香肠的香味。李渊刚把帐篷从后备箱拿出来,李阳就拽着念念往湖边跑,两个孩子的冲锋衣在草地上拖出两道浅痕。
“别跑太远!”苏瑶追了两步,被赵念安拉住。
“让他们疯一会儿吧。”赵念安打开野餐垫,“李渊不是在后面跟着吗?”
李渊确实跟在后面,脚步不快,眼睛却始终没离开两个孩子的背影。他的右手插在冲锋衣口袋里,指尖捏着那枚电子指南针,屏幕上的红点始终锁定着苏瑶的位置——这是他昨晚研究了半宿的功能,怕人多走散。
李阳和念念在湖边发现了一群小鱼,正蹲在鹅卵石滩上,用树枝戳水面。李渊站在离他们三米远的地方,这个距离既能保证孩子在视线范围内,又不会打扰他们玩耍。他想起老枪说过:“保护不是圈住,是看着他摔了,能扶一把。”
“爸爸!你看我抓的鱼!”李阳举着个矿泉水瓶跑过来,瓶里装着条银色的小鱼,尾巴在水里扑腾。
“放了吧,它妈妈会找它的。”李渊蹲下来,指尖在瓶身上敲了敲,“就像你跑远了,妈妈会担心一样。”
李阳的小嘴撅了撅,却还是把瓶盖拧开,把小鱼倒进湖里。“那它会记得我吗?”
“会的。”李渊摸了摸他的头,“就像你会记得爸爸教你放鱼一样。”
夕阳西下时,营地升起了篝火。赵念安烤的香肠滋滋冒油,苏瑶把切好的水果摆进盘子,李阳和念念在草地上追逐萤火虫,李悦则坐在李渊腿上,小手抓着他的手指玩“数数”游戏。
“李渊,你给孩子们讲个故事吧。”赵念安把烤好的香肠递过来,“念念说你以前是特种兵,肯定有好多冒险故事。”
李阳立刻停下追逐,跑到李渊面前:“爸爸!讲你打坏人的故事!”
李渊的指尖顿了顿。他的故事里有枪林弹雨,有生离死别,不适合讲给围着篝火的孩子听。他看向苏瑶,她正用眼神给他鼓励,嘴角还带着笑。
“我给你们讲个找星星的故事吧。”他清了清嗓子,把李悦抱得更稳了些,“以前爸爸在很远的地方,晚上没有灯,就靠星星认路。有颗星星特别亮,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它……”
他讲的是老枪教他认北斗星的故事,却故意换了个温柔的版本。他说那颗星星是“家星”,看到它就知道该往哪里走;说他曾经在沙漠里迷路,是那颗星星陪着他走了三天三夜;说现在虽然有了指南针,但抬头看到它,还是会觉得心里踏实。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连念念都忘了吃手里的香肠。苏瑶靠在他的肩膀上,头发蹭着他的脸颊,痒痒的。他知道,她听懂了——那颗星星,是她,是孩子,是每个他拼了命也要回来的理由。
夜深了,李阳和念念挤在一个帐篷里睡着了,小呼噜声此起彼伏。李悦趴在苏瑶怀里,睫毛上还沾着烤的糖渣。李渊坐在篝火旁,看着火苗舔舐着木柴,发出“噼啪”的声响。
赵念安递过来一罐啤酒:“没想到你还挺会讲故事。”
“瞎编的。”李渊接过啤酒,没打开,“以前在部队,老班长说故事讲得太真,容易睡不着。”
“我爸也总说,有些事得烂在肚子里。”赵念安望着湖面,月光在水面上撒了层银粉,“但我觉得,你比我爸幸运。他烂了一肚子故事,却没机会讲给我听。”
李渊没说话,只是把没打开的啤酒放回野餐垫。他想起老枪的骨灰盒,就放在家里的书柜最高层,旁边摆着李阳的奖状和李悦的涂鸦。有些故事确实该烂在肚子里,但有些温暖,必须讲给值得的人听。
“该睡了。”苏瑶抱着李悦站起来,“明天还要早起看日出呢。”
李渊站起身时,膝盖发出“咔”的一声轻响。他揉了揉膝盖,这是旧伤,阴雨天总会疼。苏瑶的手轻轻按在他的膝盖上,掌心的温度透过布料传过来,像小时候奶奶给他贴的暖宝宝。
“还疼吗?”她问,声音很轻。
“不疼了。”他笑了笑,接过她怀里的李悦,“我抱她进去。”
帐篷里的睡袋是亲子款,米白色的布料上印着小熊图案。李渊把李悦放进睡袋时,她的小手还攥着他的手指,嘴里嘟囔着“星星……爸爸……”。
苏瑶钻进另一个睡袋,月光透过帐篷的纱网照进来,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今天李阳说,以后想当探险家,像你一样厉害。”
“我不厉害。”李渊看着帐篷顶,那里印着个小熊的笑脸,“能找到回家的路,才是真厉害。”
苏瑶没说话,只是往他身边靠了靠,肩膀碰到他的肩膀。帐篷外传来风吹树叶的声音,像极了小时候奶奶摇蒲扇的声响。
李渊的手悄悄伸进口袋,摸到那枚电子指南针。他按了下“方位锁定”,屏幕上的红点闪烁了两下,稳稳地停在苏瑶的方向。他忽然明白,所谓的归回,不是找到一条回家的路,而是无论走到哪里,都知道心该往哪个方向靠。
就像此刻,他的身边有她,帐篷外有孩子的呼吸声,远处的湖面倒映着星星,一切都安稳得恰到好处。
“兵王”的故事,早已被风吹散在篝火里。而属于李渊的故事,正写在李阳明天要捡的鹅卵石上,写在李悦攥着的兔子玩偶上,写在苏瑶靠过来的肩膀上,写在每个他愿意放慢脚步,去倾听、去感受、去守护的瞬间里。
天快亮时,李渊做了个梦。梦里他还在炼狱营,老班长举着枪问他“准备好了吗”,他却转身往回跑,身后是枪林弹雨,眼前却是苏瑶站在玉兰树下,笑着对他说“回家了”。
他笑着醒过来,帐篷外的天已经泛白,苏瑶的呼吸均匀,李悦的小手还攥着他的手指。他悄悄抽出手指,摸了摸口袋里的指南针,屏幕上的红点,依旧稳稳地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