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方致远带着沈家兄妹成功抵达目的地,火车到站,看着窗户上厚厚的白霜,方致远和沈国庆忍不住瞪着大眼好奇地看着窗外。
这一路上,他们真正的见识到了什么叫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目之所及,一片洁白。
寒冷的空气透过窗户缝钻了进来,
“这么冷的天咱们带的棉衣不够。”
“大舅不用担心,等下车去买两件就是。”
沈单染早就准备好了御寒的棉服,里面充的是鸭绒,等下车她出去溜一圈,顺便拿出来给大舅和二哥穿上,不然这鬼天气能冻死个人。
“你这丫头说得简单,买衣服不得花钱啊。”
“我有钱,大舅只管跟二哥等着就是。”
“好,那大舅就沾沾你这丫头的光,等着穿新衣服。”
方致远知道外甥女有钱,没有非要跟着出钱,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谁知道以后还会遇到什么事,他带来的钱得留着应急。
火车到站,车门打开,乘客陆续下车,寒冷刺骨的冷风夹杂着冰粒子砸在脸上,犹如刀子划在脸上。
沈单染先从包里掏出来几个大肉包子递给方致远和沈国庆,“大舅,二哥,先吃个包子暖和暖和,等我买衣服回来咱们就直接坐车去边境哨所。”
“染染,你到底带了多少肉包子,咱们这一路上吃了少说也得几十个了吧,这包真能装。”
“呵呵,还有不少呢,压得实,不占地方。”
方致远不是傻子,知道外甥女这是有事瞒着自己,不想告诉他,便不再多问,接过肉包子狠狠地咬了一口。
浓郁的肉香、柔软的面团,嚼在嘴里说出来不出的鲜美。
方致远不知道外甥女是怎么保存的这肉包子,这一路上都没变硬,吃起来特别酥软肉香浓郁,美味至极。
“香,好吃!”
方致远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肉包子,天气冷,热量消耗快,狼吞虎咽接连吃了好几个才摸着鼓鼓的肚子打了个饱嗝。
“大舅先别急,还有更好吃的东西呢。”
沈单染一脸神秘,说着从书包里一阵翻找,拿出来一只烧鸡和两个卤猪蹄。
“染染,你这是啥时候做的,怎么连这都有?”
淡然如沈国庆也忍不住惊讶,小妹的包看起来也不大,跟百宝箱似的什么都有。
这一路上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小妹已经从这个布包里拿出来六十二个肉包子、九个红彤彤的大苹果、一袋橘子、三斤腊肠、一包油脂渣、二斤卤下水、两斤瓜子、两斤炒花生、一袋米花糖、三瓶糖水罐头、九根鲜香甜软的大麻花......
具体多少,连他都记不清了。
反正从省城上车到下车,路上三天两夜,嘴巴就没有闲着的时候。
把周围的乘客给羡慕得直咽口水,把人家小孩给馋得哭闹不休。
要不是小妹及时递上小孩喜欢吃的糖果,他们能被人家爹妈给暴打一顿。
连他自己都觉得太惹人嫌了。
也不知道小妹这包怎么这么能装。
沈国庆不由得打心底佩服小妹,别人出远门都是渡劫,就她好像出来玩儿似的,又是肉包子又是猪蹄子烧鸡的,伙食一点都不比家里差。
只不过一路上挨了不少白眼儿就是。
“在家里做好的,忘了拿出来,到站了才想起来,大舅、二哥,你们一人一个猪蹄子先啃着,我去买厚衣服。”
下了火车,凛冽的寒风犹如刀子般刮得脸疼,得亏没有下雪,不然路上更难走。
她得找个没人的地方先从空间里把提前准备好的棉服拿出来,不然以他们这身打扮,还没找到大伯哥,人就被冻死在路上了。
“你一个小姑娘人生地不熟的去哪里买衣服,你跟国庆在这里等着,我去买。”
方致远顾不上啃猪蹄子,连忙把准备离开的沈单染拦下,打算自己去。
“要不一起吧。”
沈国庆第一次出远门,觉得还是在一起安全。
“走吧”
方致远不由分说地带着兄妹两人走出了火车站,哈尔滨的冬天尤为美丽,放眼望去,宛如置身在虚幻的世界。
沈单染没法,只能带着两人去了最近的商场。
这年月哪怕是大城市,商场也不过只是个地方相对宽敞的平房,里面卖的东西倒是挺多,不过都要票才能买到。
转了一圈,沈单染出钱和票,给方致远和沈国庆各置办了一身厚衣服,给自己也买了件当地特有的花棉袄。
穿上感觉整个人都暖和多了,虽然不能跟空间里的鸭绒棉服比,好歹不用再挨冻。
至于空间里的棉服,等去了大伯哥家再说,总有机会拿出来。
买完衣服,沈单染让大舅和二哥在一边等着,又去其他商品区转了一圈。
东西没买多少,主要是为后期从空间里取东西提供合适的理由。
这个年代的物资极为匮乏,纵使商场也没多少东西,大多数还是家庭用具。
沈单染在商场里转了一圈,除了家用厨具,其他吃得穿得,各式各样的全都买了个遍。
糖果、麻花、米糕糖、罐头、红肠,又从空间里“偷渡”出来半扇肥猪肉、十斤猪板油、八个大肘子、八个大猪蹄、十斤鸡蛋、十斤鸭蛋、一麻袋大米和数不清多少只的烧鸡、麻鸭,才心满意足地去找大舅和二哥。
也就她力气大,这么多东西能扛得动。
只是整个人被食物湮没,要不是身上那件东北花棉袄太显眼,大家都难看发现她的人。
沈单染像个行走的发光器,走哪儿都吸引来一众路人的注意。
不论是商场的售货员还是买东西的顾客,全都被沈单染吸引,纷纷在后面小声地议论。
“这谁家要办宴席吧,买那么多东西得花多少钱啊。”
“谁说不是呢,就那半扇大肥猪都够我家吃三年的,也不知道谁家这么阔绰,要是能去吃席就好了,这肚子里惦记的可不就是这点肥肉。”
“你可拉倒吧,这半扇肥猪肉得上百斤了,谁家三年舍得吃这么多肉。”